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事不過三”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一大清早,和兒子晨跑回來,看到小區的一個停 車位前圍了一些人,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正對 一個男孩說:“咱雖是鄰居,但‘事不過三’啊!你不 能連著幾天都把車橫著停在我的車後面,我這幾天 早上急著去辦事,就是沒法倒車。”那男孩一臉羞愧, 連聲道歉……

“事不過三”一般是口頭用語,用來警告人不要 在同樣的錯誤上一犯再犯。

懂得“事不過三”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西遊記》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家喻戶 曉。唐僧師徒四人行至白骨嶺前,屍魔白骨精為吃 唐僧肉,先後變成上山送齋的村姑、朝山進香的老 嫗,全被悟空識破。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悟空 連傷兩命。白骨精心有不甘,第三次變成老翁,又被 孫悟空識破打死。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要趕孫 悟空回花果山。滿腹委屈的孫悟空不無哀怨地對唐 僧說:“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呆子讒言 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 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

在這裡,唐僧和悟空都信奉“事不過三”:唐僧因為悟空三次“行兇”,要斷絕師徒關係;悟空則因為唐 僧三次不辨是非,選擇離開。

懂得“事不過三”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一個人最失敗的不是犯錯誤,而是犯同樣的錯 誤。同樣的錯誤,一次可以理解,兩次可以容忍,第三次,就不會被原諒了。

《水滸傳》中的楊志出身名門,是武侯楊令公之 孫,武功高強。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裡翻了船,他不 敢回京覆命,四處逃難,身上的錢花得精光,只好把 祖上留下的一口寶刀拿到街上去賣。

不料,偏偏遇 到潑皮無賴沒毛大蟲牛二。牛二見楊志在大街上賣 刀,就上前去再三糾纏,先是拿一垛兒銅錢讓楊志 剁,證明寶刀的確鋒利;後又拔下一把頭髮讓楊志往 刀口上吹,結果又斷作兩截。這時,牛二如果明白 “事不過三”的道理,就會見好就收,可他偏要逼著楊 志拿刀剁自己,這實在是“作死”的節奏啊!結果,楊 志的血性被牛二的無賴撩撥起來,揮刀殺了牛二。

懂得“事不過三”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都會犯錯,關鍵是如 何對待所犯的錯誤,忽視輕視漠視,置之不理聽之任 之,必然導致錯誤的重複出現。一個人 被一塊石頭絆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同一塊石頭 絆倒兩次!

懂得“事不過三”的人,一般運氣都不會太差,因為,他們懂得在出現錯誤後,仔細思考,想方設法避免,那麼這樣的錯誤,就不僅僅是一個錯誤,更是一種經驗,一種教訓,一種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