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晚年?

Z爱生活爱松松



因一场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残杀兄弟逼父夺取皇位这件事情一直都是他的心病,同时也是世人千年评说的话题。或许,起初李世民是想向世人证明他当皇帝是顺天应人的,杀兄是受于天命所归让其为民造福只过。

在初期执政期间对自身要求严格,对忠臣义士,以礼相待,对敢于纳谏之人宽厚仁达。希望通过种种明智贤达向天下人证明他做这个皇帝是最合适不过的,事实也证明他确实做到了,因为他的豁达虚心纳谏,重人才能臣,开创了贞观之治,虽然还称不上盛世,但也因此为后来大唐的盛世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那样一个以胜者为王败者寇独断专权封建社会,李世民的善于纳谏,这是极为难得的,也是世人称赞与怀念的。

步入晚年的李世民或许是觉得自己建立的功绩已是前无古人了,又或许是圣明之君的奉承话听多了开始膨胀,渐渐的变得独断专行,不再纳谏,更甚至是在魏征死后推到了亲手为魏征书写的墓碑终结了善于纳谏。

之后更是穷兵黩武讨伐高丽,征加赋税,搞的民不聊生,结果无功而返,或许是劳累过度,返回途中身体还染上了疾病,又因年事已高疾病久久不能痊愈,在面对年老体衰死亡威胁的李世民开始变得贪图享乐,沉迷女色,为了享受生活,几番大兴土木,将终南山上的太和宫重修扩建为翠微宫,将仁智宫重修扩建为玉华宫,做为自己的避暑行宫。两处宫殿都是金碧辉煌,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不可估计。

在疾病与死亡双重威胁下,李世民甚至还像自己年轻时候笑话过的秦始皇一样,寻找起了长生不老药,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长生不老药不仅没能让他长生不老还夺走了他的性命。


历史卍纵横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康熙大帝,孙先生,毛主席、邓小平等历史著名人物大家都能习惯性地说出他们一二点辉煌事迹,因为他们都是读者喜好研究和品读的人物,因此往往他们也是后来人争论颇多的人物,于是乎就带来一个空泛但丰满的问题,即如何评价他们呢?

今天,我就谈谈自己对唐太宗的一些拙见。唐太宗李世民,高祖李渊的二儿子,封号为秦王,因此人们也喜欢叫做秦王李世民。太宗皇帝一生中的事迹太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主要是集中在隋唐交接的战争时期和宣武门之变以及与魏征君臣关系等事件与典故上,这些事件往往都演变成了他最为一代帝王的辉煌往事,就连弑父杀兄的宣武门之变也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王道行为(此处也有不同看法)。但是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位领导是完美无缺的,太宗皇帝也不例外。在这里说几点:1、太宗晚年,穷兵黩武,远征高丽。远征高丽,劳民伤财,耗资巨大,给国家及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阶级矛盾也进一步激化;2、恃才傲物,刚愎自用,残暴起来。晚年的太宗认为自己文治武功已经是天下第一,而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是渐渐地不听取意见,错杀忠良,没有当初那种与魏征君臣关系的典范了;3、篡改历史。晚年私自篡改《起居注》以及《太宗实录》等历史记录,企图美化自己的过失与不足;4、迷信神丹妙药,追逐长生不老。太宗也一样,像始皇帝一样迷信这些,结果断送自己的性命。

太宗皇帝晚年从各方面都是不如其青壮年时期的,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还是应该肯定其功绩,正视其犯下的错误。

我是喜爱历史的小生,希望各位同仁一起来探讨,指点迷津,谢谢关注。


坚持自律反省


怎么评价唐太宗的晚年?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在位期间被称之为“天可汗”。创建了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早期执政间任用人才,完善制度,虚心纳谏,劝课农桑。是位称职的皇帝,与魏征创造了一段君臣佳话。

到了晚年唐太宗李世民变得暴躁易怒,猜忌多疑,稍有不满便打死宫女更是家常便饭,而且渐渐地开始厌恶魏征的直谏,魏征死后更是下令将为魏征亲自书写的墓碑推倒,一段君臣佳话至此结束。更是变得奢侈浪费,大兴土木修建飞山宫、翠微宫、重修玉华宫所耗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听信小人谗言诛杀重臣刘洎。

而且晚年的李世民贪图美色大肆招宫女入宫享乐,整天醉心于美色之中,消极怠政。

最受诟病的是因年老多病迷信方士,以求长生,在全国各地征集名贵药材,耗资甚巨,许多谗臣投其所好广招方士进宫为李世民炼丹。朝堂之中变得混乱不堪。

总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只能说人无完人,帝王也是人。

小编水平有限,文采一般,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小凌子同学


个人认为,唐太宗是历史一位少有的好皇帝,当然晚年可能有一些错误。

一玄武门之变

一说到唐太宗,人们首先想到是玄武之变,这是李氏家族内部的予盾,也许是为了争夺皇位,其具体情况很难考证。

二贞观之治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以恢复,大臣敢于直谏,而且皇帝对于敢犯颜直谏的大臣较宽容,也采纳了一些好的建议。

三晚年错误

变得不那么能听大巨的建议了,向外发动不应打的战争。滥杀无辜,唐僧的徒弟辩机因为和公主有私情,这本不是太大的罪,却被腰斩。同时,乱服丹药,慢性中毒而亡。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大多惟我独尊,独断专行,唐太宗在众多皇帝中算较为开明的,算是一位明君。



xxxx5656


唐太宗晚年还算保住了自己的明君的名声,但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了武周的建立。原本太子李承乾也是一个文治武功的合格继承人,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腿瘸了,而唐太宗又在皇位上呆得太久,导致李承乾的压力太大,开始做一些无厘头的事情进行发泄。就在这个时候唐太宗为了惩罚李承乾,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抬高次子李泰的地位,并让李泰发展自己的势力,搞得跟唐太宗当初一样,这样朝中很多大臣就会意觉得唐太宗要换太子,然后分裂成两派相互攻诘,最终李承乾被迫带着侯君集造反,走向了灭亡,而李泰也未得善终,被李治夺得了最后的皇位。当然,这里面也许有长孙无忌等世家大族的干预,因为在他们眼中更“听话”的李治也许更容易操控,但后来来了一个更狠的武则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兠罷


对一个皇帝的评价应看整体一生的功过是非,太宗晚年虽然不如从前明辩是非,有些独栽,但也没有太大的失误,对社会发展造成大的危害,这在封建独栽专制的社会中己难能可贵,其实有些错根本在于制度缺乏民主造成的,皇帝的想法不切实际但大家不敢说,甚至皇帝打击迫害敢于直言相谏的大臣,造成皇帝独断专行,下面大臣只恭维说好话假话,皇帝不明察是非,从而造成皇帝永远正确谄媚环境,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这在历代都是如此,纵贯太宗一生,任人唯贤虚心纳谏,驱驾英才推心待士,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太宗被历代公认为盛世明君是实至名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