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文天祥为什么被称为诗人?

凉音♡


从历史的时间线上来说元与南宋是并存关系,南宋的正式灭亡通常是被视为崖山海战南宋军告负,陆秀夫与幼帝跳海开始算。而文天祥是在此前被俘的,从他至死自认的身份依然是宋臣来说称其为南宋人并没有错。其次他的代表作《过零丁洋》依然是现在语文课本中的代表诗作之一,所以称他为诗人和政治家皆可。

一、元与南宋的关系如何界定文天祥的出身?

学习过中国地理的人应该都知道,南北之分往往是以江淮为界。元朝正式成立是在忽必烈登上汗位之后,这个时候的南宋朝廷依然是偏安与长江之南坐拥半壁江山。这个时期的文天祥,按照当世话语来说他的户籍是在南宋,出生时间段也是在南宋朝廷掌权。因此,按照祖籍说法,他是南宋人,这是没有问题的。

二、文天祥的公务员是南宋编制的。

我们说文天祥是宋末三杰之一,确实也官居过左丞相并且被封过国公,他至死也不愿意投靠元 廷,因此在编制上来讲他是个南宋的公务员。在招降失败后,元廷也因他不肯投靠最终将其处死,作为忠臣而言他也不会希望后世之人将他的身份定性为元朝人。所以他是南宋、元两个势力官方层面承认的南宋政治家。

三、两宋的士人多是才子。

两宋时期的文人多有喜好诗词歌赋的,同时具备政治家、文士、学者、统帅身份集于一身的人很多,例如苏轼、苏洵、沈括之流。因此,文人为了仕途必然是要学习从政,诗词之道虽非必修之途,也定然会有所涉及,只不过是水平高低不同。所以,即便连岳飞这样的武将也会填上一曲《满江红》,政治与诗歌二者间不冲突便很自然不过了。

所以,综上所述,文天祥的这两种身份没有可以再过多赘述的了。但是在当时的蒙古人统治之中,确实是有不少北地汉人是承认元廷的合法性的。所以这批人反之亦然的会被称之为元朝人,例如消灭南宋的大将张弘范。他在崖山攻灭南宋最后一支精锐后,南宋也随之灰飞烟灭,宋人从此沦为了低等的汉人,被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奴役。


神机门


我喜欢这个问题!

先看这首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二十岁时中进士,且是第一名,即状元。还有个有趣的事,史书上很少记录人的相貌的,可《宋史》里,不吝笔墨写了他的高大帅气,再加上家资很殷实,是典型的高富帅,加有才。

“辛苦遭逢起一经。”就指他读经考取功名后,人生就卷入了辛苦。

他37岁以前,在朝廷屡屡直言怒怼权臣贾似道,所以是一直不得志的。这段时间,他也主要呆在家里,广蓄艺伎,宴饮歌舞,宛如浪子。这是一种放纵,也是一种无奈反抗和麻醉。

他38岁时,元军三路进逼宋都。他卖了家资,组建了军队勤王。有朋友劝他,这时带着这些人去,简直就是送死,别人躲都来不及,你这是干什么?他说,我就要庸我的死唤取更多人的奋起。他舍命舍家,苦抗了四年元兵。

“干戈寥落四周星”指此。

他是抱着必死之念的!

四年的战斗,他九死一生,父母妻女被抓,儿子亡死。他三次自杀,一次吞龙脑(冰片)再喝酒,没死成;一次被围袭,拔剑自杀,被夺下;在被押解途中,他算好日期开始绝食,准备死在家乡,被硬灌肉糜。

他被押到崖山,南宋和元决战之地。元名将功臣张弘范让他写一篇招降书,给宋将领张世杰。他就写下了《过零丁洋》。张弘范看完之后,把诗纳如袖中,说道:“好诗,好人”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正是国势和个人遭遇处境的形象又真实写照,出语自然,句式对仗工整,情感真实动人。

宋亡,又三年,忽必烈也见他,爱他,敬他,劝他降元。他终究拒绝。忽必烈,最终还是打算放了他。由于一些误解,终于杀了他。

他在作《过零丁洋》时,已经回顾了过往,拨开现实的阴霾,看清了未来,做了人生的抉择。在苟活和不朽之间,他选择后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预言已经成真。!

