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德国投降时,明明还有几百万精兵强将,为何不再抵抗一阵呢?

靈翎轩_木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打仗不是人多就行了,还要有维持军队的资源。

到了德国投降时,这些资源基本全部耗尽了。

大家都知道,在德军投降前半年的阿登反击战后期,德军因缺乏油料,把很多宝贵的中型重型坦克都丢弃了。

其实,即便到投降之前1年,德国的军工企业仍然有巨大的生产能力。

1943年9月,斯佩尔被任命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长,德国军火产量暴增。

斯佩尔后来不无得意地指出:尽管空袭不断,工业生产的上升势头依然保持到1944年秋季。这一年,新生产的武器足够装备200万人,包括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德国经济研究所算出的数字更高:仅1944年生产的军火,就可以装备225个步兵师和45个装甲师。

然而,德国人却缺乏运转这些军火的燃料和补给。

1941年德国全盛时期,全部石油消费量预测为892.9万吨,实际高达1000多万吨。德国一年的石油来源也只有1200万吨,勉强实现收支平衡。

到了1944年,第一季度到最后一个季度,石油产量和进口石油产品的总数降低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德军燃料缺口高达三分之二,那还怎么打仗。坦克、自行火炮、飞机、军舰甚至汽车,都会成为一堆废铁。

更可怕的是,还有盟军的破坏。

1944年5月9日也就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近一个月的时间,盟军的轰炸重点转向炼油厂,第一次空袭900多架飞机轰炸德国的炼油设施,这一炸德国的石油生产马上从500万吨降到20万吨。

到了德国投降之前,柏林战役中的德军补给其实已经基本耗尽,普通老百姓已经断粮多日,在死亡线上挣扎,已经无法继续打下去!

更夸张的是,希特勒自杀前,曾命令将自己和妻子的尸体火化。但希特勒自杀后,副官在偌大的地堡中,竟然找不到汽油。他只能让希特勒的司机去车库内,从德军将军遗留下的汽车油箱抽油。

可见,当时德军汽油已经窘迫到了什么地步。

说难听的,如果德军坚持打下去,这几百万军队吃饭没没法解决。不用苏军和美军来打,这几百万就都得统统饿死。


说白了,现代战争打的是国家实力,而不是人多。


萨沙


希特勒与爱娃交换了戒指,他们在党卫军的头面人物见证下结婚了,这是帝国元首最后的幸福时刻,婚礼在地堡里草草举办,为这场典礼做氛围的是同盟国的大炮和机枪及喊杀声,或许撒旦的婚礼就该如此的激烈。



希特勒与爱娃婚礼结束后走向房间,不久传来枪声,希特勒自杀了。希特勒自杀之前与自己内阁举行会议交待了遗言,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最高军事统帅兼总统,戈林为新政府总理,一切都按照德国人的严谨精神进行有条不紊的交接,此时此刻柏林已经被盟军包围了,德国其他战略基地也面临盟军进攻,希特勒自杀瓦解了日耳曼人的战斗意志,邓尼茨决定结束这场邪恶的战争。

1945年5月8日德国总统邓尼茨代表纳粹政府与盟军签署投降协议,随后被关押到英军集中营看管,邓尼茨后被盟军军事法庭以战争罪判处十年有期徒刑。邓尼茨出狱后仍然继续纳粹宣传和复仇主义推广,直到1989年逝世。邓尼茨晚年回忆录中还原了纳粹最后的时刻,伴随着莫斯科战场的节节败退和北非战场失去隆美尔不理后果,希特勒开始变得狂躁和多疑起来,应对盟军东西两线作战局面,德国大本营制定的战略在前线参谋部得不到执行,元首总是朝令夕改且无厘头的搞出新花样,德国27位元帅大半被党争谋害,党卫军渗透到各级党政军中让日耳曼严谨和科学作风化为机械执行命令,林林种种让自己接手了一个摧枯拉巧的帝国,为了保存民族希望,投降是唯一选择。



