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不失荊州,劉備就能一統天下嗎?

蘇楓櫻


首先附上一張三國時期的戰略地圖。
再來分析這個時期三國實力。

1龍頭大哥魏國(有天下三分得其二的說法)

版圖:關羽未兵敗樊城丟失荊州之地時,東漢末年天下之地天分為十三州,魏國經過長期的發展大約佔據九州之地,分別為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雍州、幷州、冀州、幽州,此九州之地又稱中原地區,曹操打敗袁紹之後修養生息,重農桑,中原人口得到極大發展。時天下人口4500萬人左右,而九州之地共2500萬人口左右。

人才:魏國老大曹操善籠絡人心手下有六位謀士,郭嘉、荀彧、司馬懿、賈詡、荀攸、程昱,當然郭嘉荀彧在這個時期已經離世,不過曹操設置丞相幕府,更有陳群、華歆、鍾鷂、滿寵等幾位為首的36位重要謀士。武將有名的: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典韋,許褚,龐德,文聘,李典,曹彰等。

2蜀國

簡單介紹蜀漢建國時實際只有天下13州唯一的益州,在這個時期蜀漢達到鼎盛佔據荊州益州兩地,蜀國版圖向北達到了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方區域包括雲、貴,西方區域緬甸東部。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都是蜀漢在這個時期的版圖,荊州更是必爭之地,蜀漢被滅鄧艾也是有長江進攻奇襲蜀國綿竹,



人才:劉皇叔還是很能籠絡人才的,為了天下兒子都摔過幾次,所以蜀國有很多的謀士的諸葛亮,龐統,法正,費禕,董允,劉巴,馬良,李恢,郭攸之,黃權,秦宓,譙周,鄧芝,等,

武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魏延、王平、馬岱、關興、關平、雷銅、卓膺、姜維、廖化、張苞、張翼、李嚴、嚴顏,等。

3孫吳

三國時期吳國佔據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這個時期沒有孫吳一直沒有大的存在感。

謀士方面呂蒙殺了關羽,收回了荊州陸遜火燒連營,毀了劉備主力魯肅,合縱連橫,聯劉抗曹,成就三國鼎立局面周瑜,火燒赤壁,奠定三國鼎立基礎,老龍認為孫吳其實沒有一個系統的謀士團,武將方面;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等。

老龍認為:若關羽不丟荊州,在戰略上荊州佔據主動,劉備在益州發展軍備,可是曹操佔據九州之地人口優勢,孫吳佔據江南之地,那麼在這個架空歷史前提下面,三國之爭很有可能像戰國時代一樣進入長期競爭,架空歷史的發展本來就是一種假設和推論,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只能考慮綜合國力,長期假設,長期推論,魏國佔據九州是最有可能的勝利者。

求關注



老龍說歷史


三國其實是一個互相平衡制約的世代,當時魏軍勢力最為強悍,其次是孫權,再次是劉備。但縱觀整個三國,即使是曹操在強悍,劉備在弱小,曹操都沒有辦法將其統一,我們都知道孫劉是戰略上的合作伙伴,曹軍開放,聯軍共同抵禦。

所以,我認為即使關羽不失荊州,劉備也很難統一天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劉備身邊的謀士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時,曾跟他說過,天下局勢必將三分,若要欲圖天下,則要取下荊州,伺機而動拿下川地,方可成就一番大業。

其實,意料到今後天下勢必三分的人不止諸葛亮,另一個人則是江東的魯肅,他曾跟孫權說過三分天下的局勢,只不過他所說的三分天下者中並不包括劉備,三分天下者為曹操、孫權、劉表,因劉表死後,他才把三分天下者改成了劉備。

且不說這些,我們就看曹操、孫權、劉備三人之中,屬曹操軍力最為強悍,武將賢能志士諸多,他即是三國之中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人,但他都沒有統一天下。再說,曹操大軍曾揮師南下欲圖統一天下,赤壁大敗曹操本無機會逃脫,但孫劉聯軍卻故意放走了曹操,這是為何呢?其實,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如果曹操死了,他的北方舊部必然再次作亂,如若想要在穩定三足鼎立之勢,則可謂是難上加難。