一流的文学作品往往用生命去创作的,二流的是用性情,三流的是词藻。比如《史记》、《红楼梦》……还有《过零丁洋》。

张若虚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可以再盛唐灿烂的时空,夺目!文天祥自然能凭这首《过零丁洋》,在我们的文学长空,耀炳千古。

看看林则徐的这则书法,是敬文天祥的人,也是敬他的诗。

其实,他就是他的诗篇,他的诗篇就是他这个人。



阿呆说书


我是叮当猫游历史,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原因:1、首先,就数量来说,文天祥的诗有很多,并且结成诗集,比如有大家熟知的《指南录》。文天祥有诗作800多首,在网上搜索还能看到文天祥的诗有上千首的说法。

2、文天祥的诗从质量上来说,有千古名句流传,如《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3、文天祥的诗,在后期充满爱国主义情怀,无论是其思想影响还是诗风,都激励和感染了许多后人,在南宋诗体卑弱的背景下, 一洗纤弱之态, “如大江大河, 浩瀚无际”,成为宋诗史上的耀眼诗篇,在诗歌史上的影响不可磨灭。

以德祐元年起兵勤王为界, 文天祥前后两个时期的诗风大不相同。前期多题咏写景之诗。其前期诗歌现存有260首, 收在《文天祥全集》卷一、卷二中。文天祥是江西吉州庐陵人, 从1236年出生到1256年中状元这20年间, 他一直生活在南方,早期一直深受南方文风的影响, 诗歌主要是受“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的诗风影响, “永嘉四灵”继承了山水田园诗人的传统, 满足于讴歌田园、寄情山水的闲适生活, 写清雅闲散之趣;而江湖诗派则多写女性和恋情, 诗风婉丽缠绵。因而文天祥早期的诗作也同他们一样, 多是题咏、写景、唱和之作, 内容较单薄, 品格和艺术性也不高。虽也有一些忧世伤时的作品, 如《题碧落堂》《题楚观楼》《题郁孤台》等, 表达了他对时局变化与国家命运的担忧;但整体而言, 其所作还是多为赠答唱和、题咏和写景之诗以及应酬之作,如《赠秘书王监丞》、《和萧安抚送行韵》等, 题咏诗作如《题玄潭观雪浪阁》、《题静山》等, 写景有《竹花》《月夜》《江行》等诗篇, 这几类诗歌基本构成其前期诗作的主题。

1275年, 元兵渡江攻打南宋, 文天祥诏令天下勤王, 起兵抗元,也促使其诗歌发生了转变。 如1276年写下的《赴阙》诗曰“壮心欲填海, 苦胆为忧天。……丈夫竞何事?一日定千年”, 又《气概》诗有云:“气概如虹俺得知, 留吴那肯竖降旗”等, 这些已是慷慨悲歌。1278年, 文天祥被俘北上, 后囚于北方,其后期诗歌 (《后指南录》) 与刚入北的诗歌 (《指南录》) 相比, 也愈加悲愤雄浑。

因此,相比之下, 其后期诗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要高于前期。就思想内容而言, 后期诗歌以《正气歌》为主旨, 着重表达其“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的爱国精神和不屈斗志, 将自身命运和国家兴亡紧紧联系在一起, 有感而发, 就摆脱了前期赠答、题咏等内容浅薄、无病呻吟之弊。

另外文天祥还撰有《集杜诗》, “凡吾意所欲言者, 子美先为代言之。”他大力推崇杜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手法, 以诗史之笔记录所见之社会景况, 沉郁悲壮。因此文天祥在南宋诗体卑弱的背景下, 一洗纤弱之弊, “如大江大河, 浩瀚无际”,成为宋诗史上的耀眼诗篇。

综上所述,文天祥在精神品格和诗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得到后世的崇尚,文天祥作为诗人是当之无愧的。

欢迎大家进行讨论。


叮当猫游历史


感谢题主,小生来解答:

文天祥生活在宋朝末年,12岁中状元,任赣州知府。

文天祥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诗人。一部分作品收在《指 南录》和《指南后录》中,有《自序》和《后序》。这些都是纪 事诗集,记叙了他兴兵复国的经过和患难中用诗记录所受遭遇的 情况。他一生的著作(包括诗、文)收在《文山先生全集》中。

