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詩歌要講擔當(藝海觀瀾)

擺脫“小我”的束縛,增強公共意識、使命意識,才能寫出富有時代風骨的“大詩”

詩歌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一些詩人對“講品位、講格調”沒有異議,但提到“講責任”“講擔當”就未必贊同。有人認為“詩就是詩,不必承擔社會歷史責任”,“詩以外的任何附加,都會使詩不‘純’”,於是只封閉在個人空間裡,逃避公共空間與大眾議題。其實,詩人只有跳出“純詩”的觀念窠臼,擺脫“小我”束縛,增強公共意識、使命意識,才能寫出富有風骨的“大詩”。

詩歌要有時代擔當。詩歌是心靈顫動和詩意傳遞,但不可能離開特定社會歷史語境,如果面對時代和人民“失語”,就只能是閣樓裡的低吟淺唱和孤芳自賞。詩歌當面對時代,理解時代,呼應時代,擁抱時代,而不是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成為無病呻吟和矯揉造作。詩人的心上附著詩的靈魂,詩人要站在人類精神高地,關注人間疾苦、人民福祉、人類命運。

詩歌要有藝術擔當。詩有詩的勁道,即便是承載歷史文化,也須是詩意的承載。詩歌要關注和表現人民,當然是以詩的方式。在當下詩歌寫作中,特別是宏大社會題材詩歌寫作中,少數詩歌給人以大而無當、空泛無物的感受。詩歌應有心靈內凝的勁道,否則留下的既不是史,也不是詩,只是一個聲嘶力竭的空洞姿態。真正有藝術風骨的“大詩”,應發自一個詩人的心靈深處。

新時代詩歌應有大格局,關注的不僅是私人空間,還有公共空間,不僅是個人命運,還有人類命運,這才是有大境界、大胸懷,有大愛、大能的詩歌。具體來說,“大”既指書寫對象的事件、主題的“大”,也指詩歌語言的大氣,當然它不一定使用“大詞兒”,而是經過詩性組合之後呈現出高端飛拔的氣質,營造一種氣場,帶來震撼效果。此外,還應有大結構,開闔有度,兼具創新性,充盈著昂揚的氣勢和氣魄。

詩歌要有社會歷史擔當。這不是要求每個詩人在大事件詩歌寫作中複述新聞、圖解政策,也不是希望詩人在書寫大事件時被敘事、細節所裹挾,而是要表達詩性體驗,傳遞人生經驗,在煙火中求真味,於坦率中求蘊藉。

詩歌對社會歷史有擔當,就要經得起批評。詩歌是精神食糧,要像保障食品安全一樣,分清楚哪些有利成長,哪些有害健康,從而趨利避害。詩歌只有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批評”,才可能成為經典並世代流傳。對社會歷史負責,詩歌還要引導趣味,不是建“奇花異石”的“盆景”,而是耕耘肥沃的廣闊大地。詩歌需要大眾化,以“詩”為前提的大眾化,不是一覽無餘、毫無蘊藉的淺顯化,其要義是加強優秀詩歌在大眾中的傳播和賞讀,讓寫作和閱讀共同承擔新時代詩歌的使命。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