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自成山海关一战就失败了?

87373838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攻克北京后,又在山海关附近抚宁县境内,与明朝残余势力吴三桂的军队,进行了一场大决战。




这场大决战,从早晨一直杀得傍晚,简直是杀得天昏地暗,农民军越战越勇,而吴三桂的军队却渐渐的力不从心了,就当吴三桂的军队,眼看就要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彻底消灭的时候,斜刺里,杀出了一只清朝的军队,把李自成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最后不得不撤出战场,逃回了北京。


在以后的日子里,蓬战必败,败了就逃,最后在四川被地主武装要了老命,这次这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军,彻底失败。

败了,就是败了,然而在后来的评论里,事后的诸葛亮实在是太多了。

有的说是因为一场大瘟疫,让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大减,如果要是做好防疫工作,就不至于败了,这一点历史并没有记载。

还有的说李自成信息闭塞,还不知道,北方还有一个满洲的大清王朝,在虎视眈眈的注视着明朝的江山,并与明朝多次交锋。


我也当一次事后诸葛亮吧。

李自成的失败,确实忽略了还有满洲清王朝,这股强劲势力的存在,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李自成的山海关一战,与吴三桂的军队在决战的时候,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把吴三桂的军队溃不成军。

但是他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自成没有拿出一部分军队,用来提防满清军队的出现,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与满清军队交战,然而,来势凶猛的满清军队,立即把他的农民军打得溃不成军,这个时候,李自成的农民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不得不撤出战场,逃回了北京。

一旦遭蛇咬,十年怕井绳。

李自成的农民军,还没有来得及休整,满清军队又逼近北京,他不得不逃出北京,然而在逃亡的路上,虽然组织了几次与清军决战的战役,但不了解对方的实力,特别是满清军队的骑兵部队。

在历史上中原军队,大多以步兵为主,而北方游牧族却是以骑兵主,步兵与骑兵对决,显然是要吃亏的。

李自成的军队就是以步兵为主的,而满清的军队,却是骑兵为主,还没等李自成的军队,研究出一套对满清骑兵部队作战的方案,便匆忙交战,哪有不败的道理?



兵败如山倒,一败再败,并且一败涂地。

然而更可悲的是,还没等李自成缓过神来,一觉未醒的时候,却被地主武装杀害了。

至此,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彻底的烟消云散。


赵志军001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从1628年扯旗造反,李自成几起几落,可以说屡败屡战,最后终于在1644年杀入北京,彻底颠覆了明朝的统治。

但是,这样一支屡败屡战,能够多次东山再起的军队,在山海关一片石被吴三桂和清军击败后,就一蹶不振,从此走上了败亡的不归路。

这是为啥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李自成集团能力不足

这个很简单,在历史上,很多王朝都是在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比如刘邦,比如朱元璋。但是李自成的班底实在太弱,因为明朝的科举制度一直很完善,因此社会上不存在文人没门路所以造反的情况,这和秦朝和元朝完全不同。所以导致李自成的班底无论是整体素质还是潜力上都和刘邦、朱元璋无法相比。

在李自成的麾下,牛金星是举人出身,这在人才济济的大明,基本就是初中毕业。而将他引荐给李自成的李岩却被牛金星设计杀害;而武将尽是些刘宗敏之流,这样的班底,是无法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的!

班底不行,本人能力怎么样呢?俗话说,一群狼带一群羊,就会成为一群狼。不过李自成虽然不是羊,但是比较虎,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个团队成不了狼群。

从李自成多次被打败,到多次东山再起,可能是李自成忙于奔波,所以一直没有顾得上政权建设,这导致李自成从西安杀向北京时,还没有做好颠覆明朝的准备。

等到明朝倒下,李自成懵逼了!
由于没有充分准备,李自成一心想着崇祯能封他个西北王,继续做一个快乐的屌丝。不料一朝乌鸦变凤凰,李自成就好像一个从某重点高中出来的孩子一样,放飞自我了,飘了起来。

