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战列舰到底有多大?

无止境2


如果光说排水量多少万吨,长度多少米大家可能也不会有多大认知感,毕竟谁都没见过这么大的玩意根本找不到什么参照物做对比,谁也不知道有多大。所以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比较好的认知感就拿人来当参照物来做对比,这样大家也许会知道战列舰大概有多大。


这是英系的战列舰,主炮口径是381毫米

这是德系的重型巡洋舰,主炮口径

为203毫米
看飞机的标志应该是美国海军的轻型巡洋舰,主炮口径是152毫米

大和的前甲板,主炮口径是460毫米

美国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看舰首那些白色的点了吗,那些身高至少有1.7米,而军舰主炮口径为406毫米日本扶桑级战列舰的前主炮,主炮口径为356毫米。

而当时日本海军士兵的身高标准也在1.7米左右
长门号战列舰的前甲板,能站下一千多个人

所以通过这些照片能简单了解战列舰有多大了吧。它可是一个国家军工科技的结晶,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最强的体现,所以它不仅造价高昂、建造周期长,而且建造难度大,在造价、建造周期、技术难度远远高于航母,所以是非常珍贵的,所以知道为什么日本为什么不舍得用战列舰上阵了吧,那是要用来最后决战的,所以战列舰的对决时常伴随国家战役的胜败。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对于二战中那艘战列舰最大,那得看看二战时期装备的最大战列舰Top5了

Top1 大和级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全长263米,宽度38.9米,吃水深度10.4米,标准排水量65000吨,满载排水量72809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排名第一。

Top2 依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全长270.4米,宽度32.92米,吃水深度11米,标准排水量45000吨,满载排水量58000吨,堪称二战史上“最长战列舰”。

Top3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全长222米,舰体宽33米,吃水深度9.6米,标准排水量36600吨,满载排水量46700吨。

Top4 俾斯麦战列舰

贝斯曼级战列舰全长251米,舰宽36米,吃水深度15米,满载排水量42300吨。

Top 5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全长207.3米,舰宽32.9米,吃水深度10.7米,标准排水量35000吨,满载排水量46000吨。

纵观世界前五名,日本海军大和级虽然堪称史上之最,但是美国海军可以说是二战史中最强海军,日本海军望尘莫及。

欢迎点评、关注😊😊







临成半里


巨舰大炮是男人的浪漫,跟首饰或者时装比起来,男人会觉得战舰或者汽车,火车这类巨大的钢铁造物更加有意思,连我不满两岁的儿子都喜欢火车胜过小猪佩奇。


最大的战列舰比我们今天的辽宁号航母还要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发明隐形力场激光护盾类似的保护方法,人类是不会建造二战大和号那样的庞然大物了。



大和号战列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满载排水量72000吨,比满载的辽宁号航母还要重一万吨左右。



不过,虽然重量略轻,但从外观上来看,航母比战列舰更大,因为航母的甲板更长,更宽,如果说航母是张开翅膀的天鹅,那战列舰就是四肢紧贴身体的鳄鱼。体型更紧凑,扛打击能力更强。



虽然大和号有个著名的称号”大和号旅馆“,但从居住的舒适性上来说,一般水兵的居住条件肯定不能和现代航母相比,看看《男人的大和号》电影中,战舰上乌压压的人群,建成时人数达到2300人。


而辽宁号呢?据说加上飞行员达到2600人!但有个问题,就是大和号有厚重的装甲占据了太多体积,仅装甲就重达2万吨,所以剩下留给普通船员的空间必然不会太大。



相比之下,现代航母上的条件就略好一些,二战时期美国航母的水手舱是这样的,类似我们硬卧的条件。当时的战列舰估计情况也差不多。


而我们的辽宁号上的条件,根据新闻报道,看起来还是要略好。


闭家锁的红枫


怎么说呢?

这么形容吧,一艘排水量在四万吨左右的战列舰,在二战时期都很普通。

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是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长263米,宽40米,排水量7.3万吨,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俄罗斯航母。

不过,他的储油量倒是不如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只能携带六千多吨。而且他的速度也不是很快,航速仅有27节。

而且,别看他是二战时期的战列舰,现在的普通军舰依旧不能和它相比,因为当时舰上不仅有大口径的火炮,还有厚重的装甲。因此一般的现代军舰依旧不能抗衡,除非是那种携带了大威力炸弹的军舰!


