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是如何一步一步夺取曹魏政权的?


司马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而司马懿是司马家族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司马家族在司马懿之后开始崛起,把持了曹魏大权。在我国历史上,司马家族先后建立了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人们对司马家族的一些代表人物都很熟悉,如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睿等。

西晋建立于265年,280年灭东吴,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全国统一)。但十年之后,爆发"八王之乱‘’全国陷入混乱。316年,西晋灭亡。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

司马家族如何一步一步夺取曹魏政权呢?首先了解司马懿以前家族的相关情况。司马懿的父兄与曹操关系密切。其父司马防,早在嘉平三年任命尚书右丞时,就推荐了二十岁的曹操为洛阳北部尉。曹操对司马防的荐举一直怀着感激之情,四十二年后的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为魏王后,专门将司马防请到邺城叙旧。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自建安元年起便应辟为曹操掾属,官至兖州刺史,是建安时期曹操集团的重要人物,与曹操关系不错。

大约在208年,曹操已任丞相,他决定第二次召司马懿入仕,二十九岁的司马懿结束隐士生活,被迫出山,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司马懿出山,来到曹操身边,怎么和曹操相处,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家知道,曹操这个人猜忌心、防范心很强,他身边的人能够与他和平相处、平安无事很不容易。稍不小心,就会引来杀身之祸,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司马懿处处谨慎小心,进退有据,说话办事十分注意把握度,善于保护自己,进而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具体讲,司马懿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一、工作勤恳,尽职尽责。

二、曲意迎合,以求好感。

三、献计献策,展示才华。

司马懿不温不火,韬光养晦,在曹操身边巧妙周旋了十二年,不仅保全了自己,还展示了不俗的才干。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并让司马懿担任太子中庶子——太子的侍从亲近之臣,辅佐曹丕。

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称帝,是为魏文帝。曹丕时期,司马懿先担任丞相府长史,主管丞相府的日常工作。曹丕称帝后,又担任尚书、御史中丞等职,还担任待中(皇帝左右的亲信)、尚书右仆射。

黄初七年五月,曹丕死,其子曹叡即位,即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开人始担任军事长官。后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尉,主管全国的军事,曹魏政权的政事、军事均由司马懿掌控。青龙三年,司马懿升任太尉(最高军事长官)。

司马懿的职位为什么会不断提升呢?主要是他在任期间胜任其职,政绩卓著,足智多谋,做了不少对曹魏政权非常有益的重要事情,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干,这对于提高司马懿的威望和影响起重要作用。

景初三年正月,曹叡去世前指定曹爽、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当天,曹叡去世,曹芳即位。曹叡没有儿子,曹芳是他的养子,年仅八岁,不能亲政,朝政大事均由曹爽和司马懿掌管。曹爽,字昭伯,曹真之长子。曹爽和司马懿并没有好好互相配合,共同辅佐曹芳,而是各有各的的打算,明和暗不和,矛盾不断加深。曹、马之争从239年到249年整整进行了十年。由于曹爽有意排挤司马懿,独揽大权。司马懿不得已,只好以退却甚至装病为掩护,迷惑曹爽,避免了与曹爽的正面冲突。但司马懿看到曹爽一伙瞎折腾,搞腐败,丧失人心,逐渐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

正始八年,司马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始反击:

一、拉拢老臣,寻求支持者。

二、控制军队。

三、制造舆论。

嘉平元年正月初六,曹爽和他的几个弟弟以及一干朝臣陪同小皇帝曹芳到魏明帝曹叡的陵墓去祭拜,司马懿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索地发动了一场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掌控了曹魏大权,但是反司马的力量依然很强,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们为掌控大权,与反对派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残酷争斗。251年8月,心力交瘁的司马懿病死,终年七十三岁。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接替了司马懿的职位。司马师很有他父亲的性格特点,遇事沉得住气,城府很深。司马师先以抚军大将军身份辅佐曹芳,转年又升任大将军,同时,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司马师执政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官吏队伍的建设。他调整了各级官员的配制,规定了每个职务的职业掌,严格管理,很有成效。