在北京,李自成没有做好安抚明朝旧臣的工作,加上刘宗敏之流的瞎搞,得罪了北方的地主阶级,他们巴不得李自成快点死掉。

李自成没有税收!因为许下了“三年不纳粮”的宏伟口号,所以李自成不好舔着脸和农民出尔反尔。所以对于“追饷”行动,李自成是默许的,所以应该负领导责任。

而且,占领北京后的李自成集团,面对的形势非常严峻,南有南明势力尚强,北方的满清虎视眈眈,西南的左良玉贼心不死,所以李自成说什么也不能掉以轻心,但是李自成和整个大顺政权都轻敌了。

等到一片石大战后,李自成还想着在北京登基了再跑,农民啊!

2、流寇思想害人不浅

应该说,作为一个多次失败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多少知道点根据地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发展太快,最重要的还是以灭明为第一要务,所以李自成还是将大部分的兵力带到了北京,在地方上只留下了很少的兵力。

这导致两个很严重的后果:

一是由于地方兵力不足,根本无力地方明朝旧部比如左良玉等的进攻,导致各根据地纷纷丢失;

二是大部队跟着李自成进攻北京,遭遇到了明末最恐怖的华北鼠疫!

要知道,李自成为什么能拿如此轻易地打下北京,这是因为此时的北京卫戍部队已经被鼠疫折磨得奄奄一息,根本就没有抵抗能力。而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也同样被鼠疫笼罩。

这就是短短42天,李自成集团的百万大军迅速萎靡的原因,到李自成进攻吴三桂时,能够抽调的兵力只剩十几万人,以这点兵力,不说李自成亲征,就是朱元璋亲征,李自成的军队也是必败的!

一片石大战失败后,由于华北地区兵力损失殆尽,而陕西等地的根据地又被左良玉等夺回,李自成彻底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3、满清是比明朝更恐怖的杀器

为什么李自成遭遇明军的打击多次还能东山再起,而面对满清军队就一蹶不振,彻底败亡?

这主要是因为,满清相比于明军,战斗力更强。

明朝末期的明军,受制于明朝腐朽的军制,以及腐朽的官僚体制的盘剥,明军失败普遍挣扎在温饱线上。在李自成打来之后,很多明军也加入到了起义军中。

打起仗来,一大照面,好家伙,都认识,那还打个啥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除了长官亲自督战会卖点力,其他时间,基本是出工不出力!

而满清不一样,因为满清有八旗。

八旗真正创立的时间是1615年,由努尔哈赤编成,其特点是将女真部落中精壮男子全部编入八旗中,这些人平时渔猎种地,战时组成军队开赴前线,战斗力极强!

征服漠南蒙古后,皇太极在八旗中加入了八旗蒙古军,八旗的战斗力更加顽强。在清朝入关前,皇太极将明朝降军编成八旗汉军,加入八旗为满清作战。

所以,李自成面对的,是集合了女真、蒙古已经汉人的混合兵种。在八旗中,满洲八旗是主力,蒙古军负责侦查迂回等,而汉人则主要负责操控火枪大炮等,属于技术兵种。

而李自成军队中,很多是缺乏训练的农民子弟,自然难以与八旗对阵。

再加上,为了笼络更多的人才,每一个八旗子弟都是既得利益者,这使得八旗战斗力在清朝前期极为强悍,这是组织混乱的李自成政权没有的优势!

所以,每逢出战,八旗军队就将李自成军队往死了打,因为打下来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股份,不能不卖力!

