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妻女为何皆沦落为宫奴?文天祥被俘后为何要求自杀?

用户3708573157


我不知道世界这是怎么了,我觉得有些事情我们作为普通人,虽然做不到,但是能心向往之总是好的。这就是所谓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是如果你非但没有向往,反而表示看不懂,那只能说是教育的一种缺失。



以前流行过这么一句话:“假如你被强暴了,如果不能反抗,那就要学会享受”。当然我们只会当成一句笑话,一笑置之。但是如果真发生了这种事,特别是这个人在屠杀你的同胞,践踏你的家园,不要你可以做到宁死不屈,但是你至少要做到不要曲意逢迎,而且要对那些宁死不屈人怀有敬意,而不是一脸漠然的表示不理解。

初入朝堂

文天祥宝祐四年参加科举,殿试时文天祥洋洋洒洒万言,一挥而就,甚至没有打草稿。被宋理宗钦定为状元。开庆初年,元攻南宋,董宋臣蛊惑皇帝迁都。文天祥上书倾杀董宋臣,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宋理宗没有采纳,文天祥这个时候还年轻气盛,一气之下自请离职。


后来被起复后,还是也是浮浮沉沉,之后因讽刺贾似道装病邀功而被罢官。咸淳十年,文天祥又被任命为赣州知州。此时宋庭已经风雨飘摇,长江告急,朝廷号召天下勤王。文天祥家境殷实,生活富足,文天祥散尽家财充做军资,招兵买马得豪杰之士万人,准备提兵入京勤王。

出师勤王

有朋友劝他到:“现在元军已经攻破京师城郊,你带着这些乌合之众不是驱赶着羊群入虎口吗?”朋友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而文天祥回答的也很直接:“这情况我也知道,但是国家抚育臣民三百年,一朝危在旦夕,号召勤王之师,但是如果没有一人一马入京师,这是令人悲哀的事情啊。所以我才自不量力,以身殉国,如果天下豪杰之士听闻之后,能够受到鼓舞,能够奋起,那么天下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的目的很明确:“以死明志”,就是关键时候死给你看,死给天下人看。现在很多人认为“卫道”这个词是贬义词,但它也可以是非常好的褒义词,关键在于你卫的是什么道。一个人务实是好的,但是如果太务实未免显得过于圆滑,让人不放心。



一个民族务实是好的,但是若所有人都务实,那这个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它离崩溃也就不远了。外族入侵,一旦打不过,就投降,然后把枪口对着自己的同胞,国家沦陷哪次不是这种情况下才出现的,否则数以亿计的人口,怎么会被区区百万人,乃至数十万人奴役。

就是因人们太现实,所以现实才成了你以为的现实。每次当我听到有些人倚老卖老的说:“这就是现实”,还带着看幼稚孩童的眼神悲悯的说的时候,我就在想,还不是你这样的人把现实变成了这样子,然后再用现实教育下一代人学会现实。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文天祥在死前所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就是文天祥的道,他选择卫道,你也可以说他就是卫道士,但就是这些人才是民族的脊梁。一部分人死了,但是还有更多人站起来了,如果一个民族脊梁折了,那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文天祥就是用生命告诉你,我们的脊梁没有断。

以死明志

文天祥在和元军谈判的时候被扣押,他辗转逃脱后,到了江西号召抗元。一时间云集响应,吉州八县克复了一半。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纷纷投效。但终究寡不敌众,他们失败了。他不是败在元人手里,而是自己的同胞手里,是那些学会了逢迎的现实人手里。这些追随文天祥的人难道不知道什么是现实?但是他们依然做了,这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果少一些现实的人,多一些这样的卫道士现实可能就是另一番样子。


文天祥被俘时,被押往崖山。元兵希望他能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回道:“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已经是非常大的过错了。反要劝别人不要保卫父母,有这样的道理吗?”文天祥写下了《过零丁洋》的诗篇给他们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后来张弘范感其忠义,把他送到了京师。后来忽必烈亲自招降他,文天祥只是回复:“但求一死”,年仅十岁左右的宋恭帝也被派来劝解,文天祥明白责任不在尚在稚龄的小皇帝,文天祥痛哭流涕长身而跪仅说了一句:“乞驾回还”。小皇帝也讷讷无言。

文天祥得知妻子和女儿都在宫中为奴,他明白这是元庭招降的一种手段。他写给妹妹的信中提到:“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徒叹奈何!!!


