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年十歲而誦古文,二十則壯遊天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司馬遷年十歲而誦古文,二十則壯遊天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司馬遷年十歲而誦古文,二十則壯遊天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司馬遷的第一站,選擇的是“南遊江、淮”,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安徽一帶。然後“上會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探禹穴”,看看大禹當年在這裡留下什麼樣的遺蹟。接下來,“闚九疑,浮於沅、湘”,九疑山和沅、湘兩水都在今天的湖南地區。

然後到了山東,“北涉汶、泗”,汶、泗兩水都在古代的魯國,也就是孔子的家鄉。“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司馬遷特地到齊、魯兩國,希望看一看孔子在那裡留下了什麼樣的遺風,因為讀書不如親眼目睹。後來司馬遷就把他在孔子家鄉的見聞,寫在〈孔子世家〉的“太史公曰”中。

“鄉射鄒、嶧;戹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鄒、嶧也都在今日的山東,司馬遷在當地參加了鄉射典禮;而後在山東、江蘇北部一帶遭遇患難;最後再經由漢代的梁國、楚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江蘇地區,回到關中老家。

司馬遷這一次的足跡,遍及漢初的東、南疆域,皆是文明富庶、歷史淵源深厚的地方。在當時,能夠如此壯遊天下的人少之又少。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壯遊天下要花很多很多錢。如果沒有父親司馬談的全力支持,司馬遷在二十歲之前還沒工作的時候,很難做到。

年十歲而誦古文,二十則壯遊天下,這是司馬談對司馬遷的栽培計劃。他兒子的學術成就,在長達幾千年的中國歷史裡很少有人能夠比擬,足以證明司馬談教育方式的成功。

司馬遷年十歲而誦古文,二十則壯遊天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司馬遷壯遊路線

想栽培子女是每一個人共同的願望,做父母的沒有人不希望子女成才,可是子女成才的卻很少,為什麼呢?我們中國人喜歡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各位,“望”是沒有用的!

想要兒女成龍成鳳,就要“教”子成龍、“教”女成鳳,而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要“望”,誰不會“望”?從小“望”到大,你“望”的事情有幾件實現了?

而想“教子成龍、教女成鳳”,就要教之有道、教之有術,不得其法,自然難以成功。

教育的首要,就是做父母的人身教重於言教。司馬談是什麼樣的人,他自己是大學問家,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兒子司馬遷。光是跟兒女用講的,那叫“望”;願意具體力行,那才叫做“教”。

如果父母自己難以做到,該怎麼辦呢?

那就幫孩子找位好老師!好的老師,足以影響人的一生。司馬談深知這一點,因為他自己就“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受學於三大名師。而

根據學者考證,他幫兒子找的老師,是孔安國和董仲舒!

司馬遷年十歲而誦古文,二十則壯遊天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董仲舒

司馬遷跟隨孔安國學古文,跟隨董仲舒學《春秋》。在西漢一代,以學問和品德來說,都很難找出比這兩位更加傑出的人物。這是司馬談為兒子的教育所做的努力,從後來司馬遷的學術成就來看,這樣的教育是極為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