这也是明朝灭亡后,投降满清的明朝降军战斗力突然爆发的原因,利益二字而已!
所以,李自成一片石之后的一蹶不振!着实不冤!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个问题有两个误区,第一、李自成并不是山海关一战就一蹶不振;第二、李自成失败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我们就来梳理下其失败的军事与政治因素吧。

1、山海关后的一系列战斗

山海关战役确实以李自成的失败而告终。虽然损失比较重,但还有很强实力。

之后双方在永平、在京师城下、在庆都到定州、真定作战。在真定作战失败后,李自成才确定回陕。

(山海关战役)

2、太原作战与主动出击

在李自成退往陕西,准备防御作战的同时。大顺在河北、山东、河南地区建立的政权迅速瓦解。

在山西战场,大同总兵姜瓖、守府谷的唐通先后降清,叶臣在几个月持续作战中,攻下太原。同一时期,大顺军也展开局部反击。

在十月初,大顺军反击怀庆,先后斩杀清军梅勒章京金玉、汉军镶红旗常鼎等。迫使清军改变两路行军战略。

(清军南下)

3、陕北与潼关两个方向作战

在两路进军中,多铎行军较快,在潼关与大顺军作战多次,在12月29日作战后,转为守势。之后被大顺军攻击多次。在正月初九日,红衣大炮到达后,战局才转变。

更关键的是在陕北的阿济格部已经与唐通会师,率兵南下。整个关中处在其钳形夹击中,只能撤退。

到这时候双方胜负的天平才彻底逆转。

(好书)

4、立国根基不稳、政策不行

相对而言,大顺军失败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更多是政权成熟度,政权的社会控制力、组织力;与国家政策。

显然李自成的大顺在这方面差大清太远。政权初步建立,社会基础不稳,推行追脏助饷,得罪了士大夫阶层。

这是大顺失败的重要原因。

(李自成)

总结:

山海关战役并不意味着李自成一定失败,之后的一系列作战以及最后的陕北、潼关作战失败才底定天命。再者政权的因素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明档》、《明末农民战争史》、《问鼎中原》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以使其漂亮,也可以使其丑陋。有许多历史事件,是带有偶然性的。比如一片石大战。

第一,李自成亲率10万大军去山海关“解决”吴三桂问题。

一片石决战前,双方对各自的对手是全陌生的,说句不好听的话,连穿什么衣服也没见过。本来,李自成亲率10万大军去山海关是兴师问罪吴三桂的,因为吴三桂之前归顺了李自成,可之后又变了卦,反复不定,后院不稳,他的关宁铁骑是大明的最重要的有生力量。当时吴三桂还有铁骑三万多,步兵三万。李自成的战略想法没错:不解决山海关的吴三桂,在北京城都睡不着觉。当时李自成压根儿就没想着去招惹大清的多尔衮。更不用说决战了。

第二,李自成战略预判严重失误,吴三桂投靠了大清。吴三桂背水一战。

李自成是挟裹着灭了大明攻占了北京城的“余威”浩浩荡荡杀向山海关的。他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威慑吴三桂,使其主动归顺。常言道,吓住的多打住的少,毕竟李自成当时已当据北方5省号称150万大军;二是以打促归。李自成与吴三桂兵力对比2:1,优势还是杠杠的,如果把吴三桂打疼了,或许会乖乖地归顺;三是彻底消灭吴三桂。从理论上讲,李自成可以做到。但吴三桂呢?当时夹在大顺与大清之间,保持中立是绝无可能的,只有一路可走:要么归顺李自成,要么投靠多尔衮。对吴三桂来说,对大清八旗军队的熟悉远远大于大顺军队。最后,吴三桂选择了大清。面对李自成的大顺军,吴三桂只能背水一战。

第三,多尔衮的大清八旗军乘人之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吴三桂是以报国恨家仇的名义全军白衣素缟与李自成在一片石大决战的。打的过程不说了,双方从早上厮杀到傍晚,打的天昏地暗,基本打了个平手。此时,大清的多尔衮在不远处,眼看着血流成河的一片石战场,他想着让李自成与关三桂互相厮杀,打的越惨越好,双方消耗殆尽了,他好从中渔利。果不其然,当双方都打不动了时,养足了几天几夜精神的几万八旗军排山倒海横空杀出,李自成的军队兵败如山倒,一片石成了血片石。李自成带着一两万亲军逃回北京……

李自成的失败在于战略误判。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假设当时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与大清多尔衮主动联系(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登基大顺后,多尔衮第一时间修书李自成表达联合灭明之意),互不侵犯,那么吴三桂还是个问题吗?


