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光緒瓷器鑑定

清光緒朝歷時34年,期間民族資本有所發展,這個時間短的興盛時期,被歷史學家稱為“同光中興”。景德鎮處於內陸山區,相對堵塞,便於操控。清政府為了滿意花天酒地的日子,曾撥鉅款給景德鎮燒製御用瓷器,並加強了處理,致使景德鎮官窯不管在數量仍是在質量上都有了較大的跋涉。光緒官窯青花瓷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優質的仿品現已挨近或許抵達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著作則帶有明顯的光緒特徵。民窯青花瓷則根據市場的需求出產,走的是商品化旅程。因而種類許多,風格懸殊,精粗皆有。

清代光緒瓷器鑑定


胎釉

官窯青花的胎土精巧,細膩潔淨。胎質比同治時期好,瓷土淘洗較細,胎質較細密,但胎體仍顯厚釅。釉面有青白和白色兩種,常見“波盪釉”現象。器物足牆微向裡斜,足跟較圓滑。

民窯器粶粗均有。瓷胎體貟量略有提髐,胎土篩練較細,胎質細白翔實。也有部分為純白色,與現代瓷釉面鄰近。光緒仿康熙瓷器與真品比較較,則胎薄體輕,硬度不行。

光緒青花全體釉汁冷酷,釉面欠瑩潤、釉色白中泛青。也有一部分釉色粉白,上有爆釉構成的芝麻黑點。釉色青白為主,有一部分漿白釉,釉層薄,致使青花紋飾如浮釉面,缺少動聽與神韻。釉面不平,波瀾紋現象較多。

造型

光緒瓷器燒造量大,距今時間比較近,因而遺留下來的傳世著作跨過任何朝代。

光緒官窯瓷器的造型比道光、咸豐和同治時期豐盛的多,但凡康、雍、乾時期有的較高級的種類,光緒時期都有複製。如玉壺春瓶、燈籠尊、牛頭尊、鳳尾尊、木棒瓶、天球瓶、柳葉瓶、太白尊、賞瓶、清水缽、香爐、馬蹄尊、筆筒、書缸、蒜頭瓶、執壺和各式盤碗、盆洗、盅盞等無一不仿。

其他還有杯(花卉杯、鍾式杯)、漏碟、圓碟、折腰盅、印泥盒、匙、活環雙耳花燻、葵花式洗、漏壺、鼻菸壺、蓋壺、八方小罐、提樑壺、端把茶壺、缽缸等。大件器皿略有增加,如筒式大花盆、大盤、大魚缸、大蓋罐等。

光緒青花瓷在器物線條的圓潤、胎體的輕浮上已跨過道光、咸豐和同治。仿康、雍、乾的器物,雖難以亂真,但從造型上看卻已手足不分了。

光緒民窯青花瓷數量巨大,基本上包含了自清以來一切的傳統器型,正本現已消失的器型又開端呈現,正本沒有的器型也被創造出來。種類繁複、質量紛歧,與咸豐、同治時期的青花瓷比較,不管數量仍是質量皆有過之而無不及。

器型大多以仿康熙青花瓷為主,首要有賞瓶、玉壺春瓶、蒜頭瓶、撇口瓶、獅耳瓶、膽瓶、葫蘆瓶、扁瓶、長頸瓶、梅瓶、雙耳瓶、壁瓶、荷葉蓋罐、大罐、大海碗、雲龍紋大盤、纏枝蓮紋成套餐具、大缸等。

光緒時青花紋飾多樣,雖有不少仿古紋飾,使畫法更簡略,布白更平穩,內容更豐盛。在青花製作中,咸豐、同治青花瓷大多僅濃淡兩個層次,光緒青花在技術上遠遠跨過咸豐、同治時期,與康熙時期青花相同,青花濃淡可以抵達多個層次;於康熙青花不同的是,康熙青花髮色在釉下,光緒青花髮色在釉中。

光緒民窯青花紋飾體裁有花鳥、雲龍、雲鳳、鳳穿花、鳳凰牡丹、山水人物、博古、荷蓮、百鹿、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等。此外還不少寓有吉利福壽之意的內容,如麒麟送子、賦有白頭、連生貴子、多子多福、“福祿壽”三星等,這些紋飾雖然庸俗,但反映了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紋飾多佈局鬆懈,層次不清,畫工草率。

清代光緒瓷器鑑定


款識

光緒官窯款識以楷書為主,楷、篆並用。官窯瓷器的款識一般選用雙行六字楷書“大清光緒年制”款,雙行四字“光緒年制”楷款稀有。楷書款近似顏柳筆法,陡峭灑脫,嶄露頭角。篆書款稀有,多為“大清光緒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筆畫圓潤,與道光篆書款相似。

清代光緒瓷器鑑定


有堂名款的光緒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齋”、“玉海堂”、“宜春堂”、“濟世堂”、“天海堂”、“樂敬堂”、“滿福堂記”、“長秘戲圖制”、“儲秀宮制”、“坤寧宮制”等的瓷器,其間以落“大雅齋”款的瓷器最為精巧。

民窯也大多書寫“大清光緒年制”的楷書款,但書寫大意、字體歪斜,方位不正。歌謠款還有落具體年號的,如“光緒辛巳年制”、“光緒十五年上月完立”、“光緒辛丑廿七年置”、“光緒九年世忠堂”、“光緒二十八年陶工複製”等多種,年款一般不加圈框。光緒民窯的偽託款多用“康熙年制”、“若深收藏”等,但在光緒初年、光緒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為慈禧五十、六十、七十生日又大批燒造壽慶典禮和恩賜所用的官瓷,在嘉慶往後官窯式微的局勢下,大有中興之勢。光緒仿前朝官窯瓷成風,且產量大,當時青花器中有仿明代永樂、宣德;亦有仿康熙瓷,產量大,故民間有“小康”之謂。光緒仿康熙的青花瓷,胎體均不行堅緻,釉面冷酷不勻,缺少鞏固感,胎釉結合不行緊密,所繪紋飾雖豔,但沒有層次,浮而不沉,故細心比照,能辨別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