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的武将很多,为何武圣偏偏封给了关羽?

社会有点叫人无奈


第一个被尊为武圣的不是关羽,而是姜子牙(姜太公,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姜子牙在钓鱼时,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这是个武官)。后来,他辅佐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作为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是武王伐纣的首席军师,也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甚至,后世诸子百家都要追认他是本家“前辈”。也是因此,他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如此高的地位,让其在唐朝时,被太宗李世民尊为“武圣”!这也是第一位“官宣”武圣。到唐肃宗执政时,又设立武庙(又叫武成庙),里面供奉着(主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此时,姜太公还被封为武成王,武庙里排在主位,是“圣王”。

宋真宗时,依然尊姜子牙为武圣,并追封昭烈武成王!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才废除武庙。关羽、张飞、诸葛亮都在武庙里面。

关羽被封武圣,是从清朝开始。

在唐朝时,关羽只是武庙的“配祀”,属于“七十二子”之一。到宋朝真宗时,以关羽为主祀的关圣庙才开始出现。明神宗,正式以"圣"字封关羽。而关羽成为武庙的主神,是到明朝末年了。此时,关羽的武庙开始和孔子的文庙并祀。

直到清朝时期,才正式追封关羽为“武圣”!这可能是因为满清皇帝喜欢读《三国演义》,同时,也是因为满清出现过“三藩之乱”。所以,满清为了推崇忠义,首推关羽,将关羽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与“文圣” 孔子齐名。此后,武庙只供奉关羽一人。(亚圣十哲七十二将,都被撤出武庙)

除了姜太公和关羽以外,岳飞也是武圣。

明朝废除武庙以后,把姜子牙“配享”到帝王庙(太庙)。此时,民间把岳飞(岳圣帝君)和关羽(关圣帝君)都尊为武圣。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武将很多,能被封为武圣的只有三位他们分别是姜子牙,岳飞和关羽

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自己统治的需要,把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从宋朝开始对关羽进行造山运动,关羽的地位越抬越高,由候而王,由王而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与文圣孔子平起平坐。唐建中三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这时的武圣是姜子牙。宋代以后,默默无闻潜伏了八百年的关羽,带上了武圣的头衔宋徽宗对关羽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到了元朝,元文宗封关羽为状繆义勇武安显灵英脊王明朝明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升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关羽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至此关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关帝和武圣。


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失败的英雄无比同情通过统治者的追加谥号和吸取文学的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的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关公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关羽也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集战神,财神,文神,农神于一身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丰=奉上下共仰


关羽不但受统治者的敬仰,也是农民起义领袖敬仰的英雄。


美国学者曾经说过,你们中国的武圣关羽这样的大神应该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他的仁,智,义勇直到今天还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武圣关羽,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哦。特朗普先生更加应该学习我们的武圣关羽了。


中国人是有智慧将优点集中于一人身上,自己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为他真诚的粉丝,然后顶礼膜拜,一代传一代,英雄就成了完美的圣人,关羽之所以成为圣人,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约定9521


最先被尊为“武圣”的不是关羽,而是姜子牙。姜子牙深通韬略,被尊为“百家鼻祖”。后世统治者以儒法教化万民,尊孔子为“文圣”。治国之道,一文一武,有了文圣,当然也要有个武圣。武功显赫的唐太宗便把他极为推崇的“百家鼻祖”姜太公封为“武圣”。

孔子不仅有“文圣”的称号,还有个“文宣王”的尊贵爵位。并且有文庙,专管祭祀,有孔子七十二名弟子也就是七十二贤配享文庙。这样就显得武圣有点冷清。所以到了唐肃宗那里,他也给姜太公追封了王号---武成王。并且也设立了武庙,选古今名将七十二人配享武庙,号七十二哲。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将武庙废止,至此武庙绝祀。

关羽被尊为武圣,源于他的忠义形象深入人心,很符合华夏民族的传统观念,也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求。关羽对帝王忠心,对朝廷忠心,所以统治者大肆宣扬关公忠义,都要像关公学习,报效朝廷,不能怀有二心。这其实是封建统治的一种手段。所以历代君王不断对关公进行加封,由侯封王,由王尊帝。明神宗时期加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成为万民敬仰的“武圣”。

除了姜尚与关羽,岳飞也算是武圣,人们习惯称他为“岳圣”。





寒江秀儒


历史上,最早有武圣之称的并非关羽,而是姜太公。甚至在唐代,文配孔子、武敬姜太公已经成为一种基本仪式,关羽名不见经传。不过,这更多是在社会上层之间。

在北宋时,关羽的地位稍有提升,不过,南宋时,因为岳飞抗金的巨大功绩和冤死的故事,下层民众对于岳飞的供奉比关羽也不遑多让。

到了清代,统治者要一个武圣的名头来统一意识形态,时人提出了两个对象:关羽和岳飞。大家都清楚,岳飞虽然忠勇但抗击的满清的老祖宗,自然不可能选中。关羽呢,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普及下,其忠义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武圣。在统治者的力推了,各地展开了一场修建关帝庙的行动。


文化看河南


关羽文武双全,忠义千秋,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一把青龙偃月刀天下无敌。

关羽身高八尺开外,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其丹凤眼和卧蚕眉乃世间罕见,凤眼生威,卧蚕似雾,英气逼人,霸气十足。据说他丹凤眼一睁,就是要杀人。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义薄云天、忠义双全,仁义道德天下没有其左。关羽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

关羽在古代众多武将中,不但武艺超群,品德出类拔萃,当时也受儒家思想影响,推崇仁义道德,所以关羽被封武圣、“武财神“,被世代立庙膜拜,当之无愧,名至如归,除了关羽别的武将不敢望其项背。



润玉程文化传播


关羽:义薄云天:忠义双全:武艺超群:战功显赫'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深得世人尊崇-

姜子牙也称武圣:岳飞:岳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