繁华落尽细水流


一六四四年,清朝权力极大的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八旗军与明朝大将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一带形成一个包围圈,前后夹击,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这场战争胜利后,清朝开始入主中原,对全国都进行了统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自成这个人,李自成是明朝末期的农民起义领袖,因他在战场上勇猛过人,而且还很有谋略,被当时的各部将领赏识。后来他追随的领导者不幸牺牲,他就继承了闯王的名号。李自成率领的军队四处征战,其中就包括山海关这一战。

李自成在攻入皇宫之后本来已经马上走上人生巅峰了,结果被清军和吴三桂联合起来打得节节败退,导致他直接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最后下场还特别凄惨。最后一场战争在山海关爆发,经过四天的殊死抗争之后,李自成还是失败了。李自成这场战争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场战争很不合理,因为李自成是当时所有起义军的首领,所有的军队都汇集到他的手下了,当时他已经至少有100万的人马。所以他才能在和明朝作战失败后很快又聚集军队再次进行攻击。但是在山海关打了败仗之后,却没有丝毫反抗之力,只能任由着清军在他后面疯狂的追击。

一直从北京追到了湖北,最终这个历史上最强的农民起义者死在了一些平民的手里。对于李自成而言人生的大起大落来得那么迅速,如果他当时说服吴三桂投降,可能后面清军根本就打不进来。而最开始吴三桂也准备投降了,已经开始率领部队向京城的方向走去,但这个时候听到了陈圆圆被占有的消息,直接转过头去联合清军来对付他。

陈圆圆是吴三桂的红颜知己,吴三桂初见她时便被她的风姿吸引,陈圆圆身上有一种自成一派的大家风范,与普通女子相比,一眼就能看出她的出众。也因此,吴三桂对她一见倾心,之后的祸事便都是由这个女子而起,李自成错误地判断了吴三桂对陈圆圆的感情,致使吴三桂怒发冲冠,要为陈圆圆讨公道。

其次,多尔衮深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为当时吴三桂手里部队只有几万的士兵,而清军和李自成两方都惹不起,在得罪了李自成之后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联合清军。李自成率领军队到山海关攻击吴三桂的时候,吴三桂还没有和清军达成共识,但当时清军的领导多尔衮知道是一个好机会,已经悄然的埋伏在山海关附近想要捡一个便宜。

吴三桂在抵挡不住李自成的攻击之后,直接去往清军的大营中找多尔衮合作,所以才把山海关大门给打开,也就有了李自成的失败。实际上是因为李自成和手下的将领都没有与清军作战的经历,而多尔衮当时带领的清军是属于战斗力最强的那一批,李自成手下大部分都是一些乌合之众,能够打败明朝的军队还得归功于明朝的腐朽。

明朝晚期,统治非常腐朽,皇帝不理朝政,庙堂上十分缺少有才能的官吏,各地将领管理散漫,国家大事毫不关心。再后来明熹宗时期,重用宦官,大量启用东林党人,明熹宗对朝政彻底失去耐心,致使魏忠贤大权独揽,嚣张跋扈,他的手下遍布全国各地,明朝那个时候可谓内忧外患。

还有一层原因其实很简单,但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自古以来都是民心所向,才能得天下,李自成部下在攻城后不理城中百姓疾苦,依旧我行我素,对前朝官员发泄私愤,更有甚者,还对无辜百姓下毒手,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李自成民心尽失。

与此同时李自成并没有准备和清军作战,所以带来的人马也不多,本来和吴三桂作战就已经很疲惫了,又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只能够逃跑。而之前李自成不停的攻打明朝的领土,让手中的兵力慢慢的被分散在各个地方,导致最后实际剩下的军队已经没有多少了。这个时候受到清军的追击也只能逃跑,逃跑到北京的时候也并没有实力再去防御而是直接撤退到西安。