吾乃小祭酒


战列舰是一种主要在远洋活动,装备较多舰炮武器,采用厚装甲防护,作战威力很强的特大型军舰,亦称“主力舰”或“战斗舰”。其强大的炮火不仅可以消灭敌大型水面舰艇,还可以用来压制和摧毁敌方的海军基地,港口和沿岸的重要目标。战列舰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到了19世纪,随着“大舰巨炮”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列舰一直是海军舰艇编队的核心,在海上横行称霸了两百多年。

最大的战列舰是日本的大和号,标准排水量达到6.4万吨。


军舰史话



看到甲板上的人了吗?这还只是个袖珍战列舰,满载排水量才一万五千吨左右的。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两艘战列舰大和、武藏,满载排水量7w吨,看到旁边的山了没有。

英国的纳尔逊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才4w吨, 看见甲板上的人没?



这是衣阿华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5w多吨,大不大?





百花争艳只为你


日本大和级战列舰,分别为“大和”号、“武藏”号。

大和级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的超战列舰,历史上该级舰艇计划建造四艘,最终建成了两艘:大和号与武藏号。

建造背景

1934年日本以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为假想敌制定了新的国防方针。1936年日本退出伦敦海军限制军备的谈判,日本海军明确提出在西太平洋海上截击假想敌美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战略。日本海军在主力舰的数量方面无法同美国海军抗衡,决心以单舰的威力来抵消对方在数量上的优势。新型战列舰的设计任务开始于1934年。1937年日本海军制定了"03舰艇补充计划",确定建造2艘大和级战列舰。

概貌

大和级战列舰舰体长宽比为6.76:1,为主炮射击提供了稳定的平台并尽可能缩短了重装甲覆盖的面积;舰艏上部明显前倾并大幅度外张,其前甲板内侧的细腰部呈内凹的曲线状,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相似。采用球鼻艏配合船体良好的线形设计,使舰体的减阻性能十分优良,以15万匹马力的主机功率使航速超过27节;操舵机构使战舰拥有良好的转弯性能。舰体前甲板从第二号主炮形成一个向下斜坡,是为了减轻舰身重量。大和级的舰桥为日本特色的塔式舰桥,高达45米。舰桥之后是单烟囱,容纳通向各锅炉的烟道,烟囱尽量向后倾斜远离舰桥,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舰艉露天甲板之下有容纳舰载飞机的机库与舰载小艇的舷侧隧道状艇库。

大和级战列舰以其装备的9门460毫米口径巨型主炮闻名于世,是当时口径最大的战列舰主炮,为隐瞒其真实口径命名为“九四式四十厘米炮”,炮身重165吨,主炮配用穿甲弹重1460千克,三联装主炮炮塔的旋回部分重约2700吨,相当于当时大型驱逐舰的排水量。在舰桥之前的前甲板呈背负式布置两座主炮塔,舰体后部布置一座主炮塔。4座三联装155毫米口径副炮是最上级重巡洋舰改装时拆卸下来的,防御能力薄弱,与主炮塔相邻的副炮塔弹药库距离过近,一旦中弹损害容易波及主炮弹药库,为此后来还专门强化了防护措施。

大和级重视防护,是当时防御装甲最厚重的战列舰,按照设计要求,舰体防御装甲能承受自身460毫米口径火炮在2万-3万米距离上的打击;两层水平装甲厚度合计超过25厘米,能承受800公斤航空炸弹的攻击;在甲板的烟囱开口处使用38厘米厚的蜂巢状装甲;水下防护能力按照能够抵御400公斤TNT爆炸当量的标准设计,其要害部位的装甲防护可谓是面面俱到。

大和级战列舰是名副其实的是历史上最大的,主炮威力最强、装甲最厚重的战列舰,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一号舰“大和”号1937年11月4日开工,二号舰“武藏”号1938年3月29日开工。在建造过程中日本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各国海军很长时间里无法掌握到大和级战列舰的正确情报。当时一般日本国民几乎不知道日本建造了如此强大的战舰。

另外,根据"04舰艇补充计划"开工的大和级战列舰三号舰(110号舰)“信浓”号由横须贺海军船厂建造,1940年5月4日开工,1940年12月暂停,于1942年在建造中建成50%时改建为信浓号航空母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四号舰(111号舰)在1940年11月动工,于1942年3月停工。

服役经历

1941年12月16日“大和”号战列舰竣工并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1942年2月接替日本最大的“长门”号战列舰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1942年6月参加了中途岛海战。1942年8月5日“武藏”号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大和级战列舰虽然威力巨大但生不逢时,恰逢战列舰的主力舰地位开始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并且日本海军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得轻易动用而很少出战。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大和”与“武藏”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但是面对美国海空军的优势无所作为。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武藏号战列舰在菲律宾锡布延海域遭到美军飞机攻击,被19枚鱼雷和17枚炸弹击中后沉没,“大和”号受伤。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开赴冲绳群岛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自杀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岛鹿儿岛西南海域遭到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群集中攻击,被10枚鱼雷以及24枚炸弹命中,倾覆过程中发生爆炸沉没。

