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立以后,帮助李世民的徐茂公去哪了?

xj宝鸽


唐朝建立后,徐茂公(原叫徐世绩,字懋功)一直为李世民和李治父子效力,尤其在关键问题上很有大局意识,是一个典型的靠得住,能打仗,善断谋的关键少数干部。

在为瓦岗军效力期间,徐茂公一心力挺当时的天下豪杰李密。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李密拉着队伍归顺唐朝。这时,徐茂公不以拥有大量属地自重,却以魏公(李密)的名义交出自己的地盘。

这件事让李渊心里很是高兴。他称赞徐茂公是一个“纯厚的臣下。”于是,对徐茂公大加封赏。

在与窦建德交手失败后,他只身回唐,在李世民的手不为将。这一阶段,徐茂公大展军事才能,跟李世民一起虎牢关抓住了王行本,平定了窦建德,打败了王世充。被李渊封为下将后,又随李世民干掉了刘黑闼,徐圆朗,被任为左监门大将军。

这时的徐茂公可谓一路高歌。李渊看到他忠心耿耿,便赐他皇姓——李。

李世民当上位后,为避讳皇帝的名字,徐茂公改名李绩。李绩是李世民的坚定支持者,629年大败突厥后,他被时任晋王的李治给任了一个光禄大夫,行使并州大都督长史的职权。

这时候,徐茂公开始了在地方任职的生涯。637年,他被封为英国公。这一阶段的他抚慰百姓,奖掖农耕,依法治军,深得下属厚爱。李世民对这个老部下很是信任,曾夸奖李绩的镇守之功:他在并州,这远远胜过修筑长城啊。

到641年,李世民调徐茂公回朝任兵部尚书为止,他在李世民任皇帝后,前后十六年远离朝堂,在并州任职。

徐茂公对李世民的忠心真是君臣关系中的佳话。649年,李世民对他和长孙无忌交待了身后之事,他在同朝元老中备受信任。在他死后,李治失声痛器,罢朝七日。

可十五年后,孙子徐敬业把爷爷徐茂公坑了。那是后话,此文就不说了。




文踪旅迹


这个李绩,就是徐世勣,被演绎成隋唐演义的徐茂公----徐世勣,因为军功被赐姓为李,也叫李世勣,后改名李勣。

唐太宗李世民立太子李治以后,一直太子担心不能控制权臣。当时李绩大破突厥,开疆拓土,出将入相,功勋卓著,为人谦虚谨慎,取得胜利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在军队威信很高。

于是,李世民设宴,对李绩说:"我准备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大臣,想来想去没有比卿更适合的人。你过去不遗弃李密,现在难道会有负于朕吗?"李绩一听,立刻感动的流泪横流,赶忙推辞,发誓自己一定要保护太子,忠于李氏宗室,并且咬破手指,以血为誓。喝到最后李绩沉醉不醒,李世民就脱下自己的御服给他盖上。李绩得暴疾,李市民自剪胡须,为之和药。李绩顿首出血泣谢。从此对太子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没过几年,李世民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就对李治说:"我现在准备贬李绩为外官。如果,他得到任命以后,进宫表示不愿去,立即找个理由杀之。如果他迟疑拖延,将来你不能用他。如果他立刻出京,说明此人忠心,可以信赖。我死后,你便立即召开回来,封为仆射,他蒙受你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

于是,李世民上朝宣布任命,派李绩出任叠州都督。李绩结果连家也没有回,直接赴任。也许在路上,原以为可以做顾命大臣的他,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结果,真不知道如此忠心的他心中是何等悲凉。

李治即位,成为唐高宗,召李绩入朝拜洛州刺史,接着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他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这一年,又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李世民如此布局,虽是精妙,但是可以看出他作为帝王,手段高超,冷酷无情一面。

但是事情就完了?没有。


后来唐高宗要立武媚娘为皇后,李治和武则天便亲自上门送礼,去征求顾命大臣之首自己亲舅舅长孙无忌的同意,但长孙闭口不谈,褚遂良等几位带领百官反对,立后之事已无希望。

最后,唐高宗来到李勣府上,看有病没有上朝的李勣。高宗说:“我准备立武昭仪为皇后,无忌、遂良等百官不同意,只好作罢。”

李勣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改变历史的话:“此乃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

这一下,唐高宗和武媚娘下定了信心,终于通过艰苦的斗争,把武媚娘推上了皇后宝座。

以后事情大家都知道,武则天等到高宗一死,便杀了权臣,最后也把李氏宗室几乎全部灭掉。而李绩则是得到重用,生荣死哀,死后配享高宗庙受祭,作为人臣,荣誉之极。


图影观史


唐朝建立后,帮助李世民的徐茂公一直以出将入相的形式存在。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民间称徐茂公。因为归顺李唐后,为李唐王朝开疆拓土,南征北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所以李世民赐其国姓“李”,又因为避讳李世民的“世”字,所以正而巴经地更名为李勣!


李勣,早年从军瓦岗,后随李密投身李唐。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历经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三朝,由于功绩卓著而为人谦逊低调,所以赢得了李唐王室的高度信任,在有生之年,屡屡被委以重任。
其人生辉煌在于:随英勇善战的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弹指一挥平定碛北;后又率兵远征,击破了东突厥、高句丽,逐渐成为唐朝叱咤风云的主要战将。


作为初唐政坛、军事方面的风云人物,因为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他赫然在目;先后担任过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要职,后来被赐封为英国公。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才去世,享年76岁,根据李唐王室诣意,册赠为太尉、扬州大都督,可谓倍享荣耀,谥号为“贞武”,并获陪葬昭陵的资格,后配享高宗庙庭。



李勣在民间始终以谋士的形象出现,本质上他是能征惯战、文武双全的全才;还兼通医学,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唐本草》,他就参与编纂过,自己还撰写了《脉经》一卷(已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