李自成也知道自己从来没有守过城,想要边打边退去找其他地方的军队会合,但没想到清军攻势如此凶猛,自己根本抵挡不住,导致李自成还没有联系到其他的军队就在路上去世了。


酱油妹说历史


公元1644年,这是东亚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历史时刻。东亚大陆上最强大的三只军队,李自成的大顺军,吴三桂的明朝精锐-关宁军和皇太极的满清大军,他们不约而同的在山海关集结,进行了激烈的厮杀。

这场战争中,李自成的大顺军失败的太快了,精锐全灭,快的不可思议,快的让人不解。但其实仔细的想一想,也是不无道理。

一、失民心

我们知道李自成从西安称帝,到攻占紫禁城,仅用了一个半月。但从占领帝都,到逃离北京也只有一个多月。先看前面一段,李自成之所以军队所到之处,人民夹道欢迎,明君溃不成军,源于闯王采用李岩的策略,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当时市井之中所传颂的一句民谣,最能说明问题: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免征赋税。如何养得起几十万的大顺军队?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大顺军确实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可从十九日入京,二十七日开始,农民军就开始拷掠明朝大小官员,四处抄家。还制作了数千具夹棍,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军队自然会生变。

“免赋”使李自成迅速收拢了人心、取得了胜利。同样也是“免赋”,使李自成在建国后财政上难以为继,从而使政权迅速得而复失。


二、内部矛盾

闯王进京后,所实行的政策受到了地主阶级的集体声讨。加上农民军大多数将领的反对,使李自成的政策再不能往下改,去彻底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地主阶级合作。李自成进京后,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内部的矛盾也发展到高峰。

三、吴三桂的降清

李自成的失败不是战术上的失败,而是战略上的失败。上到闯王,下到大顺的每一个士兵,为了这场战斗,都是拼尽了全力。

从双方的军事实力上来看,在不知道清军具体实力的情况下,李自成的大顺军率领八万军队向山海关发起了冲击,敢于和关宁铁骑决战,军事实力可见一斑。然而清军的加入,瞬间扭转了双方的军事悬殊。这也造成了大顺军在山海关的惨败。


综上所述,在内忧、外患和清军的加入之下,李自成最后失败了。虽然失败了,但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奇点历史


处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李自成的失败早就注定了。

李自成的起义军,不客气的说,就是一支流寇。什么叫流寇?就是到处烧杀抢掠,只搞破坏性的动作,没有做对社会有建设性的工作。

在李自成占领的区域,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府。他任命的地方官员对他并没有忠诚度和认可度,他们随时都准备着反水。

在南方地区,还有明朝的上百万军队。虽然他们没有被调往北方,去镇压农民起义,但一旦被发动起来,对于李自成的军队来说,仍是一个强敌。

李自成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赢得地方权贵和知识分子的支持,而地方的权力都掌握在这些人手里。他们随时都准备着对李自成发动致命的最后一击。

李自成对当时天下的局势,根本就没有一个清醒的判断。

李自成认为,只要拿下了北京城,消灭了崇祯皇帝,他就可以登基当皇帝了。

李自成根本就没有把满清放在眼里,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多尔衮有多可怕。李自成更没有想到,他们在北京的所作所为会逼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

不管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还是多尔衮的八旗军,都是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厉害的军队。他们的强悍攻击力是李自成根本没有想到的,尤其是关外的八旗部队。

多尔衮的八旗军中,还有让汉人军队闻风丧胆数百年的蒙古骑兵。李自成根本就没有和蒙古骑兵和八旗军交过手,对于这些军队也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败。也就是说你对敌人知道的情况越多,战胜的概率就越大。如果你对敌人知道的越少,那么失败的概率也就越大。

当李自成的主力军在山海关大败之后,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当李自成迅速向陕西湖北撤退的时候,碰到了清军和明军的围追堵截,还有地方民团的袭击。

