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向来足智多谋,为何会把自己的女儿全部嫁给同一个人?

捂爱的人


曹操乱世之枭雄,文韬武略,纵横四海,建立令人景仰功勋,千百年来后世传颂,褒贬不一,见仁见智各有说辞。早在公元196年曹已实控汉献帝刘协,刘成傀儡。那为何还要在公元213年把三个宝贝女儿嫁予献帝呢?原因大致如下1:政治需要,虽掌实权控制帝王而令诸侯,然民心向汉不敢过份嚣张,朝中老臣大多侧目而视,令曹如梗在喉,与皇室结亲攀龙附凤裙带关系加强了控制皇室力度,曹兵权在手,随时可以废帝自立,终其一生未登基却行使帝圣权杖!2:东汉末年献帝之伏皇后外戚专权,曹三个女儿入宫后与伏皇后外戚形成鼎立之势,又可监控汉未皇室举动,曹操考虑周祥内外夹攻使己不败之地。3:忠于汉室老臣逐个打击消灭,凡口诛笔伐者血腥镇压,异己者逐个减少终把持朝政。4:绝顶聪明之曹操眼光深远,思虑日后冤冤相报,为保曹门一室安全,与皇帝姻缘若生下一男半女,将来曹门安全无忧!曹操为了将来子孙建立魏国呕心沥血,思虑之周祥,运筹之严谨,可谓天衣无缝,令人叹服。曹二女儿曹节入宫为妃后晋升皇后,但汉帝提防于她,常闷闷不乐忧郁成疾,殁后与献帝同穴合葬,以皇后之礼制享受到了最顶级哀荣!曹操为了江山社稷不惜牺牲女儿幸福之举令后世唾骂至今!


用户375234117768小草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三国》的人想必对曹丕篡汉时汉献帝皇后怒斥曹丕的情节印象都非常深刻。一个亡国之君的皇后为什么敢于怒斥篡位的皇帝?她不怕被杀吗?还是大义凛然、一心求死?其实都不是。她不怕被杀,也不会被杀!为什么?因为她是曹丕的亲姐姐——曹节。



真实历史实际上和电视剧《三国演义》《三国》大同小异。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袭封魏王的曹丕正式拉开了篡汉的大幕。之后,在曹丕的授意或默许之下,由华歆出头逼汉献帝禅位。汉献帝的皇后曹节当即怒斥华歆,华歆只好老老实实退出宫去。为什么?曹节不仅是汉献帝的皇后,还是自己主子曹丕的亲姐姐、旧主曹操的亲闺女,华歆惹不起。在向曹丕汇报并取得了曹丕的正式授权之后,第二天华歆又再次上门逼汉献帝禅位。这一次有了主子曹丕正式的授权,华歆有了底气,也就没有上一次那么客气了。于是,以武力相威胁,向曹节索要玺印。面对弟弟曹丕在华歆背后的支持与默许,曹节无可奈何,将玺印掷于栏板之下。面对曹丕篡位这个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她愤怒地高喊:“老天有眼,决不让你长久!”



实际上,不仅仅是皇后曹节,曹操还有两个女儿曹宪、曹华也嫁给了汉献帝。建安十八年,曹操同时将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为妃。次年,曹操又借伏氏家族参与“谋逆”,逼汉献帝废原配伏皇后,改立自己的女儿曹节为皇后,身为傀儡的汉献帝只能接受、别无他法,自此,曹操的身份不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而且还是汉献帝的正牌岳父。虽然有这么一档子事情,但是曹节婚后却一直以刘家人自居,和汉献帝感情非常不错,并利用自己的身份尽其所能地维护着汉献帝所剩不多的帝王尊严,怒斥华歆之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呢?有人说是为了抬高自身的升价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合法性,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地控制汉献帝。不可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个曹节足矣,为什么曹操要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呢?个人认为,这多少个曹操成长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曹操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汉王朝还是作为拥有绝对权威的中央政权存在的,曹操从小受到的也是忠君爱国的传统教育。因此,在曹操内心,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忠臣情节”的。事实上,这一情节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意无意地流露过。后来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有篡汉自立,多多少少也有一点这方面的原因。曹操之所以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至少说明,在曹操的心中,只有汉献帝这位正统皇帝才能配得上他的女儿。同时,曹操此举很可能也是为了保全汉献帝最后的一丝帝王尊严。虽然自己表面上对汉献帝是恭恭敬敬、给予了汉献帝除了权力以外的一切帝王待遇。可是,底下的人未必都如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情况就不同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底下人即便不看在汉献帝是皇帝的份上,也得买曹操女儿们的账不是?而且,即便将来曹操去世了,儿子篡位,多少也会看在三位姐姐妹妹的份上,不至于过分为难汉献帝。



