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家族憑什麼綿延千年,人才輩出?

世代人才輩出,家族群星璀璨。

綿延三千年,興而不衰的奇蹟……

陳氏家族究竟是什麼樣的家族,能夠綿延連續,才人輩出?

陳姓家族憑什麼綿延千年,人才輩出?


中華陳姓始祖陳胡公


陳胡公名媯滿,是虞舜的後裔。周武王滅商之後,見舜後裔媯滿品德高尚,親近周朝,把他封到陳地,並把女兒大姬嫁給他。媯滿雄才大略,建陳國,築陳城,興百業,造福民眾,使陳國雄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媯滿薨後,就葬在這裡。周武王以國賜姓,稱他為陳胡公,陳胡公自然就是陳氏的得姓始祖,這就是陳姓的由來。

指甲裝米 老少無欺

在莆仙民間,二月二有“做牙”的傳統。關於“做牙”還有個傳說。明代有個經營米業的商人叫陳米牙,他每次賣給百姓的米不收一分利錢,只用他小指頭上的長指甲在已售出的大米中,留下一指甲的米作利錢。陳米牙“指甲裝米”老少無欺,在民間傳為美談。

後來,莆仙生意人為紀念他,每年春節之前和元宵之後,都要舉行祭祀陳米牙的儀式,稱為“做牙”,祈求生意興隆。同時把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定為“頭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定為“尾牙”。

善良感動天地 兩度飛錢滿室

晉江安海後庫村,位於晉江歷史文化古鎮、閩南商貿重鎮安海鎮的東側。早期,後庫村南面有對外通商港口及碼頭,是歷史上重要的海上絲綢之路遺址遺蹟之一。後庫陳氏入閩始祖陳鄙公系河南光州府固始縣人,於唐末五代時隨王審知入閩,初居泉州,後移仙遊。傳至八世孫陳可大,為宋政和二年進士、賜緋金紫魚袋,任廣東肇慶郡守。可大之次子陳仲珪,授朝奉郎,任福建同安知縣,自仙遊遷居安平(即現安海)鰲山境,成為後庫村陳氏肇基祖。

據族譜記載,陳仲珪的祖父陳汝器娶寶文閣待制少保朱紱之女。朱氏在仙遊,賢德好施,創辦公益,修路造橋,救災賑濟。傳說她的善良感動天地,因而上天兩度飛錢滿室。因此傳說,併為彪炳先祖善舉,後世以“錢庫”為派系,以“飛錢”為族名,世稱為“飛錢陳”。

飛錢陳氏以“飛錢傳芳”為堂號。朱氏相夫教子,把三個兒子教育培養成材:長子陳可行官居國子監丞,次子陳可久官武舉秉議郎,三子陳可大賜進士第,官朝散累贈大夫,官至廣東肇慶郡守。朱氏成為飛錢陳氏的“四大賢母”之一,俗稱“飛錢媽”。

疾風知勁草 國危見忠臣

德佑二年,元軍來到興化城下,蜂擁而至,陳文龍寡不敵眾,力盡被擒。他見元軍在城中放火燒殺,怒聲喝斥:“速殺我,無害百姓。”

第二天,文龍和兩子三女以及母、妻等一家人被押至福州元將董文炳軍中,董令左右百般凌挫,陳文龍以手指腹正色道:“此皆節義文章也,可相逼邪?”周圍的人無不為他寧死不屈的氣節所感動。董文炳還不死心,對陳文龍說:“國家興亡有成敗,汝是書生,何不識天時?”陳文龍回答:“國亡我當速死?”元將唆都企圖以“母老子幼”來動搖他,陳文龍慷慨而答:“我家世受國恩,萬萬無降理。母老且死,先皇三子岐分南北,我子何足關念。”

元軍見勸降無望,就把陳文龍押往杭州。他從離開莆田即開始絕食,行至合沙時,賦詩一首給他的仲子訣別,表達了視死如歸、盡忠報國的強烈心聲。

鬥壘孤危力不支,書生守志誓難移。自經溝瀆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時。

須信累囚堪釁鼓,未聞烈士豎降旗。一門百指淪胥盡,惟有丹衷天地知。

陳文龍到杭州後,被囚禁在太學裡。景炎二年(1277年)4月25日,他要求拜謁岳飛廟。當他以孱弱之軀蹣跚進入岳廟時,不禁失聲痛哭,哀慟悲絕,當晚死於廟中,年僅46歲,後被葬在西湖智果寺的翠竹園裡。陳母被拘禁在福州一座尼庵中,身患沉痾,而不願看病服藥。她對監守說:“吾與吾兒同死,又何恨哉?”周圍的人無不為之黯然淚下,感嘆:“有斯母,宜有是兒。”至此,陳文龍一家,包括其季弟陳用虎(弟媳朱氏在陳文龍被俘後就自縊)、其叔陳瓚,都忠貞不屈,為國捐軀。(浙江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把陳文龍墓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 )

