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料理包生產企業驚爆內幕,拿什麼來拯救食品安全?

近日,媒體曝光合肥某外賣料理包生產企業的生產過程,全程令人震驚,再次刷新了大眾對外賣速食食品的認知。

該公司料理包產量位居國內第一梯隊,一天產40萬份,為全國最高,用於外賣的超過50%。每省皆有代理商,其中,僅用於華東地區外賣產品,月銷量竟高達300萬份,最終消費群體多是白領和學生。曝光視頻顯示,為降低生產成本,該公司大批量採購肉類原料,有些排骨粒存放長達一年之久才投入生產。

外賣料理包生產企業驚爆內幕,拿什麼來拯救食品安全?

有員工爆料,為增加重量,他們被要求對牛肉注射大豆蛋白。整個料理包生產過程更是觸目驚心,操作工直接撿起掉落在地上的肉片,再次投入生產;而在另一生產環節,操作工徒手攪拌醬汁。面對拍客的質疑,這些工人習以為常,甚至認為有點大驚小怪,“這麼多,能弄得那麼幹淨麼”。

外賣料理包生產企業驚爆內幕,拿什麼來拯救食品安全?

視頻迅速傳播後,合肥食品藥品監督局已開始對該企業展開深入調查。

此事件再次給民眾深刻警示教育,“外賣少吃為好”。除此之外,國內整個食品行業再次風聲鶴唳,陷入媒體和大眾的滔滔質疑聲中。近年來,國內食品藥品生產醜聞,屢見不鮮。每次涉事企業均遭嚴厲查處,涉事相關部門和人員也得到嚴肅處理,可為什麼相關報道仍不絕於耳,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勢?能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可以讓芸芸眾生不對最基本的食品問題,處處小心提防,時時草木皆兵?編者看來,種種食藥亂象背後隱藏著許多難以消解的因素和情節。

外賣料理包生產企業驚爆內幕,拿什麼來拯救食品安全?

企業無底線逐利行為

該涉事企業為節省生產成本,一次大量囤積原料肉製品,無視肉類品質和儲存要求;極簡化生產流程和操作規範,無視食品行業衛生要求;對生產人員無嚴格篩選和培訓,放任生產操作隨意+混亂。這些雖可給大老闆們帶來一時的成本節省,但代表最基本最底線的企業價值丟失殆盡,將企業本應最珍視的商譽和誠信品質,棄之如敝履,拋至九霄雲外。可能對有些人來講,“賺錢最重要”,但這種喪盡天良的贏利方式,真的能給一眾老闆們的內心帶來欣喜和安寧嗎?為一己私利,毀壞行業聲譽,無視消費者利益,必將遭受法律和道德的雙重嚴厲懲戒。

外賣料理包生產企業驚爆內幕,拿什麼來拯救食品安全?

相關部門的不作為甚至勾連行為

如今,國家大力倡導環保和健康理念,推進綠色先進產業良性發展,對“黑作坊”等不良業者不斷加大監管和懲辦力度。可仍有部分企業不顧前車之鑑,不惜以身試法,不太可能只是個案或監管“漏網”行為。在這些“黑作坊”背後,一般會藏有暗送秋波,暗通款曲之流。必須從法律和法規層面,對相關部門不作為甚至勾連行為不斷形成高壓態勢,才有可能有效遏制此種荒唐可恥行為再次出現。

外賣料理包生產企業驚爆內幕,拿什麼來拯救食品安全?

培育公民意識

面對旁觀者的質疑,生產工人見怪不怪,甚至覺得其他人大驚小怪。這些“親歷者”是否想到300萬份外賣極有可能就送入自己親朋好友的口中?對於不法企業主的行為,不僅不去勸阻或舉報,反而樂得作為“幫兇”,助紂為虐,不得不引發我們進一步的審視和思考。全社會是否應該增強公民素質和公民意識,每個人勇於跟不法行為做鬥爭?也許你邁出一小步,不法分子就不會那麼囂張;我們每個人都邁出一小步,各種不良現象便人人喊打,無處藏身。在媒體和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貢獻一份力,很多我們擔心和焦慮的事情,也許會不攻自破,不法分子可能也不會如此猖獗。

外賣料理包生產企業驚爆內幕,拿什麼來拯救食品安全?

除了食品藥品行業之外,環顧我們四周,其實需要深刻反省的領域有很多。就編者所聞,就有某知名汽車製造企業員工,從不購買自家生產的小汽車;某著名冰箱製造業員工,大多購買他家冰箱自用等諸多怪現象。這些“怪現象”的發生,其實主要緣於他們對自家產品的“內幕”和“套路”更加了解。但這尤其值得全社會深刻反思和警惕,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優良傳統哪裡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