除了以上这些,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同时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也是为了避免意外。如果皇后曹节早逝(古代这种情况很常见),曹操还可以用其他女儿替补。同时,因为曹操的女儿占据了一后两妃、一正两候补的地位,至少可以保证,汉献帝的嫡子只能是曹操的外孙。一旦自己或者将来儿孙出现什么意外,没能篡汉,反而被汉献帝或者自己的外孙翻盘了,有了外孙这层关系,至少能够让曹氏家族得以保全,不至于被赶尽杀绝。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但曹操不能不予以考虑。



最后,曹操之所以把女儿嫁给汉献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王莽篡汉时立下了一大套禅让规则,并且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受禅者和禅位者必须是亲戚,外人就别惦记了。英明睿智的曹操不可能预见不到儿子将来会行篡汉之事,实际上此举也是在位儿子篡汉作铺垫。当然,这并不是什么主要原因,也没有硬性规定受禅就一定要遵循王莽的那一套。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不务正业歪医生


曹操是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了,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乱世枭雄,而且生性多疑,就连“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都能说出来,足见曹操是有多么的自私。虽然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是曹操确实杀了不少人,他在魏王府遇害的时候,很多大臣前去救曹操,但是曹操却反其道而行之,把那些救他的大臣给杀了。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曹操到底是有多么多疑了。



不过也有人说曹操非常有才,是治世之能臣,曹操统一了北方,而且他的诗词作品对后世很有影响。但无论后人怎么评价曹操,都不能改变曹操足智多谋的事实,那么向来足智多谋的曹操,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女儿,全部都嫁给一个人呢?其中到底有什么深意。


我们都知道,曹操做的最经典的一件事情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让曹操处于正统,很多事情都能按照他的想法来,当时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送到皇宫里面,为的就是能够看住汉献帝。当时的伏皇后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让他起兵来救自己,但是伏皇后的父亲因为害怕曹操,所以一直没有动手。但是,写信的事情却被曹操知道了,于是伏皇后一家都被曹操处死。

在伏皇后被处死之后,曹操的二女儿曹节就被立为皇后,其他的两个女儿则被封为贵人。不仅如此,为了能够更加稳健的掌控汉献帝,曹操还允诺汉献帝,自己的四个女儿在长大之后,也会被送来服侍汉献帝。当时的曹操,可谓是一手遮天,基本没有人能够反对他。那么曹操为什么执意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汉献帝呢?




众所周知,曹操出身卑微,而曹操对这个也一直非常在意。再加上古人对于正统,是非常的推崇的,所以曹操如果想要称帝的话,必然是非常的受阻。曹操的谋士荀彧就多次阻挠曹操,让他不要称帝。虽然汉献帝非常的无能,但是他毕竟是正宗的汉朝皇帝。而曹操能够“令诸侯”,正是因为汉献帝的这个身份。

我们上文也说过了,曹操是非常的多疑的,所以她为了更好的控制住汉献帝,就必须在他身边安排自己的人。那么曹操认为哪些人不会背叛自己呢?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因为这么做不仅可以控制整个皇宫,还可以大大提高曹操的地位,自己一跃成为皇亲国戚,这对于出身卑贱的曹操来说,显然是他非常需要的。


佑子侃史


人妻曹一共有儿子25个,女儿7个(有据可查的只有6个)。

作为曹操的女儿,一切都得为曹操的事业服务,所以她们得联姻,老曹不地道,一口气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当成了政治筹码。

所以说,题主应该是记错了。

嫁女的过程如下↓

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的皇后伏寿给父亲写信,准备谋诛曹操,事情败露后,遭到曹操幽闭。

也就是在这一年,曹操顺势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一同送给了汉献帝,让他享受齐人之福。

汉献帝刘协作为曹操手里命令诸侯的“天子”,其实一直在反抗,他的一生,有过两次付诸行动的不甘,但结果就是每一次都死一个岳父。

所以,事不过三,刘协真正老实了,在曹操的监督下把曹节扶为皇后。

但是,在史书上,除了被立为皇后的曹节外,其余两位,非常吝啬笔墨。

但是,刘协的心里,却对曹节没有多少好感。

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已。

可曹节不这么想,她这盆泼出去的水,胳膊肘老往外拐!

比如后来她的哥哥曹丕继承父志,前来夺位的时候,曹节就死命不肯交出传国玉玺。然而细胳膊拧不嬴大腿,在曹丕拿着刘协性命威胁时,曹节屈服了。

而刘协的后半辈子,就一直在曹节的庇佑之下度过!


