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和段祺瑞都沒能幹成的事,此人快乾成卻放棄了

“中國版南北戰爭(13-大結局)

雖然吳佩孚打趙恆惕打得非常順手,眼看就要大獲全勝,打下湖南全境了,甚至有望統一南方,完成袁世凱和段祺瑞都沒完成的心願。沒想到,吳佩孚自己的後院卻起了火。

什麼情況?

袁世凱和段祺瑞都沒能幹成的事,此人快乾成卻放棄了

張作霖

奉系張作霖越來越囂張,奉軍大舉進入關內。吳佩孚得到情報,在關內的奉軍已達7萬之眾,甚至超過直軍在直隸的駐軍。面對這種情況,直系大老闆、吳佩孚的頂頭上司曹錕曹三爺卻一讓再讓,這讓吳佩孚非常焦慮。

吳佩孚屢次求見曹錕,並進言道:張作霖乃一土匪,如果曹使步步退讓,會增長他的氣焰,對我方不利。曹錕感慨道:我何嘗願意妥協退讓,可南方戰事緊張,你又時常不在,我如何強硬?

袁世凱和段祺瑞都沒能幹成的事,此人快乾成卻放棄了

曹錕

面對曹錕這樣的說辭,吳佩孚無可奈何,只有下定決心,儘快結束湖南戰事,早日抽身北上,對付越來越囂張的張作霖。

9月1日,趙恆惕乘坐英國人的軍艦來到直軍控制下的嶽州。令他意外的是,吳佩孚居然乘坐江貞號軍艦,比他還早一步到達嶽州。趙恆惕欣喜若狂,從吳佩孚早到的態度來看,他瞬間相信了吳佩孚議和的誠意。於是,他投桃報李,主動要求到吳佩孚的座艦進行談判。這是趙恆惕第一次和吳佩孚直接面對面。吳佩孚也放下了勝利者的姿態,甚至主動為趙恆惕開脫:湘鄂戰爭的罪魁禍首是宋鶴庚和魯滌平他們,和炎午(趙恆惕字炎午)無關,今後,你我通力合作,希望勿生芥蒂,重修湘直之間的舊好。面對吳佩孚的高姿態,趙恆惕就差感激涕零了,連連表示:玉帥大量,湘直之事,一切好說,一切都以玉帥為主。

袁世凱和段祺瑞都沒能幹成的事,此人快乾成卻放棄了

吳佩孚

隨後,趙恆惕和吳佩孚屏退一切部下,兩個人關起門來商量了一個多小時。吳佩孚表示要湖南取消自治,接受北洋政府領導,趙恆惕取消湖南總司令的頭銜,北洋政府任命他為湖南督軍。趙恆惕表示願意接受,但對吳佩孚提出的懲辦戰爭禍首魯滌平的要求表示比較難以做到。一來,魯滌平是趙恆惕的愛將,趙恆惕不願意處理他;二來,趙恆惕也對吳佩孚直言,魯滌平手握湘軍主力,如果貿然處理,可能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希望玉帥可以理解。吳佩孚考慮再三,表示可以接受。

趙恆惕提出:嶽州是不是可以不駐兵,作為南北之間的緩衝?吳佩孚毫不猶豫拒絕了,表示直軍必須駐防嶽州,作為監視南方的橋頭堡,這個要求不容反對,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看到吳佩孚如此堅決,本來就心裡發怵的趙恆惕被迫接受這個條件,湘軍讓出嶽州,直軍可以在嶽州駐軍,直接威脅到湖南省會長沙。雙方還約定:湘軍和直軍以汨羅江為界,直軍後撤到黃沙街,長樂街,湘軍則後撤到湘陰,白水,湘東;鄂軍主力則全部退回湖北;武漢到長沙的鐵路,株洲到萍鄉的兩條鐵路立刻恢復交通,長江,湘江的水面交通也恢復正常,解除一切封禁。簽字以後,吳佩孚立刻趕回湖北,佈置湖北的軍事防務,然後就帶著直軍主力返回北京,應對北方越來越緊張的局勢。趙恆惕則趕回長沙,收攏敗軍,處理長沙的善後事務。

袁世凱和段祺瑞都沒能幹成的事,此人快乾成卻放棄了

趙恆錫

趙恆惕回到長沙以後,接到了陳炯明發來的9封“十萬火急”的電報,詢問湘軍和直軍的戰況,並告知援湘的粵軍已經出動,希望趙恆惕能準備好沿路的糧食補給。趙恆惕這才想起來,自己忙著在嶽州和吳佩孚談判,居然把粵軍來援的事兒給忘了。他連忙致電陳炯明,表示感謝以外,還告訴陳炯明,湘軍和直軍已經達成協議,戰事結束了,希望粵軍可以原路返回,不用再來湖南了。

陳炯明接到這封電報,憤怒異常,當即致電趙恆惕表示:大軍行動如水,往返徒勞之舉,何人承擔?趙恆惕接到這封電報,無言以對,只能再次致電陳炯明,表示自己願意承擔粵軍的部分糧食補給,湖南多場戰亂,再多,湖南也承受不起了,希望陳炯明能理解。知道趙恆惕的真實態度後,陳炯明也清楚,自己除了退回去,也沒其他辦法,只能讓洪兆麟撤回廣東。至此,這場南北之間矛盾引發的戰爭全部結束了。

袁世凱和段祺瑞都沒能幹成的事,此人快乾成卻放棄了

陳炯明

公允的說,南北戰爭是因為段祺瑞政府希望南北統一而主動挑起的。結果因為直系反對,功虧一簣。可是,直系擊敗皖系段祺瑞政府以後,又從反戰立場轉變成了開戰的立場,主動挑起了南北之間的紛爭。吳佩孚利用湖南主動進攻湖北的機會,發起了這場針對湖南的戰爭,並取得了初步勝利。但此時,東北奉系越來越強大,張作霖越來越猖狂,吳佩孚不得不停止了這場南北戰爭,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北方的戰爭。沒辦法,相比南方來說,東北的張作霖對北京政府的威脅更大。中國並沒有因為南北之間的暫時停戰而迎來和平,反而一場規模更大的直奉間的戰爭即將爆發。

與此同時,被吳佩孚發配到南方的直系悍將孫傳芳人在福建,眼睛卻盯著浙江;江蘇督軍齊燮元對浙江督軍盧永祥控制下的上海,垂涎三尺;南方的廣東國民政府,也打算在直奉之間拉一個打一個,孫先生主張聯合張作霖,打倒直系曹吳;四川的軍閥們,也為了天府之國的統治權,打得你死我活,楊森、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等,誰也不服氣誰。

苦難的中國,還是在內戰的漩渦中繼續沉淪。只有1921年,在嘉興南湖的那隻紅船上,才或許能看到一點屬於中國未來的曙光。

1.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2.徐海:《段祺瑞傳》

3.彭秀良:《馮國璋傳》

4.王雲高:《草莽上將軍:陸榮廷傳奇》

資深歷史學者、“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