在他们的联合围剿下,李自成被打得溃不成军。他的军队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基本上也没剩多少了。

当李自成逃到湖北九宫山的时候,连他自己的小命也被当地的民团给拿走了。

李自成的眼界和水平,决定了,他在那样的环境中必然走向失败,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它可以破坏一个旧世界,但没有办法建设一个新世界。


新知传习阁


现的人对李自成山海关一战失败后就在没起来很不解,因为李自成也是百折不挠的英雄豪杰,可为什么山海关一战败于吴三桂和满清后就不行了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李自成遇到了多尔衮。

在当时满清的战略目标就是入主中原,这点满清和以往的游牧民族不同,以往的少数民族政权进中原主要是烧杀抢掠,而满清不同,当时满清八旗已经接受中原文化,而满清又出了个不世出的英雄多尔衮。

当时多尔衮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入主中原,在成功招降吴三桂后,在山海关一战满洲八旗是毕其功于一役,是精锐尽出。而李自成却不是,当时李自成的精锐都在防御张献忠和明朝残兵败将,所以山海关一役李自成带的多是明朝降军,而且多数都是墙头草且战斗力低下,可想而知山海关一役会是什么结果。

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后,一路向西溃逃,李自成也想整军备战,在与满清决一死战,可是多尔衮却战略目标明确,先不管南明和张献忠,令满清各部和降将吴三桂等死死咬住李自成,而当时南明因为李自成逼死了崇祯,对李自成可以说是恨之入骨,所以没有支援李自成,结果就是李自成各部始终得不到休整机会就都被各个击破,不到八个月,李自成部就全军覆灭。

如果从战术上来说,满清打李自成的战略战术确实漂亮,不到八个月就打得李自成就全军覆灭,想想看只要是清军统帅多尔衮走错一步,只要给了李自成三个月休整时间,李自成就会整合各部东山再起,天下是谁的还真不好说。

最后说李自成之败非战之罪。


天宇的文史情怀


李自成和吴三桂以及多尔衮三方参与的山海关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关乎中国的国运。但是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李自成号称控制着中国北方,并且拥兵80万。在山海关一战,李自成的20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在此之后,李自成再也没能站稳脚跟。他从北京一路败退回根据地陕西,最后连自己的地盘也没有保住,又从陕西逃往湖北。最终死在了一群农民的手里,真是成也农民、败也农民。

一、李自成起家太快,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建立地方秩序

李自成一个基层邮差出身的人,根本没有多少文化。他丝毫没有意识到知识分子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他手下除了牛金星和宋献策两个二流文人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人物。农民起义和“农民起义”是不一样的,当年朱元璋起义之后,广罗天下文士,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了大明王朝。而李自成充其量就是大一号的土匪,他根本没有那种治国的思绪。由于李自成的野蛮态度,天下文人基本上不会给他效力,所以李自成很难有效的控制地方。从表面上看,李自成控制了很大的一片区域,但是实际上他是仅仅消灭了这一地区的明朝官方机构而已。这与真正的控制差别很大,他根本没有建立起有秩序的统治。

李自成崛起太快也是一个麻烦,在公元1641年,李自成还被明朝名帅之一的孙传庭打得满地找牙。然而三年之后,他就打进了北京城。他自己本身就先天不稳,他虽然建立了所谓了的大顺。但这个政权的真正控制区也就陕西和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在名义上也属于大顺,但实际上这些地区已经属于无政府状态。即便是在山西和陕西地区,李自成的统治也不稳固。由于他自己集团内部无具备统治地方的能力,李自成只能认命原来的明朝官员继续统治地方。这些人投降李自成本来就是迫于无奈,一旦李自成出现任何的失误,这些人立刻就会在李自成的背后插一刀。李自成在山海关兵败以后,山西地区的明朝降将立刻出现了反叛。

