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伊朗為何拒絕伊拉克願意賠款700億美元的停戰請求?

遺落的舊時光


兩伊戰爭,是冷戰結束后海灣地區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戰爭,歷時八年的持久作戰讓海灣兩個曾經富裕的國家變得一敗塗地,甚至至今無法恢復當年的雄風,而那場八年之久的戰爭,理論上本來在中途就可以得到停止。



兩伊戰爭在八年的時間裡也歷經多重波折,從伊拉克的主動進攻(1981-1982年),到伊朗的反擊(1982-1984年),再到歷時近四年的相持對抗,再到最後一年伊拉克的反攻,雙方都曾佔據過主動權,但也正因為雙方都曾經佔據過主動,也造成了戰爭中途面對很多人期待的停止戰爭,戰爭的一方始終因為主動權尚在而拒絕放手,造成了戰爭的進一步延續。

1982年在兩伊戰爭開始的兩年之後,雙方本來可以贏來一次停止戰爭的機遇,歷經兩年的作戰,伊拉克的進攻全部失敗,戰線被重新退回到兩年前的邊境狀態,伊朗蓄勢反攻,在這一期間國際上展開了調停工作,畢竟在這一年的國際上的動態實在是不太平,南美洲有馬島戰爭,中東地區有第五次中東戰爭,海灣地區有兩伊戰爭,非洲各地更是戰爭不斷,雖然大範圍的戰爭讓歐美國家和亞洲某國得到了巨大的軍火利益,但多個產油國爆發戰爭在經濟上也對國際造成重大影響,外界更希望兩伊戰爭能夠儘快停止,面對著海外的聲音,一向強硬的伊朗也表示出了和談的“態度”,但為什麼已經處於被動地位的伊拉克卻拒絕接受?



原因在與當事雙方都想讓戰爭立刻停止,但根據各自的需要,卻都想以體面的身份收場,可偏偏戰爭的局勢根本達不到雙方所期望的那個境地。

在持續兩年的反擊入侵作戰中,伊朗雖然成功將伊拉克軍隊趕出國內,但兩年的戰爭也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伊朗雖然表示願意和談卻提出了上千億美元的賠款和領土要求,而這恰恰是伊拉克不能接受的,前兩年的戰爭不但讓伊拉克血本無歸,並開始欠下了外債,又怎麼可能選擇接受賠款和領土要求?戰爭只能持續,可以說1982年雖然有和談的機遇,但根據綜合形勢,雙方根本談不到一起。



隨後的六年完全陷入到了同類型的惡性循環當中,雙方都覺得自己有解決戰爭的可能,都覺得戰爭會在未來某一段時間立刻結束,甚至為此採用了各種方式,例如直接遠距離轟炸對方的油田產業,頻繁在波斯灣上演襲船戰!相互攻擊波斯灣來往的油船,更有意思的是,由於雙方最高領導人都是在1979年左右上臺,進入戰爭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解決國內矛盾,在出於立威的目的下,反而誰也不會主動選擇退步,直到八年後精疲力盡的兩伊只能以兩敗俱傷的方式收場。


遼寧資深球迷


當時是霍梅尼上臺,霍梅尼知道如果這場戰爭贏了會怎麼樣,如果贏了周圍其他海灣的國家都會和他聯合起來,而且還能提升伊朗在全世界的威望。


因為在當時伊朗軍隊是攻,伊拉克軍隊是守,氣質昂揚的伊朗士兵不但把伊拉克的士兵從伊朗的境內趕了出去,還攻擊到了對方的境內。

就因為這些原因當時伊朗就拒絕了伊拉克的賠款。

而且在最後伊朗還是輸了。


歷史看官說


當時伊朗並不差錢,它要的是伊拉克割地求饒,是要在阿拉伯世樹立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