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想生孩子?高房价、入学难、就医难……

在2016年正式放开“全面两孩”后,二孩对生育率提升的刺激效果,只体现了一年时间。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

生育意愿降低——育龄人口数量下降——老龄化预期加剧,许多人为此担忧不已。然而,生育意愿低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育以及养育成本高让许多人心生犹豫。如何降低大众,尤其是女性的生育成本?或许,这并不仅仅只是金钱的问题,还需要配套政策和设施的完善,从多方面进行推动。

为何不想生孩子?高房价、入学难、就医难……

面对低生育率,政策该如何抉择?

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一文指出,“面对低生育率,政府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生育作为家事,不同家庭有不同选择。人口作为国家核心资源,需要有更长远的打算。部分人口压力较大的地区,已经先行出台鼓励政策。今年6月以来,辽宁、新疆石河子市、山西、湖北咸宁等多地陆续推出鼓励生育政策,包括对生育进行奖补、延长产假、加大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力度、提高儿童照料教育资源配置等。

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他们在生育政策选择上有分歧,但普遍的政策建议是,当前生育意愿低的问题,需要改善生育环境、降低养育成本,包括育龄妇女权益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需要一揽子政策支持。

为何不想生孩子?高房价、入学难、就医难……

数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

虽然生育意愿下降,但我国依然是人口大国。2017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数为13.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有8.1亿人,占比接近59%。

我国丰富的人口资源,生育意愿下降值得担忧吗?从宏观视角来看,需要有更多年轻人口,来促进人口结构的均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人口学者谈论较多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指出,我国人口结构性问题很多,包括年龄结构、区域结构等。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是老龄化,这不只是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社会负担加重,关键在于养老金、社会支持体系需要面对快速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是个大问题,人口总量比如总规模14亿人是一个指标,更重要的是结构——当我国老龄人口达到30%,整个劳动力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等,都会相对疲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道。

为何不想生孩子?高房价、入学难、就医难……

改善生育环境

低生育率并非是单一因素所导致,因此也不可能用单一的措施来解决。正如有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吐槽,高房价、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是现实中的“避孕药”。

“人口政策的复杂性超出大家的预期。育龄妇女不是机器,更不是工具,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明确‘以人为本’的定位。公共政策需要系统设计,要符合人口发展规律,也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当前需要改善生育环境,生育一孩、二孩、多孩都面临压力,政策和制度安排需要体现前瞻性和系统性。”王广州直言。

为何不想生孩子?高房价、入学难、就医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良初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政策重点应该放在把二孩或二胎政策落到实处,“这需要一揽子政策支持,对适龄妇女的生育要鼓励,包括产假补助、给予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以税收优惠;还有围绕小孩成长过程的每个环节,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都需要有细致的考虑。”杨良初指出。

减税、财政补贴、完善配套机制等,是较普遍的政策建议。“80后、90后不生的原因有很多,养不起、无法平衡生育和工作、没有人帮忙托幼、谁来带孩子等,需要综合配套措施加以解决。这里还涉及到女性就业,如果生两个三个孩子,潜在会影响女性就业、影响企业或单位用工成本,需要针对这些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陆杰华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