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灭宋后,为何扶植傀儡政权,而不是直接统治中原?

于无声处34


金国灭辽,花费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足够让女真人慢慢消化占领区,对辽国的领地进行直接统治。但是金国灭北宋实在是太快了,从出兵到俘虏徽钦二帝,还不到两年时间,如果只算最后一次南侵,更是只有几个月而已。女真人当时都蒙圈了。幸福貌似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交好,边境战事甚少,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很厉害。就在两国都在过太平日子时,一直躲在角落里积蓄力量的女真人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女真起兵后,把辽国揍得不轻。一直受辽国恶气的北宋觉得时机来了,主动派人跨海去与金人结盟。一开始,金人还觉北宋是个大国,对北宋还很客气。等到北宋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兵打得丢盔弃甲时,女真算是看清了北宋朝野的虚实,所以在稍微稳定了占领区后,没过两年就开始了侵宋。

女真南侵,若只看账面实力,北宋有几十万军队的,女真只有十来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可是北宋养的那帮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平时做生意倒点小买卖还可以,真要上战场牺牲杀敌,跑的那比谁都快。

当宋金开战后,北宋败的那叫一个惨。把金兵都看傻了。见过怂货,但真没有见过像北宋这么怂的。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只用了三个半月时间;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金军与辽军交战时,虽然辽兵也打不赢,但起码辽兵打了;等到金军与宋军交战时,宋兵直接就跑,要么就是直接投降。投降之迅速、干脆,让金军始料不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金军第二次南侵,居然把徽钦二帝给俘虏了。

在当时,金军本来只想去抢个劫,督促北宋尽快割地、赔款。可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方家的主人了,这角色转变的太突然,让金国高层完全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感觉不知所措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方并不安宁,金国无暇南方。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西迁,在可敦城还有一支辽军的精锐。金军为了对付辽国残余势力以及草原游牧民族,在北方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后来在与南宋交战时,金军就几次南北调动,搞得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金军确实不适宜把原本就不多的有生力量驻扎在中原。

第二、北宋人口太多,女真人管不了。

北宋不比辽国,汉人比契丹人要多得多。并且辽国境内还有很多渤海人,这个渤海人与女真人是同宗同源的。金灭辽后,渤海人替女真管理了大片的辽国故地。但是女真人在中原汉地完全没有帮手,突然把这么多的汉人塞到女真人手上,金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了。

第三、灭宋太突然,超出了金国的计划。

消灭北宋,原本不在金国的计划范围内。但是事情就是突然,不仅徽钦二帝被俘,连带北宋皇亲国戚在内,一共三千多人也都被金国人给俘虏了。释放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国已经被骗了一次。金国高层对北宋皇族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并且,当时北宋还有大量的残余武装,金国无法逐一消灭。眼看天气转暖,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不适应炎热天气的金军只能决定先撤回北方。等到天气变凉之后,再找机会南下。

于是,金国高层就决定,先在北宋的投降派中找一个代理人帮自己管理中原。而这个被挑出来的代理人,就是北宋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不想当这个皇帝,因为金国只是把北宋皇族一网打尽了,但是并没有消灭整个中原的抵抗势力。张邦昌当时是骑虎难下,若是不当这个皇帝,金人就会屠杀整个开封的老百姓;但若是当了这个皇帝,搞不好他会被人给弄死。

最终,张邦昌还是决定以百姓为重,接手了这个坑人的“皇帝”。

在当了一个月的伪皇帝后,张邦昌差点被没被骂死。老百姓不认他,原先跟他一起在北宋同朝为官,但现在要向他俯首称臣的同僚也不认他。大家伙一起劝他,还是赶紧把哲宗皇帝的孟皇后请出来,让孟皇后做主,将皇位交给康王赵构,还大政于赵氏。

张邦昌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最后也就只得把皇位让出,将国玺交给赵构。立国仅仅才两个月的伪楚政权就此灭亡。然而赵构眼里却容不下张邦昌。没过多久就以“莫须有”的罪名令其自裁。



远在东北老家的金人听说赵构继位后,立即调集大军南下。金兵以替张邦昌报仇为借口,直扑赵构所在的商丘。赵构不敢抵抗,撒丫子就往扬州跑。

跑到扬州后,金兵不追了。赵构也随即在扬州暂住,而金军也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替自己管理中原。这一次被金人找到的代理人是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

