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曾經有兩個古老民族,如果還在我們可能就是58個民族了

瀘州在歷史上是所謂“漢夷門戶”的民族雜居地區。幾幹年來,有許多種少數民族曾在這塊土地上繁行、生息、融合和發展,僰(bó)人和僚人便是其中的兩種。如果你聽過懸棺的故事,一定對這個僰人非常好奇,而僚人又是怎麼個來歷和故事呢?今天江陽沽酒客就來給大家聊聊曾經生活在瀘南地區的這兩個古老的民族。

瀘州曾經有兩個古老民族,如果還在我們可能就是58個民族了

僰人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瀘南地區就是僰族的集居地之一。

《說文》:“僰,犍為蠻夷也。”僰人實際上就是濮人,其祖先居住在湖北的江漢平原上,公元前十一世紀武王伐紂,就有濮人參加。西周初年,由於楚人進入江漢平原,迫使濮人向西南方向遷徙,其中的一支沿長江而上到達川東地區的,仍稱為濮人;另一支沿沅江入黔邊和雲南,進而北上來到瀘南和今宜賓地區落戶,稱為僰人。

僰人聚族而居,有酋長統率,鑿齒,實行巖葬懸棺,瀘州境內最集中的人巖墓,在敘永縣興隆場附近,共24個巖洞。它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瀘州人的文化遺存。

關於瀘州僰人的情況,《太平寰宇記》中是這記載的,僰人“性多獷戾而又好淫祠,巢居巖谷,因險憑高。著班布,擊銅鼓,弄鞘刀。男則露髯跣足,女則椎髻橫居。夫亡婦不歸家,葬之巖穴。刻木為契,刺血為信,銜冤則累代相酬,乏用則鬻賣男女”。

瀘州曾經有兩個古老民族,如果還在我們可能就是58個民族了

秦滅巴蜀以後,魏人“慕義來賓”,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日漸加深,與中原民族的差別逐漸縮小,直至消失。

僚人

僚人是濮人逐漸發展形成的一個民族,主要居住在貴州的西北部。《太平御覽》上記載:“夜郎、古山僚國地”。瀘南地區在古代雖也有僚人居住,但為數很少。東晉末年,割據四川的成漢國主李勢,因為連年戰亂,境內人戶稀少,從牂牁(音同髒柯)(今貴州遵義帶)“引僚入蜀”,從巴國西直至梓,“布在山谷,十餘萬落”,所到吞沒州郡。江陽郡也為僚人所設。

僚人散居山谷,分成許多互不統攝的氏族,生產水平和生產方式都很落後,主要靠射獵為生。進入四川后,逐漸接受了漢族的生產方式,開始從事耕作,農業日益取代漁獵成為最重要的經濟部門。南北朝時期,包括瀘南地區在內的四川盆地中部、東部和盆地邊沿地區,都是以僚人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這些地方大多還處於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階段。

瀘州曾經有兩個古老民族,如果還在我們可能就是58個民族了

隨著封建王朝勢力逐漸滲入瀘南地區,僚人與漢族的交往不斷加深,他們的語言、衣著、居住和生產方式等等,也日益漢化。隋朝為了加強對瀘南僚人的控制,設置了瀘州都督府。唐朝則對僚人實行所謂“羈縻政策”。

公元640年,派程咬金任瀘州都督,開發瀘南邊面。從公元677年開始,唐朝先後在滇黔邊面地區建立起了14個歸由瀘州都督府管轄的少數民族羈州,名義上接受唐朝的統治,並繳納少量的賦稅。

這樣,瀘南地區的廣大僚人和其它少數民族也就成了封建王朝的編戶。

瀘州曾經有兩個古老民族,如果還在我們可能就是58個民族了

唐代以後,關於瀘州僚人的記載不再多見。僚人逐漸同“蠻”、“夷”等族融合,發展成為新的民族。如《明史》上所說的“都掌蠻”,就是由僚人發展形成的一個民族。

他們居住在今興文縣九絲山和大壩等地一帶經過明代封建官兵特別是1573年曾省吾、劉顯的滅族絕種的大屠殺,都掌蠻人幾乎被殺絕。作為一個民族,在瀘南地區最後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