第二、拉打结合。任何执政者用人,都是以拥戴、支持自已为前提的,司马师也不例外。他对于支持者、有用之人极立拉拢,对反对者则毫不留情地打击。

正元元年,司马师粉碎了李丰、张缉等人策划的立夏侯玄为新辅政大臣的事件,将参与事件的人员全部杀掉,解了心头之恨。但司马师也没有忘掉参与这件事的皇帝曹芳,对当朝皇帝,司马师不可能一杀了之,这样会引起天下人公愤。但有仇必报是司马家族的性格特点,因此,司马师只得等待时机到来。

正元元年(254)九月,司马懿先下手为强,将曹芳驱逐回到原来的封地。这样,二十三岁的曹芳结束了十五年的皇帝生涯,无可奈何的离开皇宫,回到了原来的封地。

嘉平六年十月初五,曹髦正式登基,改年号为正元,这时曹髦年仅十四岁。新皇帝曹髦对司马师言听计从,司马师对曹髦也是顺水推舟,两个人确立了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君臣关系。然而曹髦上台仅三个月,一场规模空前的拥曹反司马的斗争又打响了。

正元二年正月,毌丘俭、文钦率领六万军队起兵造反,要把司马师杀掉。司马师得到毌丘俭起兵的消息,亲自挂帅,领兵出征,很快就平息了叛乱。但司马师这次是带病出征,丢了一只眼睛,身心受到极大的损伤。在班师回朝途中,路经许昌,因伤口感染,病情恶化,不治而亡,时年四十八岁。

正元二年,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任卫将军。司马昭在任上平定了诸葛诞的淮南之叛,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地位。甘露五年正月,二十岁的皇帝曹髦因不堪忍受司马昭的控制,亲自率兵讨伐司马昭,结果失败被杀。司马昭不惜以杀戮的办法击败了曹髦,实现了独掌大权的企图。自已离皇帝的宝座越来越近了。为了更稳妥的取曹魏,他又立了一个小皇帝为傀儡,他要让人们明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甘露五年六月,十五岁的魏元帝曹奂登基。曹奂是曹操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是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称帝后,对司马昭封官加爵,但司马昭对此并不感兴趣,他现在特别想干一件大事,即为曹魏扩大声势,也为司马家族取代曹魏铺平道路。这就是消灭蜀汉,统一西南。263年司马昭发动了灭蜀战争,至此,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政权最终灭亡。魏灭蜀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场战争表明,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开始瓦解,魏灭蜀,向全国统一迈进了一大步。

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这年十二月,司马炎在一批亲信大臣的催促下,登基上台,正式称帝。曹魏最后一个皇帝魏元帝曹奂下诏书宣布退位。司马炎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做为西晋开国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实行宽松政策,使百姓家安居乐业,任人唯贤,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从而为灭东吴、统一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司马炎建立西晋以后,以十五年时间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

290年,五十五岁司马炎驾崩,儿子司马衷登上皇帝的宝座。不过由于他的智力有缺陷,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大权自然落入贾后之手,从此西晋国无宁日,朝廷的权力之争进一步加剧。最后造成西晋历史上一场触目惊心的王室内部大屠杀,史称"八王之乱"。

306年,八王之乱告一段落,东海玉司马越成为胜者把持了朝政,晋惠帝司马衷成了他的傀儡。306年十一月的一天夜里,晋惠帝吃了一块面饼,中毒而死,终年四十八岁。

306年,晋惠帝司马衷死后,他的弟弟司马炽继位,也就是晋怀帝。308年自称汉王的匈奴人刘渊两次派军队攻打洛阳,都没有成功。310年七月,刘渊突然病死。其儿子刘和继位,刘和继位后不久,就和弟弟刘聪打起来,被刘聪杀死,刘聪自已做了皇帝。刘聪继续派兵攻打洛阳,此时司马越又带兵出走,洛阳城里只剩下老弱残兵,完全失去了防卫能力,最后刘聪的军队攻进洛阳,活捉晋怀帝。不久,普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死,时年三十岁。晋怀帝在位期间的年号是永嘉,晋怀帝被刘聪抓获这件事为"永嘉之乱‘’。

