潘功勝: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央廣網北京2月27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範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

就此,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昨天(26日)接受了央廣記者的採訪。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提法引發了金融業內的廣泛關注。潘功勝在採訪中表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潘功勝說,這為改善我國金融服務,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指明瞭方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是在金融服務的供給方面也存在一些結構性的缺陷。金融資源配置的質量和配置的效率,不能適應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能適應建設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主要表現在,我國的金融業態是一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業態,股權融資市場發展不足。在間接融資為主的框架下,以大中型銀行為主體,商業銀行的政策框架、制度框架、技術能力和內外部的激勵約束機制也存在不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而結合央行的相關工作實際,潘功勝提出了四個方面的主要任務:第一,要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創造一個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要進一步地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際效果。要防止金融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第二,要堅定地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破除資本市場發展中存在的一些體制和機制性的障礙,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股權融資的渠道,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第三,優化大中小金融機構的佈局,發展專注於微型金融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建立一個多層次、廣覆蓋、有效率的銀行體系和信貸市場體系。第四,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塑金融機構的經營理念、風險管理、績效評價和服務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集體學習中強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潘功勝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我國金融風險由前幾年的快速積累逐漸轉向高位緩釋,已經暴露的金融風險正得到有序處置,金融風險總體上趨於收斂狀態。但是,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金融風險出現了一些新的演進特點,防控風險的優先序也發生一些變化。“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三年攻堅戰。要穩妥有序地處理一些重點領域的風險,繼續推動結構性的去槓桿,加大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防範債券市場的違約風險,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增量,有序地化解存量風險。要高度重視金融風險的跨市場和跨區域的傳染,堅決治理金融亂象,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金融犯罪和金融腐敗行為。”潘功勝說。

潘功勝表示,金融監管部門將加快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強化宏觀審慎管理,提升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加強金融監管的協調,提升金融監管的合力,加快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和破產機制。健全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強化金融機構在風險防範之中的主體責任。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我們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的關係,掌握好工作的節奏和力度,穩妥地處置各類的金融風險。”潘功勝說。

在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金融改革開放任務落實到位,同時根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形勢變化和我國發展戰略需要,研究推進新的改革開放舉措。潘功勝表示,將按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精神,擴大金融服務業雙向開放。他說:“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放寬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和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促進全球的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同時我們要著力地建設和提升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