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用了两个字道出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全世界都认同的黄金规则

孔子是中国先秦时代的著名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是先秦儒家的创始人,后来被尊称为“圣人”。还有人说孔子是“素王”,意思是无冕之王。孔子一生秉持着“述而不作”的原则,只讲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却不写著作。其实这是孔子的谦虚做法,孔子虽然没有著作,但他的思想却超越了前人,他是有很大创新的,并不只是重复前人的话。

曾子用了两个字道出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全世界都认同的黄金规则

孔子自己虽然没有著作,但是他的弟子们把他一生说过的重要的话汇集成册,就是《论语》。《论语》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材料,不过可惜的是,《论语》全是孔子对学生说的一句一句话,不成体系。那么《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他的得意门生曾参已经用两个字概括了。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曾子之间的一次对话。孔子说:“参啊,我的思想有一个核心贯穿始终呀。”曾参说:“是的,老师。”其他学生不明白刚才老师的意思,于是便在曾参退下后问他:“刚才老师是什么意思呀?”曾参说:“老师的思想,不过是‘忠恕’两个字罢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曾参是孔子非常喜欢的学生之一,而且孔子既然跟他讨论这个问题,自然是认为他能够了解自己的思想。因此曾参对于孔子思想的总结肯定是没错的。但问题是:“忠恕”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指忠于君主和宽恕他人?

曾子用了两个字道出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全世界都认同的黄金规则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恕”字。孔子曾经解释过“恕”的含义,那是发生在孔子与学生子贡之间的一次谈话。子贡问孔子:“老师,请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奉行呢?”孔子说:“那一定就是‘恕’字了,恕就是指——不愿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你也不要对其他人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恕”这个字的本意是“如己之心”,也就是“以己度人”的意思。因此孔子将“恕”解释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在对别人作出某个行为的时候,也要想想自己,想想这件事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要对别人去做!

曾子用了两个字道出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全世界都认同的黄金规则

那么“忠”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忠”的本意是“尽己”,也就是比“恕”更为积极的为他人着想。正好《论语》中有一句相对应的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句话意思是:“你自己想立身,就要帮助别人也立身。你自己想腾达,就要帮助别人也腾达。”

因此,把“忠”和“恕”两个字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要帮助别人拥有;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比如:你想要富裕,就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你不想被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

其实,忠恕可以用一个仁来概括,那就是“仁”。所谓仁,就是爱人,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爱人也就是推己及人,视人如己,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

曾子用了两个字道出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全世界都认同的黄金规则

所以孔子认为,凡是能够带领民众过上好日子的人,就是仁者,甚至可以称为圣人。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老师呀,如果有一个人能广泛的给百姓好处,能够周济大众,这样的人怎么样,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啊,这种人简直就是圣人啊!连尧舜都做不到这样。仁就是:自己想立身,也要帮助别人也立身;自己想发达,就要帮助别人也发达。”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曾子用了两个字道出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全世界都认同的黄金规则

忠恕之道不仅是中国人传承几千年的道德规范,也是全人类都应该遵守的“黄金规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三楼走廊的一端,装饰着一副美国近代著名画家诺曼·洛克威尔的玛赛克镶嵌画,画中有各种肤色、各个民族的男女老少的人像,他们似乎都在默默地思考着什么。画面上写着一句话: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如果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某件事,就不要对别人做这件事。其实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孔子的忠恕之道。

曾子用了两个字道出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全世界都认同的黄金规则

曾子用了两个字道出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全世界都认同的黄金规则

当然,没有证据证明联合国总部壁画上的这句话就是来自《论语》,但至少这证明了世界人民都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不管他们是不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也许其他国家的某位思想家也说过类似的话。

伟大的思想总是具有普适性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黄金规则——忠恕之道,值得每一个华夏子孙为之骄傲。

然而,孔子的忠恕之道目前还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做不到推己及人、以己度人。很多人自己想发财,却剥削、掠夺他人;自己不愿受到损失,却欺骗、损害他人……所以这个世界才充满了不平、欺诈、罪恶、战争。

很多人批评古代腐朽没落的思想,却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一同扫荡掉了。比如很多人批判孔子,批判儒家。但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批判孔子的忠恕之道呢?我们要践行孔子思想,也就是要践行孔子的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曾子用了两个字道出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全世界都认同的黄金规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