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相!日本生产了全球52%的半导体材料!

众所周知,大米是日本的主食。日本的大米以质优味美闻名于世。日本还有一句用大米作比喻的流行语,即“半导体是工业的大米”。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因此,与世界工业老大——美国发生了种种摩擦。笔者刚来日本留学时,电视上几乎每天都是围绕着大米与半导体的口水仗。

这才是真相!日本生产了全球52%的半导体材料!

上图是1990年全球半导体企业排名,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前十名中占据了六位,在前二十名中占据了十二位。日本在半导体行业的雄厚实力,称霸全球,从中可见端倪。

一晃20多年过去了,伴随着工业全球化的进程,半导体行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行业整体来看,半导体的生产与销售均呈右肩向上的趋势,但是日本在其中所占的份额有所减少。

这才是真相!日本生产了全球52%的半导体材料!

上表2016年全球半导体企业排名,日企在前十名里只有东芝榜上有名。

单从表上来看,半导体世界似乎进入了战国时期。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三巨头领跑,其他区域艰难混战。

然而,笔者认为实质上,半导体行业是进入了三国演义的时代。也就是美、中、日的时代。

近几年,中国加大了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尽管在世界前二十名半导体企业的名单里还没有中国企业,但是,中国已经拥有一大批实力不菲的产业链上从设计、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中坚企业。

半导体行业是需要巨额投资来支撑的。笔者大学本科是半导体专业,但是当时因为政府缺乏资金,中途这个专业被迫解散,改学计算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中国政府最“不差钱”,为改善供需失衡的问题,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募集了超过几千亿元的资金,以改善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在扩充生产和国际并购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十年前中国半导体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微不足道,那时是日本一家独霸。2015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占全球市场的33.52%。

然而,从数据的表面并不一定能看到事实的本质。如果从集成电路的产业链来看,今天的半导体行业基本上形成了这样的格局:芯片设计基本上由美国企业独霸(如高通、博通、苹果、英伟达等);芯片制造刨除纯代工厂以外,由中日美割据(如海思、夏普、AMD等)。半导体封装测试方面台湾企业保持优势。

那么,日本企业隐身何处呢?毋庸置疑,在消费半导体领域,日本企业的颓势已很明显。但是,还有一个通常人们不太注意的工业半导体领域。尤其是材料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在这两个方面,日本企业占领绝对优势。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数据显示,日本企业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52%,而北美和欧洲仅仅各占15%左右;日本企业在全球新购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30%。日本材料半导体则生产了全球52%的半导体材料。

虽然,日本企业从全球半导体顶尖名单上滑落,但是日本却隐身于产业链的上游。不管消费半导体还是工业半导体,只要投入生产就需要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因为日本占领了半导体产业的上游业务,只要半导体市场总体保持扩大的话,日本的份额将稳居前列,旱涝保收。

日本半导体材料行业发展给予中国的启示

1、通过“产官学”一体化进行国家级基础攻关研究

我国半导体材料行业在发展初期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赶超,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是需要学习日本半导体企业的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原则。以官方为主导,各企业与研究机构共同联合研究,攻关大型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关键技术,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材料产品的比例,为产业中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各企业先合作开发好关键技术后,各企业再各自进行商业化。

2、找准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避免产品分散

就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来看,韩国主打 DRAM,美国公司着重于 MPU、 DSP或 MCU 产品,而日本公司一般都生产 4-6 中主要产品,缺少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而就半导体材料行业来看,日本发展较好的半导体材料企业基本都是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些产品经过多年来不断地投入的研发,技术水平行业领先,保障了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

3、积极进行海外研发、合作研发

1980s 时期,日本半导体厂商纷纷在国外建立研发基地,通过进行联合开发而与美国的大用户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但 1990s 年后期,随着行业景气度下降,日本半导体企业开始对国外的研发基地进行整合与撤销,一方面技术水平开始被新兴市场赶超,另一方面和美国大客户的信任关系也受到破坏,更加降低了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而日本半导体材料企业一直维持这海外研发、合作研发的优良传统,保持了技术上的领先性和这种信任关系,因此日本半导体材料企业迄今依然占领着国际市场较大的份额。

4、经营模式的及时转型

日本半导体公司过去一直采用的 IDM 模式,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Fabless+Foundry 模式更适应世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而日本未及时从传统的 IDM模式向轻型化进行转型。

日本公司半导体企业产业链均较长,既包括了整机生产与设备生产,也涉及到了配套元器件、零部件的生产。虽然这种模式具有生产配套优势,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开始成为竞争重点,半导体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成为发展趋势,进入九十年代后,传统的 IDM 无法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呈现出了竞争劣势。因此,中国半导体企业应充分借鉴日本年代经验,找到适宜的经营模式,跟随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彻底而有力地企业经营模式转型。

随着中国加大对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中国市场将继续膨胀,甚至出现井喷。这期间将有大批中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萌发。日本利用其雄厚的技术力量,如果能抓住市场带来的机会,那么,在半导体领域,出现中日美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