各舰概况

大和号战列舰:以古国名,即日本畿内五国的大和国命名,并且有象征「日本民族」的意义。大和号是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

「大和(计划名A140F5)」在1937年11月4日,于广岛县吴市的吴海军工厂开工。为建造大和扩建了干船坞。建造中的大和为了保密,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造船厂本身亦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1940年8月8日大和号下水,仅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坞注水而已。由于保持机密,下水典礼并没有向外公布。1941年12月7日完成海试,同年12月16日服役。

1942年2月12日大和成为联合舰队旗舰。一部分的航空母舰战队官佐在开战后5个月因大和仍然没有出击而说「不是联合舰队,是大和旅馆」。6月中途岛海战,大和在远离航空母舰部队的后方跟进,而没有直接参与海战。

1942年8月17日大和出航特鲁克岛支援所罗门群岛方面的战事。1943年2月11日旗舰的任务被改良了司令部设施的大和级‎二号舰「武藏」取代。1943年5月8日返回日本本土,在吴增强了防空火力后,8月16日返回特鲁克岛。虽然所罗门群岛的战事不利,但是武藏、大和依然没有直接参与战事,只是不断往返日本与特鲁克,批评「大和旅馆」的声音不断加强。

1943年12月25日大和在特鲁克岛以西180海里被美军潜艇魟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3号炮塔下的右舷。尽管只是令舰身小部分受损,但由于爆炸的冲击将船舷下端部分钢板推入舰体内,而支持装甲板的支撑构造则插穿防御弹片的水密舱纵向隔墙,机械室及火药库进水。如此只是敌弹命中的冲击就能令舰体水密舱进水是危险且致命的缺陷,大和在修理时进行修补,增设了一层呈45度倾角的纵壁。大和在修理时拆除两舷的副炮炮塔,强化了对空火力。

1944年6月15日,大和参与菲律宾海海战(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海军首次将战列舰‎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作战,但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并没有特别活跃的表现。

1944年10月22日,大和编入第二舰队参加莱特湾海战。25日萨马岛海战中使用主炮共发射了104发炮弹。在回程前前甲板共被美军轰炸机命中了4颗炸弹,但对后续的战斗没有特别影响。直接击中炮塔的炸弹,只令炮塔上的涂漆剥落(根据第二炮塔长奥田特务少佐的手记中记述,炸弹命中后的冲撃令第二炮塔的人员大半因脑震荡而倒下)。入坞修理损伤时再次强化了防空火力。

1945年4月6日,大和作为第二舰队旗舰,从山口县德山湾海向冲绳方向出击。执行自杀式特攻的命令。12时30分在鹿儿岛县坊之岬海90海里遭到美军舰载机轰炸,到14时17分,共受到美军386架飞机多波次的攻击。主要的损害情况如下:12时38分被2枚中型炸弹击中,后部射撃指挥所、2号副炮、对空雷达损坏。12时45分左舷前部被1枚鱼雷命中。13时37分左舷中央部被3枚鱼雷命中。13时44分左舷中部被2枚鱼雷命中。14时被3枚中型炸弹命中。14时07分右舷中央部被1枚鱼雷命中。14时12分左舷中部、后部各命中1枚鱼雷。右舷主机只能提供12节的速度。这时左舷倾斜6度。14时17分左舷中部被鱼雷1命中。14时20分,左舷倾斜已增至20度,复原倾斜已经不可能。全员上甲板命令发出。美军采用摧毁一侧舷的对空装备后,再使用鱼雷集中攻击该舷的方法,射向大和的鱼雷除一枚外,全都集中左舷,令其丧失复原性及操控性。后部注排水控制室被破壊,令注排水十分困难。由于舰只已不能操控,美军的鱼雷更容易击中大和。「全员上甲板」弃舰的命令下达3分钟后舰身已大倾斜且露出红色的舰腹,14时23分横转并沉没,第3主炮塔的弹药库发生大爆炸。2767名舰员中仅276名生还。当时爆炸引起的火柱及蘑菇云,远至鹿儿岛亦能看到。1945年8月31日除籍。