但与张邦昌不同的是,金国立张邦昌时,张邦昌不想接手这个汉奸差事,最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勉为其难的接手;而金国立刘豫,是因为刘豫主动请缨,主动找监军完颜昌,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汉奸皇帝。金人见世间还有如此厚脸之人,也就就坡下驴,册封他为中原皇帝,国号为“伪齐”。



伪齐建立之后,傀儡皇帝刘豫就干三件事。

第一、在中原搜刮民财,然后全部运到东北献给金国人。

第二、组织伪军,在金国南下时,出兵帮助金兵打宋军。

第三、巩固黄河流域,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前两条,刘豫干的都还不错。他为了搜刮中原财富,把河南巩义的北宋帝陵都挖了;为了协助金军侵宋,每次都动员几十万伪军参战,简直是丧心病狂。

但是第三条,也就是充当宋金缓冲地带这个任务,刘豫干的不行。在他当皇帝后,南宋几次北伐,尤其是岳飞的前三次北伐,伪齐军队几乎都是一击即溃,就连刘光世这种著名的跑路将军都能击败伪齐军队。

于是,南宋就在刘豫这种送人头、送经验的猪对手的映衬下,从长江一路向北平推,几乎就快打到开封城下了。

然而,别看刘豫打仗不行,但私募武装,招兵买马却十分在行。伪齐几乎一半地盘都被宋军收复了,刘豫自己的招募军队却越来越多。金国担心刘豫养虎为患,日后不好收拾他,便在岳飞第三次北伐后,派人抓捕了刘豫,并把他废为“曹王”。伪齐这个傀儡政权也就灭亡了。

这里插一句,刘豫这个人没什么远见,他当年为了当傀儡皇帝,对金国派到中原的监军完颜昌非常恭敬。等到完颜昌助他当了皇帝后,他翻脸就不认人,转投到完颜宗翰的门下,气的完颜昌私下破口大骂。后来刘豫人心尽失,金国准备废黜他时,完颜昌主动请缨,亲自抓捕了刘豫这个瘪犊子。

废黜刘豫后,金国认为中原汉地脱离宋朝已有十余年,“以汉制汉”的目的达到,不需要再扶持傀儡。于是金国便直接在中原汉地设立管理机构,直接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金国占领中原后,没有直接进行统治,而是撤军,扶持傀儡代理人,这在表面上看,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金国的这一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毕竟幸福来的太快,女真又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在没有缓冲期的前提下,直接管理中原,风险非常大。

这和后来的蒙古入主中原有点儿不一样。蒙古从公元1206年建国,到1234年灭金,再到后来灭宋(公元1279年),蒙古人有70多年的时间消化占领区。而金人当时没有这个时间,他们就只能选择扶持傀皇帝了。


Mer86


公元1127年,女真人意外的攻破北宋都城汴京,自宋太祖立国以来历经九帝历时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至此宣告灭亡。由于此时的女真族仍然处于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无法适应高度发展繁荣的北宋封建化经济,加之北宋故土人民对于女真族入侵的激烈反抗以及辽国境内的抗金斗争使得金国不得不暂时扶植了伪楚和伪齐两个政权替金国统治中原地区,此外长期的战争使得女真人数锐减,金朝统治者急需休养生息,同时利用两个傀儡政权对新建立的南宋政府进行打击,彼此消耗。

首先,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

虽然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兴起之初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灭亡了辽国和北宋,但是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掩盖金国政治上的落后。由于女真族此时尚处于奴隶社会的晚期,政治和经济制度全面落后于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这使得金朝统治者面对突入其来占领的北宋大片国土和大量人民显得手足无措,金朝落后的统治手段和政策无法统治北宋故地的人民,所以金国统治者只能先后扶植两个傀儡政权作为过渡,代替金朝统治这一地区的人民。

其次,金朝占领地区内的北宋人民和辽国遗民的激烈反抗使得金朝不得不暂缓统治:

