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房住不炒”後,幼兒園也不能“炒”!家長們大讚,大快人心!

近日,國務院授權新華社發佈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遏制過度逐利行為。意見提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意見還表示,金融監管部門要對民辦園併購、融資上市等行為進行規範監管。

此外,意見提出,各地要把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作為重點任務,結合本地實際,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佔比偏高的局面。地方政府依法加強對民辦園收費的價格監管,堅決抑制過高收費。

繼“房住不炒”後,幼兒園也不能“炒”!家長們大讚,大快人心!

此舉一出,相信眾多民辦幼兒園學生家長,無不感到大快人心。近年來,由於“千禧一代”進入生育高峰期,再加上房地產業持續跨越式發展,作為城市新居民,面對小孩教育問題,無不感到“壓力山大”。此前,不斷爆出“幼兒園醜聞”,更是緊繃了新爸新媽們脆弱敏感的神經。現階段,民辦幼兒園,作為房地產之後,新居民們的“標配”需求,規模和數量均呈現爆發式增長。於是,無數資本開始盯準這塊新興沃土。這些投資方多數是有志於造福一方教育事業的,但也有一些奇葩幼兒園的奇葩表現,加重了人們對學前教育質量的疑慮。

繼“房住不炒”後,幼兒園也不能“炒”!家長們大讚,大快人心!

入園難,入園貴

就編者所處的城市新區而言,左鄰右舍談論最多的,就是幼兒園入學的問題。近兩年,由於區域處於開發高峰期,眾多新居民湧入,小孩要去上公辦幼兒園,難比登天。同時,由於過渡期效應,區域內的現有民辦幼兒園也人滿為患。編者身邊有些朋友,報名遲一步,只能選擇離家二三十公里外的村鎮地區幼兒園就讀,且需要大費一番周折。

小區旁的同一所民辦幼兒園,急劇擴張,兩年前只有6個班,每班人數20人左右,現已擴大到18個班,每班人數接近40人。即便這樣,仍不能滿足周邊幼兒入園需求。此外,區域內公辦幼兒園每學期學費一般2500元左右,民辦幼兒園每學期學費已增長到10000元,且據身在另一熱門區域的朋友稱,他們區域民辦幼兒園每學期學費,已是15000元起步。編者所在城市的居民平均月收入在5800元左右,可以想見,幼兒園家長們身負的巨大壓力。

繼“房住不炒”後,幼兒園也不能“炒”!家長們大讚,大快人心!

教師素質堪憂

幼兒園規模和數量的急劇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編者小孩所處幼兒園,每班標準配置為三人,一個班主任,一個教師和一個保育員。由於人手不夠,每學期僅班主任一人是固定的,另外的教師會被抽調為新班級的班主任,保育員也不斷被調離去其他班級來緩解“用人慌”。而這些新的教師和保育員僅接受簡單的培訓,便匆忙上崗,這帶來了很大的隱患。一者用人資質沒有經過嚴格審核,無法真正融入幼兒園工作;再者,匆忙上陣,對幼兒園工作流程和要求一知半解,無法有效履行工作職責。這也許是前一段時間不斷爆出“幼兒園醜聞”的重要影響因素。

繼“房住不炒”後,幼兒園也不能“炒”!家長們大讚,大快人心!

幼兒園過度逐利行為

由於“客源”豐富,再加上個別幼兒園投資方對“利潤”的渴求,有些幼兒園開始挖空心思,尋找各種“項目”,以期望達到資方“利潤最大化”。就編者小孩就讀的幼兒園來講,本學期“秋遊項目”指定去某一知名遊樂園,該遊樂園大多項目並不適合年幼的孩子,但每班班主任被下達硬性指標,必須完成,不然,將面臨工資和獎金的處罰。在此壓力下,教師們對孩子和家長各種軟磨硬泡,帶來了很壞的影響。後有家長經“市長熱線”舉報,相關部門干預後,此次荒唐的“秋遊項目”才宣告作罷。此外,幼兒園還會巧立各種課外活動,興趣班項目,家長們錢包損失之餘,多是敢怒不敢言。

繼“房住不炒”後,幼兒園也不能“炒”!家長們大讚,大快人心!

上述情況,如果沒有相關部門的有效干預,民辦幼兒園及其他民辦教育項目,也許將無法快速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國務院近期出臺的幼兒園相關決定,無疑是非常及時有效的。此舉不但可以阻斷不良資本帶著“撈快錢”、“發大財”的不純動機,進入本應“純潔無瑕”的學前教育事業,更可以引導大多數民辦幼兒園,練好紮實內功,切實辦好這一“陽光”、“希望”事業,為解決億萬幼兒家長們的“心頭之癢”,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