邓尼茨政府的内政部长希莱姆逃亡拉美,最终被缉拿归案,盟军军事法庭上围绕“恶法亦法”还是“恶法非法”进行辩论,纳粹党卫军头目希莱姆让数百万犹太人死于非命,而他却辩称自己在执行国家法令。希莱姆对邓尼茨投降一事充满鄙视,他认为这是对元首背叛。“海底魔王”邓尼茨从来没想过改造自己的信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潜艇舰长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明“狼群战术”让盟军闻风丧胆,或许帝国最后时刻,散落在各处仍在战斗的德国军队保持着战斗力,可是他们为谁而战呢?纳粹的精神导师希特勒已经作古,德国将成为正常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分账不均的战争,而是反纳粹则是维护人类尊严和人权正义与邪恶战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盟军审查的纳粹党政军人员得到了公正法律制裁,他们成为重建德国主力军,长期的国家军事化机制锻炼他们超强纪律性,德国上下进行深刻反思将和平正义写入宪法,通过各种社会机制让人权深入人心,没有人怀念纳粹的辉煌,没有人意淫穿越历史的美好,因为那将是犯罪。


唐俊龙55398571


二战前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仅两年就扩大的德军的征兵计划,闪击波兰是在1939年9月1日,接下来整个二战的最血腥,最恐怖的时期,德国陆军的人员总数累计小1千万人,同时其他军队也是1千300多万。

随着1942年东线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与1943年西线盟军的霸王计划的反攻,整个欧洲战场的德军失败已然成为定局,首当其冲的就是二战德军的战争资源瓦解,东西两线的夹击使得二战德军连连溃败。

在人类战争历史当中伤亡损失最惨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71万人,战争最后德军近两千万的军队仅剩下几百万,远不及盟军的部队规模,同时经历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苏军也在南线组织了土星行动,发起了大规模的红军参加反攻,于是,德军本来计划通过占领苏联油田来弥补当时德军油料补给不足的计划被完全瓦解,一旦战争资源缺失,再精锐的部队也不可能赢取战争的最终胜利,哪怕是前进寸土。

等待二战德军的只有盟军的反攻,夺回被占领的国土。战争资源的短缺与人力资源的巨大消耗,使二战德军走向失败。

1933年上台后的希特勒早已把国内基本所有的青年人征招入伍,后期也没有更多的人员投入到战场,这场战争在1945年打到最后失败也成为定局,二战德军根本没有必要再做无畏的牺牲,不如留下些人力资源来进行战后的恢复重建,历史也证明,二战德国在1946年所度过的第一个寒冬是多么的艰难。之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战后经济援助与人力资源的软实力也使得战后德国在15年内经济恢复并占到了欧洲第一,历史是一面明镜,历史君不免要感叹和平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战争能带来的除了满目疮痍,残垣断壁还能有什么?


历史的不一样


在苏联红军攻破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之后,根据希特勒遗嘱,被任命为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海军元帅邓尼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1945年5月8日24:00,在柏林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随后,各个战线上的约400万德军向苏联、英国、美国投降,欧洲战场以盟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此时德国尚有数百万大军,为什么德国不继续坚持抵抗,反而向盟军投降呢?

第一,经过盟军的轰炸和进攻,德国已经彻底山穷水尽,德国虽然还有数百万大军,却没有多少后勤补给,根本就无法打下去。1945年初,德国全境已经遭受了盟军全天24小时的不间断轰炸,德国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苏联军队攻克柏林

此时德国,煤炭产量只有1944年的1/4,钢铁产量是去年的1/6。由于石油等燃料的极度缺乏,德国虽然空有数万飞机,却根本没有足够的燃料起飞。德国曾经最为精锐的陆军,甚至由于缺乏燃料,只能用牛来牵引卡车。

德国最具才华的军备和战争生产部长施佩尔曾说:“在失去西里西亚之后,德国的军事工业再也无法满足前线对弹药军械和坦克的需求了”。显然,仅靠德国士兵的英勇,根本无法战胜装备精良的盟军。

投降的德国士兵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单挑全世界的德国,已经彻底失去了战争潜力,在极度依赖后勤和补给的现代化战争中,虽然空有数百万大军,但德国军队早已无以为继,继续坚持战争,所面临的将是盟军对德国军队的大屠杀。

此时的德国,无论是军队还是国家战争潜力,真正的山穷水尽。而即便如此,希特勒依然率领忠于他的部队在首都柏林与苏联红军进行了最后一场血战,也给苏联红军带来了数十万人的伤亡。

一片废墟的德国

可以说,法西斯三国中,德国是抵抗意志最强烈,带给盟军伤亡最大,同时也是坚持最为彻底的国家。对比二战中的搞笑担当意大利和叫嚣“1亿玉碎”却最终投降的日本,德国绝对是表现最出色的一个。