金朝通过战争的形式先后灭亡了辽国和北宋,并对其境内的汉族、契丹族以及各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由于战争的严酷剥削以及女真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大量的汉人、契丹人先后起来反抗金国的统治,这让还未站稳阵脚的女真统治者惊慌失措,他们不得不暂缓南下的入侵,并且将统治重心和注意力集中到北方国土上来。也只有稳定了后方,才能让金国集中精力南下攻宋。

最后,金朝希望伪楚、伪齐与南宋互相攻伐彼此消耗实力:

由于进行了长期的灭辽和灭宋战争,导致了女真人口数量的严重下降和经济的严重破坏,金朝统治者急需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恢复实力,而女真统治者又不希望在此阶段南宋新政府趁机做大,于是金朝统治者就授意伪楚和伪齐的统治者对南宋进行持续不断的军事打击,这样既对南宋政权起到了严重的威胁的同时也削弱了两个伪政权自身的实力以便日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总而言之,金国先后扶植两个伪政权既是因为自身实力不足发展滞后的原因,又是企图借刀杀人之举,最后的结局也证明,金国的这一举动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历史课课代表


首先,最主要的是因为当时的金国政权太落后了。因此,金国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比自己文明程度高太多的的中原汉地,需要时间来吸收宋辽的文明。

金国成立之初,其性质还是一个落后的奴隶制部落国家。而从1115年到1127年,金国在短短的12年时间内,就吞辽灭宋,控制了大片文明程度和人力物力都远超出自身承受范围的区域。

而宋辽两国都是老牌封建帝国,文明程度很高。尤其是中原王朝北宋,其文明程度更是处于当时人类文明的顶端,不仅拥有完善的政治制度,还创造了发达的物质精神文明。这对于十几年前还只是在白山黑水间渔猎的女真人而言,实在是难以在短时间吸收和消化掉中原地区的文明。因此,金国无法在短时间内直接控制中原地区。

其次,从战略层面,金国也需要在自己与南宋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帮其阻挡南宋的反攻,为自己吸收宋辽文明,实现统治政权的跨越争取时间。

当时,北宋虽然灭亡了,但赵构很快又在富庶的南方建立了南宋小朝廷,继续与金国抗衡。而且宋军依托南方河网密布的地理优势,再在岳飞、韩世忠等宋军大将和军民的努力下,南宋开始逐渐适应与金国的作战,并逐渐开始反攻。这让金国军臣意识到,宋朝并没有辽国那么好对付,宋金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加上金国也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占领区内的宋辽文明。

因此,金国也不想一下子就直接控制中原,而是选择先后扶持伪楚、伪齐两国傀儡政权,让他们替自己卖命,在南方阻挡南宋的反击,剪除中原地区的抗金势力,实现以汉制汉的目的。


这些历史要读


简单说就是金国人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打的这么顺,也完全没想到他们能把宋朝给灭了。

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第二年建立了金国。1125年灭了从唐朝就开始昌盛的契丹帝国大辽,两年之后,1127年,金国灭了北宋。

从完颜阿骨打起兵开始,到金国灭掉大辽和北宋,仅仅用了十二年多一点。

这已经不能用奇迹来形容了,这简直就是神迹!

女真部落是位于东北的原始渔猎部落,在金太祖起兵之前,女真部落别说被重视,能不能被听说都是问题。阿骨打本人还曾经作为部落领袖之一觐见过辽天祚帝。

你要对当时的天祚帝说,这个年轻人会在十二年后灭掉大辽和大宋,生俘你和宋朝赵家一共三个皇帝,发配到黑龙江当囚犯,这话怕是要把天祚帝活活笑死。

但是它就是发生了,女真一个奴隶制的原始部落,用了十二年灭掉了辽国和宋朝两个封建大帝国。这个感觉,就像是冈比亚突然崛起,用了十二年灭了美国和俄罗斯一样,绝对令人难以置信。

金国灭了辽国之后,本来是没有做灭宋的打算的。

金军前后两次南下,目的都是为了抢掠打劫。

1125年,北宋宣和六年,金军南下攻宋,三个月就打到了汴梁城下。宋徽宗吓的紧急禅让给了儿子宋钦宗,自己跑了路。宋钦宗哭哭啼啼的继位之后,跟金军谈判,最终以给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白银,割让太原三镇为条件,送走了金军。

