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要设置藩王?

搞怪社


change回答:

其实每个朝代帝王都会将自己的儿子封为藩王,只是朱元璋更加完善了这个制度。

而这样大肆设置藩王的原因我认为有这样几点原因:

●防止皇子在京,争权夺利。朱元璋的皇子众多为了防止骨肉争夺,和朝中大臣勾结或互相结盟。设置藩王制度成年后的藩王必须离开皇城。

●朱元璋生性小心谨慎。当时天下初定政治不稳,将自己的皇子分封到边疆重镇一来能便于掌握权力,二来能够威慑乱贼,稳定民心。

●互相制约。皇子分封后拥有自己的军队一来可以制约当地军队权臣,再有就是皇子间互相制约。

综合所述,朱元璋设想的是用此制度来使得明王朝得以一直延续下去,但是事与愿违。却也有认识的局限性,被其子燕王朱棣抓住漏洞。


change8184


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把他们分封到各地当藩王,并赋予很大的权力,可以节制当地文武官员,还握有兵权。他为什么要这样分封呢?因为他不信任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几乎把他们杀了个净绝!因此他手下乏人可用,就叫儿子们镇抚各地。一旦有急难之事,各藩王可以起兵保卫朝廷。

当时有人提醒他:西汉分封造成了吳楚七国之乱。朱元璋却无动于衷。他并非不料到儿子们会不服气长孙继位,但他认为儿子们不敢造反,因为整个大明帝国在长孙的手里,藩王手里能有多少兵马?就算较强的宁王朱权,也不过拥兵八万。一旦造反,也不见得各藩王会拧成一股绳来对付朝廷,因此长孙继位不会有问题。可是他不没有想到:朱允文削藩过于急切,一连削了好几个,还逼死了一个,这样一来,燕王反了,其他各藩王也明里暗里支持燕王,建文帝就完了!

燕王继位后,也实行削藩政策,把各藩王的兵权都收上了,但没有取消他们的经济特权,各藩王仍由国家财政优厚供养,随着皇族人数增多(明末已达好几十万),供养却如旧支给,终于拖垮了大明的财政!


阿斌270202161


首先,历朝历代的皇帝,或多或少都会封自己的兄弟儿子功臣为藩王,一是为了奖励功臣,尤其是开国元勋;二是镇守边疆,拱卫内地;三是让皇子皇孙远离中央的权力纷争,避免争位。

根据中央实力的增减,各诸侯王或者藩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中央实力强的时候,藩王扮演着守护边疆,拱卫内地的作用;中央实力减弱的时候,藩王与中央若即若离,互相防备,关系微妙。

汉朝初期,刘邦为了拉拢各军事力量,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但只是权宜之计,刘邦始终不信任异姓王,怕威胁到刘家天下,后来铲除异姓王,封了很多刘姓王,并定下“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盟,作为中央统治的辅助手段。

朱元璋希望把自己的儿子封到各地镇守边疆,拱卫中央。朱元璋建国后把自己的儿子封到各地,是为藩王,藩王拥有自己的军队,并规定了可以拥有的军队的人数。朱元璋考虑的是,自己老刘家的人,在边疆镇守,既可以抵御外敌,又不会有二心,还可以让太子以外的儿子有个保障。

但是开国君主往往都过于信任自己的儿孙,总以为自家人可以信任,不会发生反叛朝廷的事。刘邦这样,朱元璋也是这样。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确实不会发生这种事,毕竟天下是自己打的,藩王都是自己的儿孙。可是一旦自己归西了,自己的儿子坐了皇帝,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了。



朱允炆

首先,继位之君对藩王充满了不信任,总怕这些庞然大物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再者,藩王也总是担心皇帝要动手除掉自己,新皇帝与老藩王,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总有一天,这种不信任会被某一方的行动暴露出来,生死存亡的事,谁都无法后退,最终演变为武装叛乱。

这就是开国皇帝死后,新皇帝往往会削藩,最终导致诸侯叛乱的原因,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与建文帝时候的靖难之变,是同样的情况。不知道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儿子起兵反了自己的孙子,心里作何感想,好在儿子孙子都是老朱家的人,朱元璋心里应该能好受一点。


黄石三历史


朱元璋作为推翻明朝统治并最终问鼎天下的雄主,其功绩和个人魅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在制定影响明朝制度的上面还是有一定小农思想局限性的,朱元璋分封藩王的目的是希望朱家天下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同时他也是一位父亲,希望他每个子女都能享受他打下的天下带来的福利。继承皇位的只有一个,剩下的做一个王爷,如果兄弟有难,还可以互相帮忙。


法学历史学爱好者


逆潮流,反传统,拼了一身剐,要把华夏变养猪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