刹那历史


目前曹操可考证的女儿有六位。

分别是:清河长公主,名不详,夏侯楙之妻。

曹宪,汉献帝贵人。

曹节,汉献帝皇后。

曹华,汉献帝贵人。

安阳公主,名不详,荀恽之妻。

金乡公主,名不详,何晏之妻。

所以不存在嫁同一个人之说。

先说说清河长公主。

清河公主是曹操与早年妻妾刘夫人所生之女,得到曹操喜欢,同母兄弟为曹操长子曹昂。

建安初,曹操打算把爱女嫁给丁仪,于是就和曹丕商量这件事,没想到曹丕却并不看好这桩婚事,说:“女人对于男人的容貌还是比较重视的,丁仪虽然很有才华,可是他的眼睛太小,我实在是担心您的爱女不会喜欢他,我觉得不如嫁给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懋,这样亲上加亲更合适。”曹操同意了这个意见。把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懋。

后来曹操任命丁仪为西曹掾,一番谈话之后,曹操更加欣赏丁仪出众的才能,叹息说:“丁仪的确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就算是两只眼睛都瞎了,我也要把女儿嫁给他,何况只是眼睛有点小,唉,都是曹丕害了我。”而丁仪因没能娶到曹操女儿,对曹丕是恨得咬牙切齿,所以和曹植更加亲善。

而嫁给了同一个人说的应该就是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

曹节(?―260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魏武帝曹操的女儿 。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入宫中,封为夫人。建安十九年(214年),并封为贵人。曹操废掉汉献帝第一位皇后伏寿,将她囚禁而死。曹操要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汉献帝只得依从。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袭封魏王位。曹丕授意华歆去逼汉献帝让位。曹节怒斥华歆,华歆只好退出宫去。第二天又逼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并以武力威胁,向曹节索要玺印,曹节无奈,将玺印掷于栏板之下。面对曹丕篡位,她极为愤怒,高喊:“老天有眼,决不让你长久!”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曹节为山阳公夫人。

景元元年(260年),曹节病逝,仍以汉朝礼仪合葬于献帝的禅陵,谥号献穆皇后。

而曹宪曹华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应该是刘协被废后,跟随刘协到了山阳。

曹丕作为曹操的长子(长子是曹昂,不过在宛城征张绣时战死),其脾性曹操自然是十分了解的,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文武双全不错,可是曹丕心狠手辣的手段也不输于自己。

同时酒鬼猜想,曹操对于汉献帝刘协应该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即便称王,依旧是汉臣,对待汉室也是有那么一点感情,所以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实际是两全其美的计策。

因为曹操知道,只要自己一死,不在了,曹丕必然会越位称帝,自古臣下称帝,作为原皇帝的能有几个有善终,更何况,曹丕称帝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杀了刘协,也必然会引起天下的公愤,刘备孙权更会以此为借口,共诛曹魏,所以曹操留了一手,如果曹丕,哪怕有一点点在乎自己的兄弟姐妹,那么汉献帝就能活,汉献帝能活,就能给曹魏留下一点点美名,世人都知道当时的掌权者其实是曹魏,所以篡位是必然的,必然的结局之后,只是汉献帝的死活。

曹丕自然是在乎这些兄弟姐妹的,但不是感情,而是利益,例如曹植,曹植顶多算个文官,秀才能造什么反。再看看曹彰,曹彰就不一样了,当时的曹彰在河北的威望是很高的,基本就是河北的军政长官,所以曹彰才是威胁到自己的那个人,所以曹彰在曹丕称帝后,某次进京后,暴毙。暴毙这事很有可能是真的,例如曹彰有个心肌梗塞的毛病呢?可是被曹丕秘密谋杀也有可能是真的,谁让曹丕逼着曹植作出了七步诗呢。真真假假,历史的魅力。

而曹丕之所以不杀掉刘协,其中曹节起到了作用,但只是一丁点,如果曹丕有杀心,完全可以杀了刘协后,让曹节三姐妹改嫁,所以真正的原因依旧是利益。

称帝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杀了废帝刘协,那就是人神共愤了,这其中的曲曲折折,曹丕看得明白,也不逊色于自己的老子曹操。

(一切都在我曹某人的掌握之中阿~)

所以,酒鬼的总结就是,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刘协,一方面是牵制刘协(就是你小子给我注意点,你的生死是掌握在我手里的)。一方面也是做给曹丕看的(你小子也注意点,刘协是我的女婿,是你的妹夫,你不能说杀就杀)。


酒鬼莫寂


在那个封建年代,女人的地位何其低贱。刘备说过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孙权用其妹当其鱼饵,预取荆襄。曹操更不例外,他父子多占别人妻,又何况曹操子女众多,为其霸业舍个把女儿又有何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