可是第二年,公元1126年9月,宋朝的投降条件还没来得及完全履行,金军又来了。

这次金军的规模更大一些,总数约有十万之多(宋朝勤王军队约三十万),也是不到三个月就突破防御到达汴梁城下。黄河沿线的宋军望风披靡,压根就没抵抗。金军基本一路畅通。



但是这次金军也没有打算灭亡宋朝,他们只是想再敲一票大的。开封城高池深,城内军民士气极高,金军并不抱破城的希望。

问题出在宋朝朝廷自己身上。当时的钦宗政府,可谓乌烟瘴气,战和不定事权不一,具体怎么个乱我们不讲。只说一个——他们找了一个叫郭京的人守城

郭京是谁呢?

郭京是当时开封城里的一个“大仙”,也就是神棍。他说自己精通佛道两家法术,只要给他资源,他就能靠作法把金兵赶走。

这么胡扯的说法,钦宗和大臣们居然信了。给了他一大笔钱,郭京召集了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开封城的无赖,上了城墙做法,说要破敌,城上原来的军队被换了下来。

金军在城下看的一愣一愣的,看了半天没看出个门道,不管了,进攻一下试试!

这一进攻,郭神棍自然就露馅了,原本坚固的开封城被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

其实金军只是攻下了城墙,开封城内军民士气高昂,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但宋钦宗心理防线崩溃了,他直接派人送去了降书。不久之后,就应金国的要求亲自去投降了。

宋钦宗被金军俘虏之后,开封就已经完全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金军要啥给啥,金银、珍宝、书籍、药材等等,包括美女、匠人。整个北宋宫廷,加上开封的一切精华,被金国掳掠一空。

但是怎么善后,是个问题。

金军抢完了就想走,但是他发现,走不脱了。


为啥啊?因为北宋朝廷已经被金军灭了啊!你走了谁善后啊?

金国人也觉得,把整个中原这么大一块蛋糕放弃不要,太过浪费。但是,,难道留下来占领中原吗?

金国人明白自己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因为金国在十年前还是个奴隶制的部落,到靖康之变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个半奴隶制国家。


以当时金国政权的水平,统治一个半封建的辽国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你让他再统治一个比辽国人口多好几倍的封建帝国宋朝,那是痴人说梦。

哪怕中原各地的宋军不抵抗,就是让金国和平接管中原地区,他们都接管不了。

所以他们必须成立伪政权,他们第一个找到了张邦昌。

张邦昌是宋朝宰相,是出了名的和平派,之前立主求和,金国人觉得此人可用。于是就跟他说:大金已经决定啦!你来做皇帝!

张邦昌说:我也不是谦虚,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我张邦昌虽然主和,但皇帝我是死都不能做的。

张邦昌为了不当这个“皇帝”,装病好几天,百般推脱。最后金军下令:要么当皇帝,要么我们屠城。

张邦昌听了以后想自杀,他的同僚们劝住了他:你老哥自己死了没问题,你这不是把开封的人都坑了吗?!

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登基称帝,国号叫“楚”,史称伪楚政权。

不过张邦昌本人完全不想当皇帝,说他“卖国”也是不对的。他在“称帝”之后一直恪守臣子的本分,宋徽宗宋钦宗被押解去北方的时候,张邦昌穿着素服带领百官跪送二帝,痛哭流涕,他的确没有任何僭越的想法。

金军走后一个多月,张邦昌就还政给了康王赵构,南宋的历史开始了。

张邦昌垮台之后,金军卷土重来。赵宋皇室表现稳定,一如既往的大败,跑路。金军把赵构追到了海上,重新控制了中原地区。

之后,伪齐建立了。

伪齐的“皇帝”叫刘豫,本来是宋朝的济南知府。他跟张邦昌不同,他是主动投靠的。

伪楚灭亡之后,金国需要新的伪政权,刘豫毛遂自荐,说看我行不行?

