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自成敢直接攻打山海关?他的意图是考验投降的士兵吗?

Rock181538653



李自成起事以后,辗转大半个中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历时近二十年。虽然也曾打下过不少地盘,但是始终没有治国之念,打下城池,劫掠一番,没有建立稳固的地方政权,也没有建立有效防务,便开始进攻新的城池。

当然,很多实际情况是在明军的镇压势头下弃城逃跑。无论哪种原因,除了也曾开仓放粮,同情穷苦百姓外,其余都是流寇习气,没有平天下的气势和格局。由于闯军的这些流窜作案的行为,导致了军纪始终缺乏有效整治的弊病,所以闯军虽然号称百万,实际上始终不是一支有理想、讲政治、能打仗的精锐之师。


那么,这么样一支纪律涣散、缺乏远见的农民军是如何覆灭大明朝的?实际上,这真的是靠运气。明朝在东林党争、太监专权、数代皇帝荒废政治之后,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了,外有后金铁骑虎视眈眈,大兵压境;内有匪患、义军四起,让明军疲于奔命。崇祯皇帝接任之后又年轻气盛、刚愎自用,动辄杖毙大臣、杀害卫国柱石,自毁长城。以至于原本屡次被打败、差点被剿灭的李闯起义军趁机坐大,由藓疥之疾发展成了大明江山的心腹之患。

所以,明朝的覆灭不是李自成太强,而是崇祯政治以及用兵皆无方导致的。李自成进北京之后,没有仔细检讨闯军的弱点,反而陷入权力、利益、醇酒佳人的享乐中。骄兵悍将、小农意识的短板彻底爆发,军纪废弛,四处拷掠奸淫,彻底沦为匪兵。这样一支严重蜕变的队伍,实际上已经没有战斗力了,但是李自成醉心享乐,做起了皇帝梦,丝毫没有觉察到危险的逼近,以为崇祯一死,天下太平,自己已经是一国之君。更是自大的以为自己能征善战、天下无敌。

以至于放任刘宗敏、牛金星之流胡作非为,不但拷掠、搜刮京城权贵们的财产,还欺男霸女,彻底断绝了明朝旧臣、将领们的念想。以至于刘宗敏将已经有心投诚的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霸占,逼反吴三桂。事已至此,李自成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策略性的处理这件事情,居然意气用事,逞匹夫之勇,带领北京城已经毫无凝聚力可言,骄傲自大的起义军倾巢出动,带着一腔怒火杀了吴三桂全家兵发山海关去讨伐吴三桂。

事至此种境地,吴三桂原本也不是有国家大义之人,加上家仇国恨,自知自己的十五万关宁铁骑无力单独抗衡李闯号称的百万大军,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引外敌清军入关,半途打了李闯军一个措手不及,在后金精锐骑兵加上明军复仇精锐的联合打击下,李自成的乌合之众一败涂地,顿作鸟兽散,从此亡命天涯,以至于饥饿之时抢食山民午餐,被一锄头当山贼打死。



所以,李自成兵发山海关,既不是为了考验降兵,更不是有什么高深战略,纯粹是匹夫之勇、匪患习气。历史是公平的,他的行为导致了悲剧的结果,即便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他的覆灭也是必然的。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即便你是打着农民起义,均天地的大旗,不给人民活路,就注定会被推翻。李自成起义如是,太平天国起义亦如是。


谢金澎


小玥来回答:

李自成山海关大败,主要原因在于战略误判,没有预见到清军是自己的强劲对手,对清军估计不足。李自成入主北京之后已经不是以前的李自成,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喜欢怎样就怎样,没过大脑。

另外,对吴三桂招抚失策,使得吴三桂倒向清军。吴三桂所部约为五万;而清军当时的全部兵力为十万,除掉驻守沈阳的军队,多尔衮所部约为七八万人。




自然,在三支军队中清军战斗力最强,而吴三桂部是原明朝官军中的精锐。介于顺、清之间的吴三桂部显然具有举足轻重之势:降顺则李自成的兵力约为来犯之清兵一倍,而且山海关要隘不致拱手让敌,即便在同清军作战中局部失利,大顺政权可征调的增援兵力较清方要大得多;但吴三桂叛投清方,双方兵力对比和态势就颠倒过来,清、吴联军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正是李自成在政治、军事上的失策,导致了全盘失败。