渔耕樵读


能问出这种问题,真是一种悲哀啊,看得出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东西在今天已经彻底消失了,古人的气节在今天的一些人看来就这么难以理解吗?

文天祥被俘时,吞"龙脑"(一种中药)自杀,没死成;又绝食八日,蒙古人给他灌肉汤,实时看管,也没死成。元将说,你的国家都灭亡了,你对南宋也足够忠义了,投降元朝,仍不失丞相之位!为何不降?文天祥说:"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后来忽必烈想尽办法招降都未能奏效,最后把他的妻女抓到宫里为奴,然后让他的女儿柳娘写信给他,试图逼其投降,看到来信后,得知宝贝女儿的遭遇,文天祥心如刀绞,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在家和国之间,文天祥选择了国,他选择为国死义,以死明志。读史读到此处,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哪个父亲不心疼女儿,但他是宋朝宰相,自己的国家被灭,百姓被屠戮,同僚在崖山浴血奋战以身殉国,他也只能忍痛抛弃一己私情。



刑场上,文天祥问刽子手哪边是南方,他面南跪拜后说:"吾事毕矣。"我的心愿已了,慷慨就义。数日后,他的妻子为他收尸,在他的衣带上发现了以下几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几句话,道出了宋朝读书人的最高追求,那就是舍生取义,文天祥作为南宋状元,他以实际行动为天下读书人做了榜样和楷模。

此前我看到过一些对文天祥做法的质疑,感觉非常可悲。如此一位大英雄,不应该存在任何争议。如果连文天祥都被质疑,那我们还剩什么?


北宋一书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一首《过零丁洋》让我们见识来了什么叫视死如归和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那么,文天祥被俘后,到底都经历了什么,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二。

文天祥是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青年中举,不畏强权,直言进谏,却被迫“退休”。后来,元军南下,文天祥率军勤王,苦战东南。他义使元营,被元军扣留,他伺机逃出生天。即使在南宋小朝廷投降后,他依然坚持在江西抗元。

1278年,文天祥被叛徒出卖,战败被元军俘虏。而后,元军一直劝降文天祥,更是押着文天祥去崖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元人多次向文天祥索要书信,于是,他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此诗来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和舍生取义的想法,断绝元人招降的妄想。



后来,在崖山战败后,元军将文天祥押送到了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多次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都被文天祥给回绝了。即使如此,忽必烈还是很敬佩文天祥的忠义精神,甚至爱其才能,有意将其释放回老家,但是有人却向忽必烈进言,说文天祥在南方的影响力太大,一旦释放,就是放虎归山。忽必烈担心文天祥在江南继续起兵抗元,就一直没有释放文天祥。

文天祥被俘后,在北京关押了3年。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被元军俘虏,并且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元人企图以此要挟文天祥,但文天祥不为所动,忍痛回信,在信中写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1282年,南方发生叛乱,并扬言要救回丞相,元人怀疑他们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于是,元人决定处死文天祥,以绝后患。不久之后,文天祥被押往菜市口行刑,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终年四十七岁。在他死后,他的妻子发现他的衣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铮铮铁骨,乃大英雄也!


密探零零发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有名的抗蒙名将,也是中国古代众多有骨气的文人之一!特别是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都在影响人们!

蒙古入主中原,由于蒙古落后的生产力,和蒙古贵族的野蛮性,是汉文化的灾难!众多汉人以及文人志士被杀,被逼迫为奴!已经在普遍性了,所以文天祥妻儿为奴,也没啥奇怪的!他们的遭遇只是千万汉族人的缩影而已!


雪域赞普


很简单呀。文先生乃朝廷重臣,深受国恩,自然想一死报国,这是臣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