晋怀帝死后。西晋安定太守贾下疋等人立即拥立司马邺为皇太子。司马邺是个年仅四岁的幼年皇帝,无法执政,朝政大权由卫将军索琳掌管。这时的西晋朝廷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只有苟延残喘的份了。

建兴四年八月,刘聪派堂弟刘曜再次进攻长安,长安外城很快被攻破,晋憨帝被迫退守内城。

建兴四年十一月,司马邺走出长安东门,向刘曜投降,运行了五十二年的西晋朝廷,终于寿终正寝,灭亡了。317年十二月,司马邺被刘聪毒死。

至此,西晋在全国的统治落下帷幕,但司马家族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在长安陷落、晋愍帝司马邺被杀后,镇守建业的西晋宗室、安东将军司马睿称帝,是为晋元帝,延续晋朝的政权,史称东晋。


大汕十


司马家夺取政权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蛰伏期(公元210年以前)。这个时期以司马懿兄弟的青年阶段为主,主要在赤壁之战爆发之前。这个时期,司马家依靠河内温县司马氏的影响力结交士族。当时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启用了大量庶族阶层,压制了士族的势力。这个阶段的司马家比较低调,但仍和其它士族保持深度联系。

第二,崭露头角时期(公元210-216)。司马懿兄弟开始担任官职。从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开始,司马懿兄弟开始进入仕途。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都先后担任过曹丕、曹植的属官。

第三,强势上升期(公元216-223)。曹丕被立为世子后,司马懿颇受其信赖,开始成为曹丕左膀右臂。曹丕称帝后,司马懿仍被重用,而后又被曹丕猜忌堤防而慎用。这个时期司马家逐渐进入权利核心。

第四,低调发展期(公元223-231)。司马懿逐渐受曹丕猜忌,被排斥于核心权力圈外。曹丕去世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但仍未掌控军权。

第五,掌握核心期(公元231-240)。曹真去世后,司马懿开始掌握兵权并统率军队对吴蜀两国作战,逐渐在军中建立势力。

第六,蓄积力量期(公元240-249)。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同时辅政,曹爽锋芒毕露压制司马懿。司马懿低调蛰伏,准备东山再起。

第七,重掌大权期(公元249-251)。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实际掌控魏国军国大政。

第八,巩固权力期(公元251-260)。司马家掌握大权,引起部分士族阶层及忠于曹魏大臣的不满。淮南三叛挑战司马家的权威。司马师司马昭帅军东征西讨,巩固司马家地位。同时司马家废立魏帝,进一步巩固自家权力和树立权威。从司马家弑杀曹髦而无人声讨之时,标志曹魏已经测底名存实亡。

第九,全面夺权(公元260-265)。废魏帝,称帝建立晋朝。




啦啦啦小小宇


司马懿首先在曹操时期就担任文官之职,才能逐渐显现出来,至文帝曹丕时已经成为朝廷重臣。文帝曹丕死后任命司马懿为托孤大臣之一,辅佐明帝曹睿。

诸葛亮领军北伐以后,司马懿的军事才能逐渐发挥出来,逐渐成为魏廷西部军事的主要负责人,统领关中、雍州、凉州等地军队,首次掌握了军事重权。明帝曹睿死后任命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同曹爽一同辅佐曹芳。从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司马懿的权力被架空。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外出狩猎之际发动亲信,控制皇宫,之后杀掉了曹爽等宗室兄弟,扫平了夺权障碍。

其后魏帝相继成为司马家族手中的傀儡,公元254年废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兄弟彻底掌握了朝中大权。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掉曹髦,改立曹奂。司马昭进一步扩展了势力。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司马炎进位晋王,同年逼曹奂退位,建立西晋。


沈慕言shine


曹操死得太早了!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