小玥历史


李自成为甚东征山海关,本来李自成择日登基是列入议事曰程上的,他之所以一再推迟登极日期,就是忧虑山海关及关东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山海关是清与明长期争夺的焦点,也是吴三桂活动的基地。进入北京后,李自成很注意山海关,曾遣兵政府侍郎左懋泰偕唐通前去接管,并任命张若麟为山海关防御史。制将军李岩给李自成提出政略对待吴三桂的建议是“主上不必兴师,但遣官招抚吴镇,许以侯封吴镇父子,仍以大国封明太子,令其奉祀宗庙,俾世世朝贡与国同体,则一统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乱可息矣。”李自成知其事不简单,就决定在争取吴三桂上下工夫,以父孑封候为条件,派巡抚、兵备道官员前往招降,并令唐通等明降将写信给吴三桂劝归其附。

三月二十日,吴抵达永平。当得知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他感到茫然,五万军兵需要足够的粮饷才能维持。单凭自已的力量是不能独立主撑的。这时吴接到李自成派出的使臣招抚的条件及其他将领劝降的信件。吴按受了大顺的条件,将山海关的防务交给了唐通等大顺官员。吴选择归顺大顺新朝后,率部向北京开拔,并通过张贴形式来表明自已的行为。“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李自成致左良玉等人的檄文中也证明吴三桂已经归顺的事实。“大顺国王,应运龙兴,豪杰响附,唐通、吴三桂、左光先:等,知天命有在,回面革心,朕嘉其志,俱赐彩锻二十匹……”但是,大顺军进京以后的行动使他的希望变成了泡影。吴三桂行至永平,得到父亲派来送信人,信中说在京遭酷刑追逼的情景,要他早来救父。这一情况,让吴本人对大顺政权产生了敌意。促使吴三桂降而复叛的另一个原因,便是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夺占。吴率部掉头返回关城,对大顺守关部队发起攻击,全部被歼。并招降唐通兵两万,新募兵数千人,这样吴兵就有七万多人。同时发布讨伐李自成的檄文,斩杀大顺的招降官员之首祭旗。吴袭击山海关大顺守军消息传来,李自成再次让吴襄写信给吴三桂劝谕来降,结果无效。最后李自成决定东征山海关……太长略。


鸿雁27259


李自成攻打山海关是个错误的决定,他狂妄自大以为灭掉了明王朝就可以用强大的武力逼迫吴三桂归顺于他,在拉拢吴三桂不顺利时,用武力强迫吴三桂,吴三桂为了自保只好投降满清,放清兵入关。农民军对上旗兵也只能是输了。李自成本来有手好牌,却白白浪费了,真是错误的可以啊!

李自成是农民军领袖,当他灭掉明王朝后,他的战略思想就要及时转过来啊!以前是起兵反抗,现在成功了,你就是占据着中央王朝的地位和身份啦,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打击南明残留的势力,北面则要安抚好吴三桂,这是最好战略选择。李自成手下的智囊是明白的,也劝说过李自成,要安抚好吴三桂,只是李自成没有过多在意,甚至扣押了吴三桂的家人,还对吴三桂的父亲毒打,霸占了陈圆圆,这就是很大的错失了,失去了和吴三桂缓和关系的可能啦!你可以扣押吴三桂的家人,但是不能严刑拷打,可以软禁嘛,好吃好喝对待就是啦,毕竟这也是谈判的筹码嘛!吴三桂作为明朝的将领,内心也是不愿投靠异族的,只要李自成不算过分,大家都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嘛!李自成没有看出吴三桂的心思,吴三桂的心思很简单,他只想自保,他不愿投靠满清,同时也看不起泥腿子的李自成,吴三桂只想守着山海关保存自己的实力,以便将来局势变化还有逐鹿天下的可能呢。因此李自成最后的策略就是软禁吴三桂的家人就好啦,同时也不能过分逼迫吴三桂,派点兵防守吴三桂就行了同时可以和吴三桂达成交易嘛,你不打我,我不打你,双方达成暂时的平衡,吴三桂也是愿意达成和平的嘛,让吴三桂顶着兵力强盛的满清,让李自成没有后顾之忧,至于以后谁能夺取天下就各凭本事啦!