文天祥的诗绝大部分抒发了自己坚贞不屈的气节和深厚的爱 国激情。 像《过零丁洋》,表明了自己忠于祖国,决不投降的意志。 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一直被后人 传诵。

在狱中,他还写了《正气歌》,列举了历史上一系列人物的 英雄事迹,说明一个人只要具有正气,在任何危难时,都会无所 畏惧。接着叙述了自己兵败之事,有负于国家给自己的重任,现 落于敌手,但决不会被敌人的酷刑吓倒,准备为国损躯。 《金陵驿》沉痛地抒写了国亡家破的悲伤和告别江南、矢志 不渝的忠贞感情。“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示了 自己在北方死后,也要化作杜鹃,飞到南方。

读了文天祥的诗,总会被他的激切动人的爱国之情所感染。 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铮铮挺立的爱国诗人的形象。


睿为企业法务


文天祥(|236一I282)字履善,又字宗瑞,自号文山。

德佑二年,元军围临安,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赴元营议和被拘留。后至镇江脱走。回温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景炎三年,兵败被俘。拘囚燕京四年,终以不屈被害。有"文山全集"。他诗中动人的作品,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这些诗不仅收录了他后期那种生活经历,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是他"指南录"命名的由来。同时表现了他力图恢复,念念不忘宋室的不屈不挠的意志。他赴元营议和,不仅敢于和气势汹汹的元承相伯颜做面对面的斗争,"若使无人折狂虏,东南哪个是男儿"(纪事)。而且在敌营里痛骂了投降元人的南宋大臣贾金庆,刘岊等。他说"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即事),"祖逖关河志,程婴社稷功"(自叹)。

他还有表现国破家亡后的悲凉的诗,有"田野荒吉水,妻子老幽州"(生朝),"遗老犹应愧蝼蚁,故交久已化豺狼"。心情的悲愤是难以言喻的。他著名的"金陵驿"表现了永离故国乡土的沉痛心情。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零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种沉重的心情是动人的。还有他那至死不屈,坚守民族气节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更是众所周知。他在"白沟河"怀张叔夜的诗里说"天地重日月,斯人未云亡。文武道不坠,我辈终堂堂"。表现了坚持民族气节的自豪感,和对民族光辉前途的坚定信念,这些宝贵的思想信念,在他的杰作"正气歌"里表现得更为集中,鲜明,强烈。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文天祥后期的诗,主要学杜甫,除著名的"集杜诗"二百首外,他的"读杜诗"中说"耳想杜诗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还有他的"长江还有险,中国自无人"(安庆府),"箧破书犹在,炉残火亦燃"(初六日纪事),"春事暗随流水去,潮声空逐暮天回"(越王台),"眼里游从惊死别,梦中儿女慰生离"(早秋)。都有杜诗悲凉沉郁的风格。

这些诗,奠定了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英雄,同时也是一位爱国诗人的地位。





木山文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南宋末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張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正气歌》《安庆府》等作品。因抗元失败被俘,誓死不降,留下绝笔《过零丁洋》从容就义。

文天祥相貌堂赏,身材魁武,眉目清秀炯炯有神,从小聪明好学,二十岁考取进士。

文天祥为人正直,一直不愿与官场黑恶势力同流合污,所以在仕途上总是起起落落。从二十岁考取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屡次被奸人奏劾罢官,有时也因看不惯自请辞官。直到宋“益王”即位才被封右丞相,并统兵抗元,直到宋被灭。

文天祥一生写过很多文章,尤以诗、词、赋为佳,但大多因战火失传,唯独有《过零丁洋》成为千古绝唱。

所以文天祥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诗人。


晓岸漫步2018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胸怀远大,决心统一天下,当然不能容忍当时的南宋王朝在江南存在,因而开始对南宋大举进攻。强大的蒙古骑兵作战迅猛,威名远扬,可谓所向披靡。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已处于岌岌可危、风雨飘摇的困境。但是,南宋军民并不甘心山河破碎,俯首称臣,他们对元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在抗元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文天祥年仅20岁时就考中了进士,但他目睹南宋的危难形势,毅然效仿东汉名将班超,投笔从戎,在家乡组织抗击元军的义军。1276年,文天祥担任了南宋朝廷的右丞相,被派往元军军营谈判。不料谈判未果,却遭元军扣留。后来,文天祥几经周折,终于在镇江逃离了元军的魔掌,然后从通州(今江苏南通)乘船由海路南下到福建,与其他一些南宋将领继续抗元斗争,曾经率领兵马打回江西。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率领部队向广东海丰撒退的途中,遭到元军袭击,兵败被俘。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请他做元朝的宰相,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公元1283年一月文天祥被杀害。