地瘦栽松柏 家貧子讀書

俊卿(字應求)幼年喪父,母克勤克儉供他讀書。他“幼有遐志、少具異秉、益自刻厲、力學不輟”,“奉生母、有孝名”。宋紹興八年(1138年)科舉考試,狀元黃公度、榜眼陳俊卿兩位莆田人聯袂題名。

宋高宗對邊隅一地會試中二甲頗感驚奇,廷試時語狀元、榜眼曰:“卿土何奇,輒生二卿?”

黃公度答曰:“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

陳俊卿答曰:“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這句話高度精概了仕子逆境成才的哲理,肯定了邑人會考及第並非僥倖,而是人窮志不短,刻苦勤奮催生而來的。故高宗稱讚陳俊卿答得好,改陳俊卿為狀元。(從唐至清,有狀元12名,榜眼7名,探花5名,進士2370多名,科甲冠八閩,莆田為啥這麼牛?)

寧為刑罰所加 不為陳君所短


陳姓家族憑什麼綿延千年,人才輩出?



陳寔(shí)(104—187)即陳太丘,東漢官員、學者。字仲弓,潁川許(今河南許昌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人。少為縣吏都亭刺佐,後為督郵,復為郡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闢三府,再闢大將軍。司空黃瓊闢選理劇,補聞喜長,宰聞喜半歲;復再遷除太丘長,故號太丘。與子紀、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又與同邑鍾皓、荀淑、韓韶等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合稱為“潁川四長”。

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陳寔家裡,躲藏在屋樑上面,想趁機偷竊。陳寔知道屋樑上面有人,並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孫們叫到面前訓示:“今後每個人都應該要努力上進,勿走上邪路,做“樑上君子”。作壞事的人並不是生來就壞,只是平常不學好,慢慢養成了壞習慣。本來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卻變成了小人,不要學樑上君子的行為!”小偷感慚交併,下地叩頭請罪。陳寔勉勵他改惡向善,並贈絲絹布匹於屋樑上的盜賊,後人常以“陳寔遺盜”比喻義行善舉,“樑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詞、雅號。(樑上君子,陳寔遺盜,這些成語都與一位陳姓名人有關,你知道他是誰嗎?)

講實事 究實理 求實效 謀實功

陳傅良(1137—1203),字君舉,號止齋,學者稱止齋先生,浙江溫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鎮羅鳳街道)人,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進士,官至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兼集英殿修撰,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時期執教於家塾,後主講於茶院寺之南湖塾,學生數百。中進士後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書。後任職湖南,公餘在嶽麓書院講學,門牆極盛。卒諡文節。

陳傅良是南宋永嘉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繼承薛季宣的事功之學、啟後葉適之集大成者,與朱熹的道學、陸九淵的心學鼎足而立,是永嘉學派承上啟下的學術巨擘。

他為學主“經世致用”,反對性理空談,與同時期的學者陳亮近似,世稱“二陳”。傅良治學嚴謹,上溯三代、秦漢,一事一物,必致其極。

著有《止齋文集》 [1] 、《周禮說》、《春秋後傳》、《左氏章指》、《建院篇》、《歷代兵制》、《毛詩解詁》、《八面鋒》等作品。其中,《八面鋒》為宋孝宗擊節讚歎,御賜書名,流傳甚廣。

永嘉學派的根本是“經世致用”,其意在於研究“經義”和“經制”,目的在於“治事”,因此,它不做空洞的玄學討論,不發迂闊的議論,提倡“講實事、究實理、求實效、謀實功”。

從小球到大球 陳澤民74歲再創業

20多年前,陳澤民放棄醫院副院長職位下海,開創了速凍食品新領域,如今70多歲投身地熱能源,他笑稱“原來是玩小球——湯圓,現在是玩大球——地球,恰好又是一冷一熱。”陳澤民說,採用熱能轉換技術,用地熱代替煤炭發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可以大大減少汙染排放。(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三全創始人陳澤民 74歲二次創業 做地熱發電產業的領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