目前大和位于北纬30度42分、东经128度08分,即长崎县男女群岛女岛南方176公里,水深345米的地方。

武藏号战列舰:以日本古国名,即日本东海道的武藏国命名。武藏号是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武藏于1938年3月29日开工,建造地在三菱长崎船厂,1940年11月1日下水,武藏建造过程中对司令部、舰桥设施实施了改进,1942年8月5日竣工。性能数据与“大和”号相同。

1943年2月11日,武藏曾一度接替入坞修理的姊妹舰大和成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

1943年5月17日,运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遗体返回日本。

1944年3月29日,武藏由帕劳出港时遭到美国潜艇的伏击,一枚鱼雷击中水线以下舰艏,造成大量进水(3000吨)。4月3日返回吴港修复损伤。在修理时拆除两舷的副炮炮塔,强化了对空火力。

1944年6月,大和、武藏所在的第2舰队编入第1机动舰队,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参加马里亚纳海战。

1944年8月,猪口敏平成为了“武藏”号舰长,由于他对战列舰炮术的精通在日本海军内部被誉为“炮术之神”。

1944年10月,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率领包括大和、武藏在内的第2舰队从婆罗洲北部的斯里巴加湾出发参加莱特湾海战,企图攻击位于莱特湾的盟军登陆舰队。1944年10月24日进入菲律宾锡布延海,10时30分遭到美军航空母舰飞机攻击。武藏成为美军飞机主要攻击目标之一。武藏被第一枚鱼雷命中时,相当于400公斤TNT的爆炸虽然对可承受500公斤TNT打击的舰体所造成的损害微不足道,但爆炸产生的震动却造成主炮方位盘出现故障(瞄准装置的失灵使武藏主炮无法齐射,其舰长猪口敏平与舰同沉前留下遗书中都不忘要求改进主炮方位盘)。第二轮空袭时武藏的炮术长请求舰长猪口敏平允许主炮发射对空的三式弹,但是舰长因担心三式弹对炮膛磨损大予以拒绝,一旦使用后续作战时很难保证射击精度。12时左右第二轮空袭中武藏被3枚鱼雷命中左舷,造成舰体左倾,舰首下沉,为保持舰体平衡向另侧舷部分舱室注水,2枚炸弹命中左舷,大火蔓延机舱受损只能以三轴推进,航速尚能保持22节,由于舰体破损增大了阻力,武藏还是渐渐脱离了编队。13时19分,第三轮空袭中,武藏左、右舷分别被2枚、3枚鱼雷击中,造成防御隔壁破坏,大量进水。另有4枚炸弹命中。三轮空袭之后,武藏向左倾斜10度,脱离编队落后了很远。15时孤立的武藏成为空袭的重点,接二连三地被11枚鱼雷、10颗炸弹命中。15时30分武藏已经丧失了机动能力。武藏总共被19条鱼雷和17颗航空炸弹击中。19时15分,由于倾斜增大且无法控制,下达弃舰的命令。武藏于19时35分倾覆沉没。1021名舰员丧生,1376名舰员生还。在美国的压迫下,1945年8月31日除籍。

武藏沉没水域位于北纬13度7分,东经122度32分。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65000吨,公试排水量:69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

尺寸:全舰长263米/水线长256米/舰宽38.9米/吃水10.4米

动力:12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

航速:27节,储油量6300吨,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武备: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3座(前2后1),三联装155毫米/60倍口径副炮4座(改装拆除2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炮6座(大和号改装增加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8座(大和号改装增加132门)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顶板)270毫米,炮座560毫米,弹药舱顶板270毫米,上层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毫米,指挥塔(最大)495毫米。装甲重量21266吨

舰载飞机:6架水上飞机

舰员:2415人


叫我大王693


00

下水并投入过战斗的有日本大和号及姐妹舰武藏号和纳粹德国的俾斯麦及同级舰提尔皮兹号,这四舰的满载排水量均超过了中国现役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辽宁号。在后来的太平洋战役和大西洋战役中均被盟军的舰载机机沉。但要属最顶尖大的莫过于德国的兴登堡号战列,满载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9万吨,由1940年希特勒下令给莱茵金属公司建造。无奈技术难度过于复杂所以直到1944年盟军的坦克冲进了莱茵金属公司工厂的大门除了找到一堆设计图纸外连兴登堡都影子都没有找到,而此时的希特勒已经自杀了。


用户61245769526


可以看一个拥有八、九十间店面的大楼,就知道战列舰有多大了


我胡说你瞎讲


二战时的战列舰基本都超过了三万吨,最大的是大和,武藏,还有衣阿华四姐妹,俾斯麦双雄,黎塞留,维内托,乔五,参战各国战列舰大概有108艘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