当时伪皇帝的名分属于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根本没人敢接,金军发现这居然有一个主动要的,大喜过望,于是封他为皇帝,立国号伪齐。


听了我的描述,相信您也能看出来,刘豫是一个汪精卫式的人物。他所做的事也跟汪精卫差不多,对内残酷镇压反金义军,对外积极配合金军打击南宋。

不过也跟所有伪政权一样,伪齐的战斗力也很差,在南宋的打击下丧城失地。但刘豫搞组织的能力很强,连连打败仗的情况下,居然靠着压榨百姓,搞了几十万军队出来。

七年之后,金国人终于对刘豫厌烦了,觉得这个人战五渣,打不过南宋不说,还自己搞几十万部队,对金国长远来看也是威胁。

而且此时金国政权已经大大加强,实现了初步封建化,于是金国决定灭掉伪齐。他们派军队搞了一个突袭,生擒了刘豫和他的家人,但没有害他们,只是宣布伪齐政权从此解散,中原地区以后直接归大金管辖了。

至于刘豫,他作为一个汉奸,先当了几年皇帝,后来在金国被封为亲王,活到六十五岁才病死,实在是够走运的了。


小约翰


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

古代女真民族是渔猎民族,虽然不是游牧民族,但其生活的地域在白山黑水,气候寒冷,生存环境恶劣,对于中原汉地温暖潮湿的气候有诸多不适应。加上对汉地疾病的恐惧,所以最开始没有直接统一中原的想法。

二.核心民族人数少,原辽国统治区根基不稳

金军是在消灭辽国后并分两路入侵北宋的。军队数量在10万左右,共分两路。一路从云中出发直趋太原,另一路从燕京出发直奔汴梁。女真人不过1-2万,其他士兵主要以原渤海国士兵、辽国降兵和幽云十六州的汉人为主。原辽国统治区还存在耶律大石等实力的觊觎,因此不敢过度南下。

三.政治水平低,没有直接统治汉地的能力

女真人破辽灭宋,在军事上摧枯拉朽。但在政治上无论是与所谓“一国两制”的辽还是文化高度发达的宋相比,刚脱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女真部落联盟来说都相距甚远。所以,只能侧立张邦昌的楚国进行羁糜统治。


和史匠


金灭北宋后,先后扶植过两个傀儡政权,即伪楚和伪齐。

伪楚张邦昌做皇帝,实在是被逼无奈,如果不答应,金军就得屠城,为了保全百姓,张邦昌只能答应这个要求。



坐上帝位之后,张邦昌也是战战兢兢,不敢住进皇宫,不敢以皇帝自居。

没多久,更是直接把皇位还给了赵构。

伪齐刘豫就没那么有气节,他还发兵攻打过南宋,只是宋金后来有议和之象,伪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即被金给取缔了。


为什么要扶植傀儡政权?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是需要时间的。

一群差不多从原始社会过来的家伙,还不太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消化掉比自己高等的文明。

以汉制汉,就成为了当时比较合适的国策。


浮沉于史


金人的胜利来的太突然,太顺利。汴京城一破,徽、钦二帝及北宋的宗室差不多被一网打尽,北宋倾刻间亡了国。

但金人是凭武力勃兴崛起的政权,枪杆子到是硬朗,政治体制却还很落后,各项制度都不完备,尚无力在占领区施行有效的统治。金人也有自知之明,他们扶持张楚、伪齐这些个傀儡政权也是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的军事打击,通过伪政权的间接统统治,慢慢的稳定住局势,金人也渐渐的学习熟悉对汉地的治理,逐步的消化自己的战略成果。

1130年金人以前宋叛臣刘豫父子替代不怎么听话的张楚政权,建立了伪齐,帮助其统治黄河以南的汉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人的汉化程度又日高,他们也模仿宋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官僚体系,能够有效的统治北方汉地、民众,伪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金人也就顺理成章的走到了前台,自己管理,统治汉地,汉民了。


賀灏725


古代战争,争到最后还是文化的战争,因为他们知道,中原文化要比草原文化先进,武力可以征服国家,但是文化会反被征服,所以,这就是中华文明是几千年不断档的唯一文明的原因。


还是那个大男孩


金国不把宋朝当成宝,扶持大齐是为了保境安民,当时对于狡狯无比的宋朝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不会相信。


路灯下的牵牛花


因为金国刚刚攻占中原,局势不稳,需要扶持傀儡政权,有利于控制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