第二,此时希特勒已经自杀身亡,德国军队没有了共同的领袖。俗话说,“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作为现代化战争,一个国家和军队如果没有最高领袖是不可想象的。

曾经不可一世的元首

而在希特勒自杀身亡之后,此时的德国已经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取代希特勒的地位和威信。因此,即使有的人希望继续抵抗下去,他也无法真正统合德国和军队,没有了领袖和统帅,德国的抵抗只会成为一团散沙。

第三,虽然在日德国投降之时,德国的确还有400万大军,但是这400万大军远称不上精锐部队,这400百万人,不过是德国在最后挣扎时征集的老弱病残。柏林战役时,已经山穷水尽的德国,甚至征召了大量未成年人上了战场,也可见此时德国人力资源之匮乏。

被征召的未成年人

二战时期的德国人,包括德国境内及周边德国侨民,总人数不过8000余万。而德国的军队人数始终保持在千万左右。也就意味着,德国几乎所有的适龄青壮年男性,都被征召入军队上了战场。

而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的伤亡人数为600余万,大部分德国青壮年都死在战场上,德国绝大部分的精锐部队也已消耗一空。因此,希特勒自杀身亡后,不是德国想不想继续抵抗下去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成为战争废墟的德国城市

而显然,此时即使有冥顽不灵的德国人想继续抵抗,也不过徒增德国人的伤亡而已,没有充足后勤和精良的装备,德国的抵抗不过是无谓的自杀,根本毫无意义,只会将德国进一步拉进亡国灭种的深渊。


鸢飞九天2018


德国虽然还剩下几百万的军队。但军队的战斗意志已经没有了,况且德国当时的资源已经枯竭。而首都柏林也面临失守。而德国的几百万军队。在他的国土上。并不是非常的集中。通常一场战争只有十几万人参加。而苏联有几百万人参加。所以导致德国始终打不赢苏联在战争后期。而德国首领希特勒的自杀使德国信仰的人没有了。使德国变成了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了。所以只能投降。而德国各地的城市已经被打成了废墟,为了重建的国家只能投降。


一脸不惑


战争结束时德国大约还有700万军队,但是其战争资源基本耗尽,反战情绪高涨,能打的军队基本被团灭,再加上高层已经投降军心更是不稳,只是从数量上听着还行,其实德军早已无心恋战。











军旅纵横


第一纳粹德国当时战争资源已经枯竭,人心已经动摇无法再坚持打下去了!第二所谓的德国还有几百万的部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真正久经战场的老兵和青壮年撑死不会超过两百万!而光苏联就有一千万的部队,美军也有超过一千万的部队!英国还有几百万的部队!德军的仅剩不多的精锐又分散在各地,怎么跟盟军两千多万的部队打!


看落日的少年


由于德军高强度机械化做战,在欧洲战场以压倒性取得绝对胜利,将挥师主力精锐对苏宣战,德军攻无不克,推进莫斯科城下,团团围困做殊死一战,甴于德军优势所限,转入地面争夺战,本以胜利在望德军被突如其来严冬寒杀打乱阵脚,死伤无数元气皆失,苏军转入反攻德军前功尽弃节节敗退,虽然德军在柏林做殊死抵抗但无力回天,做战装备消耗待尽,主要原因德军后期内部产生矛盾,影响了整个战局,在正义的盟军面前,在多的抵抗也是徒老的,保存也许是新生。


用户7489047083528


第一纳粹德国当时战争资源已经枯竭,人心已经动摇无法再坚持打下去了!第二所谓的德国还有几百万的部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真正久经战场的老兵和青壮年撑死不会超过两百万!而光苏联就有一千万的部队,美军也有超过一千万的部队!英国还有几百万的部队!德军的仅剩不多的精锐又分散在各地,怎么跟盟军两千多万的部队打!


兵哥哥vs


德军用兵过久,物资耗尽,人民战死过多,虽百万之众,乃是拼凑的数字,远非二战初期的德军战斗力可比。而盟军有千万之众,物质、人员、装备皆能源源不断得到补充。败局己定,再战无益,徒增军民伤亡。

倘偌当初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不是急于求成,放缓战争的脚步,一边占领一边消化,把二战全面战争变成世界局布战争,则二战结局有改写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