二、流寇式的军队看似数量庞大,实际能打仗的并不多

李自成在陕西称帝时,他手下的军队号称60万。但是这些军队并不都是能打仗的壮年,其中也包括很多老弱病残。在李自成带兵进攻北京之前,明朝和满清两方面都正确估计出了李自成的家底。1644年2月,根据各方面的汇报,北京的明朝君臣认为李自成的精锐力量大约在15万左右,这才坚定了固守北京的打算。与此同时,沈阳的多尔衮认为李自成的家底最多不超过20万。事实证明,李自成北上时确实只带来20余万部队,这是他所有的家当。山西和陕西境内的农民军看着数量不少,其实都是没有见过血的花架子,在随后清军南下的过程中,他们要么选择溃退要么直接投降。

从现在的史料来看,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以前,从来没有和清军打过交道。山海关之战中,10余万农民军与3万多吴三桂军展开了反复厮杀,最终吴三桂顶不住了。就在李自成即将大获全胜之际,5万清军骑兵突然从吴三桂军的背后冲出。按道理来说,这些好歹打过仗的农民军也不是软柿子,面对清军也能拼杀一场。但李自成太坑爹了,他看到清军以后喊了一声:“大帽子鞑子来了!”然后掉头就跑。全军的统帅逃跑,剩下的将军和士兵也跟着溃退,就这样农民军一瞬间崩溃。不过他们都忘了一个常识,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最终除了一些将领和少数骑兵之外,其余的农民军几乎全军覆没。山海关前到处都是农民军的尸体,清军预想中的恶战并没有发生。

三、疯狂的流氓一路从北京逃到了湖北

山海关一战,李自成的大部分精锐覆没,守住北京已经没有任何的可能。李自成在占领北京一个月之后,狼狈逃离了这座帝都。他原来带来的20万精锐,现在只剩下了3万多人。李自成的兵败引发了连锁反应,李自成返回陕西之后,山西地区立刻出现了叛乱。那些降臣投靠了满清,其中一部分人死心塌地的效忠于满清,还有一部分人天真的认为南方的明军还会打回来。在阻挡清军进攻陕西的过程中,李自成剩余的主力也损失很大。最终李自成决定放弃西安,进入湖北地区,试图在湖北建立起根据地。在一次侦查地形时,李自成被一群明朝乡绅组织的地方武装发现。这个疯狂的流氓被活活打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但是从当时的格局来看,他死的时间偏偏最不是时候,清军正准备大举南下。


云端之秀


李自成自占领北京,崇祯皇帝煤山上吊殉国,明朝灭亡后,认为大局已定,放纵部下在北京城烧杀掠夺,本来三海关总兵吴三桂已有降大顺之意,大将刘忠敏抄了吴三桂老家,抓了吴三桂最宠爱的小妾陈圆圆和家人,偏偏李自成又看上了陈圆圆,不愿送还。

吴三桂镇守三海关,将满清挡在关外,但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不敌多乐衮,偏偏全家老小成了李自成的人质,他别无选择,不得己,只能答应和李自成谈判,但为防李自成有诈,吴三桂又私下和多尔衮达成协议,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

殊不知多尔衮不是省油的灯,在吴三桂和李自成谈判之机,向李自成发动进攻,李自成以为吴三桂有变,杀了吴三桂全家,睡了陈圆圆,但此时的吴三桂为报父仇,倒向多尔衮是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在北京城乃至各地的烧杀抢掠,早已民心尽失,军队都存享乐之心,毫无斗志,据史料记载,当时所有的文人士大夫对李自成都无好感,所写文章称呼李自成都为闯贼。在李自成与吴三桂三海关大战时,多尔衮突然加入战场,至使李自成大败,并一败如山倒,最后被满清一路追至湖北九宫山战败身亡。

而吴三桂降清以后,遭到了万世唾骂,事情弄成这样以许并不是吴三桂本意,也就是吴三桂后来为什么在清朝削藩时起兵反清了,但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重写,聪明的吴三桂反被聪明误,被多尔衮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死得很难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