文天祥是宋未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以悲壮的爱国诗篇,唱出了人民的呼声和愿望,使宋未诗坛闪烁着光芒。文天祥的《指南录》、《后指南录》、《啸吟集》等诗集、记录了他与民族敌人作殊死斗争的艰苦历程,直抒胸臆,雄浑壮烈,如《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他的诗不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风格看,都受到杜甫很大的影响。文天祥的散文《指南录后序》,叙述他从敌方脱险南归的种种情景,感人至深。留下了抒写亡国之痛的可贵诗篇。


文藻巧翁


文天祥生活在宋朝末年,12岁中状元,任赣州知府。当时 元兵进攻南宋,文天祥便组织义军,北上抗击。第二年元兵逼近 南宋国都,他被派出使元营。在元营他慷慨陈词,坚强不屈。不 料南宋政府又派人去求降,文天祥便被元兵扣留,被迫北上;后 乘夜逃脱,又组织将士,再次起兵抗战,最后在广东海丰遭元兵 袭击,兵败被掳。

元将逼迫文天祥给宋军统帅写劝降信,被他严正拒绝。以后 宋朝灭亡,文天祥被押送燕京。囚禁中,元统治者百般折磨他, 软硬兼施,企图迫使他投降,与元人合作。但是文天祥就是不肯 低头,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英勇就义,保持了民族气节,因 而被称为民族英雄。

文天祥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诗人。一部分作品收在《指 南录》和《指南后录》中,有《自序》和《后序》。这些都是纪 事诗集,记叙了他兴兵复国的经过和患难中用诗记录所受遭遇的 情况。他一生的著作(包括诗、文)收在《文山先生全集》中。

文天祥的诗绝大部分抒发了自己坚贞不屈的气节和深厚的爱国激情。

像《过零丁洋》,表明了自己忠于祖国,决不投降的意志。 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一直被后人 传诵。

在狱中,他还写了《正气歌》,列举了历史上一系列人物的 英雄事迹,说明一个人只要具有正气,在任何危难时,都会无所 畏惧。接着叙述了自己兵败之事,有负于国家给自己的重任,现 落于敌手,但决不会被敌人的酷刑吓倒,准备为国损躯。 《金陵驿》沉痛地抒写了国亡家破的悲伤和告别江南、矢志 不渝的忠贞感情。“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示了 自己在北方死后,也要化作杜鹃,飞到南方。

读了文天祥的诗,总会被他的激切动人的爱国之情所感染。 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铮铮挺立的爱国诗人的形象。


希伦宝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著名爱过诗人文天祥留下来的,激励了无数人,文天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元世祖杀了!


历史的波澜壮阔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招募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斗争.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后仅余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营谈判,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情,在谈判过程中,文天祥据理力争,怒骂伯颜,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却派人前往文天祥军营,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伯颜得知文天祥军队已经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当文天祥被押送到镇江的时候,得当地义士相救脱险.此后力图恢复,转战东南.这时,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文天祥与当时朝臣张世杰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十县、吉州四县,人心振奋,抗元形势转好.但好景不长,元军主力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到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儿也被元军掳走.

祥兴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请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计划失败,文天祥率军退往潮阳县.当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再败逃走,传说曾经发生文天祥几乎快被元军逮捕时,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护文天祥逃去,后人即以“三山国王庙”祀拜这三座山神保护忠义;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广东海丰北)造饭时被元军攻击,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不久遣使护送至大都,路上绝食八日,不死.被关押在北京府学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坚守初志,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狱中作《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

元世祖忽必烈爱其才,先后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马、丞相孛罗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坚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元朝又请出当时已经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劝降,结果遭到文天祥的痛骂;元朝又派出已经被俘的宋恭帝劝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场(柴市口,今北京东城区交道口),文天祥向南方跪拜,从容就义,年47岁.行刑后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其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过零丁洋》和在狱中所题《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绝唱.他生前所用的砚台玉带生砚仍保留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