李自成拉拢吴三桂不成,以为可以凭着强大的兵力逼迫吴三桂投靠自己,认为吴三桂不会大逆不道做卖国贼。无奈的吴三桂只好作出最不愿意的选择就是投靠了满清,放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也算是为明朝报仇啦!李自成最大的战略错误就是打破了当时的恐怖平衡格局。李自成,满清,吴三桂,南明残余势力,这四方都是当时的势力,某种程度上也是维持了暂时的平衡,而吴三桂则是这平衡局面的关键着眼点,他动了,则整个局势都变了,平衡也就打破了。所以李自成最好的策略则是交好吴三桂,让他顶着满清,甚至可以给吴三桂钱粮武器嘛,只是李自成选择最不好的方式逼迫吴三桂,最后败亡也是很正常的。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闯王李自成是草莽出身,在起事的过程中,也并非获得社会上层的加持与认可。之所以能成气候,一是明朝因天灾人祸,导致民不聊生。二是明朝内部向心力的缺失,导致朝廷内部出现了混乱。

闯王虽然抓住了各种可乘之机成了气候,但是毕竟底蕴不够。他在没有认真打理好所占地盘的情况下,就几乎倾巢而出,去围攻北京,逼死崇祯帝。这样就直接导致大明朝天下大乱,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地方军政集团势力大幅涌现,无形中加大了统一天下的难度。

占领北京后,闯王天真的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对吴三桂也有轻蔑之心,天真的认为收拾吴三桂不难,于是也就没有立马攻打吴三桂,还指望他乖乖投降。

吴三桂一方面与清朝勾搭,一方面与闯王接触,无非就是想仗着手中的军队,为自己找条好的退路而已。

闯王在吃喝玩乐,过足瘾后,还不见吴三桂来降,于是愤而起兵,又来了个倾巢而出,希望以多打少灭了吴三桂。吴三桂逼不得已只好彻底降清,还被清军逼着去打头阵,结果被逼上绝路的吴三桂,心如死灰,只好与闯王顽命一博。当吴三桂部将要覆灭,闯王大顺军死伤惨重且疲惫不堪时,清军从侧面杀来,闯王大顺军兵败如山倒,从山海关至北京,沿途尸横遍野。当闯王逃回北京时,大顺军主力已经覆灭了,闯王在匆忙称帝后,马上逃跑。

鉴于闯王打仗是倾巢而出,又不去认真打理打下的地盘,所以清朝入关后,没费什么气力就接管了中原地区。

综上所述闯王敢出兵攻打山海关,完全是无知者无畏的表现,也是得势者的傲慢与猖狂。


鬼影147951010


为什么不敢打?和考验投降士兵又有什么关系?山海关是京畿门户,国之锁匙。吴三桂反了,国家首都的门户在叛军手里,不拿回来怎么行?那只有两条路,一个是以大顺皇帝之尊低头认错赔礼道歉,高官厚爵收买吴三桂再次投降,另一个是迅速出兵消灭吴三桂夺取山海关。前者显然已经不可行,首先是李自成做不到,他的位子并不稳,如此示弱会动摇他的权威(也不符合他的性格),何况就算他想赔礼道歉,刘宗敏还不愿意呢。其次是吴三桂降而复叛 就是已经对大顺丧失信心和信任,很难让他再回头。所以只能打,没有别的路可走。


锡兵中士


李自成如果能审时度势,建立起严明的纪律,管理好自己的军队,劝降吴三桂,不给清军可乘之机,也许李自成和他的政权就不会落了个政息人亡的悲剧。


求圆4


答:李自成打山海关是因为吴三桂勾引清军作乱,意图出卖汉人江山,为了不让清军入关,就必须的阻止吴三桂的叛徒作法。汉人的江山岂能让外族侵入?所以无论李自成或者是其他的汉人掌权着,都有抵抗入外侵的义务。李自成即然打下了天下,他也很明白这个道理。就算是整个军队战败了,打光了。他身为新的朝庭掌权着,这一仗他也是非打不可。虽然他最后因为吴三桂联合清军把他战败了,但是李自成和他的农民起义军也是问心无愧的。这个问题您明白了吗?


用户6205376837


占领北京后的李自成,军力已到达顶峰,农民起义军加上降军,共有六十多万人,唯一不在他里手里的地盘就是山海关,而他在政治上的低能和弱智,造成了吴三桂倒向满清。所以他不得不率军攻打山海关,这时他手下的军队,早已不是当年百战百胜的大顺军,战斗力大减,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满清八旗的联军击败,他从此便开始了下坡路,直到灭亡。


敬佩42707804


山海关是战略要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夺下它,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李自成必定要知难而进,只不过没想到吴三桂会引清兵入关,所以李犯了轻敌之病,一败涂地也是在在所难免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