所以,就整個局勢來說,即使關羽不失荊州,劉備也只能是有統一天下的機會。





茶後論史


個人認為關羽如果不失荊州,劉備也不一定能一統天下,但是關羽如果不失荊州,則劉備一統天下的概率至少由30%提高到50%,荊州不失,則關羽關興及荊州幾萬蜀兵不亡,夷陵之戰更不會發生,劉備,張飛,張南、馮習、傅彤、程畿,黃權(鎮北將軍)等等皆不會死,劉備經漢中之戰大勝曹操後,國力大增,士氣旺盛(但個人認為劉備也因此戰而日益驕橫,不聽忠言,間接為夷陵大敗埋下伏筆)如果關羽能按內斂傲氣,東和孫權,穩守荊州,與劉備諸葛亮齊心協力,待魏國國內有任何內爭或大變時(三國中魏國實力最強,但君臣權鬥,黨爭最多)(蜀國收買魏臣,施行離間計除去司馬懿的概率也不小)與劉備諸葛亮兵分三路北進中原(荊州在,則劉備肯定也不會死)則天下大勢如何發展,也未可知,個人認為,荊州之失,是蜀漢由強轉弱的轉折點,更是蜀漢滅亡的導火索,荊州之失,蜀吳交惡,夷陵大敗,給蜀漢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北魏坐享其成,其與蜀吳的國力對比更加傾斜)至此,個人認為,天下大勢已不是諸葛亮一人所能左右,蜀國徹底轉弱,再想北進中原,其實已經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了(可能有些朋友認為蜀國在三國中人口最少,國勢最弱,劉備沒有一統天下的可能,但是秦國在七國中最開始也是弱國,比齊楚趙皆弱,歷史上最開始弱小,最後一統天下的成功案例也不少)當然,並不是說荊州不失,蜀漢就一定能贏,荊州不失,蜀漢只是機會會大一點而已,畢竟,北魏的國力,人口,資源等等比蜀吳強大不少,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也可能不對,歡迎指正,還請勿噴,非常感謝!


西門吹血263


在架空的歷史中,荊州若不失,我的分析如下:

1.關羽未出兵將曹仁等部趕出,此時在荊州依舊是三足分鼎之勢而且是關羽方佔優,但按照隆中對,荊州和兩川的北伐必須一起出動,而荊州此時出兵必然會處處制肘,就算等到了有北伐的機會,也會在荊州戰場耽誤太久,而且吳國是個不確定因素。



2.假設按三國演義的說法。不失荊州,蜀國至少可以讓武侯多5-10年時間伐魏,而且兵力要至少翻一倍以上。但成不成功真不好說,關羽死時58,如果不是戰敗被擒,他能打到多少歲?誰都說不準。


3.如果能捉住就關羽襲擊襄陽敗曹仁那段時間,增派張飛與關羽共破襄陽。那麼無論許昌還是洛陽都只在眼前了。再乘勢讓馬超北上,連結羌人。長驅直入襲擊長安。魏延、黃忠出子午谷殺進中路,這樣連宛城、上庸都不可守了。東西二都,得一可以還帝於朝。那麼要恢復漢室就有希望。


4.關羽或者關羽之後佔得荊州全境,此時的劉備政權與史上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劉備所擁有的區域,將把東吳隔斷在東南境,東吳想要北上,或者西入就很困難了,北上徐州,就算佔領了,也是孤軍一支,魏軍完全可以磨死他,西入荊州,由於擁有荊州全境而孫權不可能傾全國之力而來,一旦傾全國之力,北方肯定也會有所動靜,到時候損失最大的肯定是主動出擊的吳軍,關羽只要不主動出擊,完全有能力不讓當時的東吳有空可鑽。而處於兩川的劉備此時也可以按照隆中對,休養生息,發展內政,積極備戰,之後,魏想要入蜀將更不容易,而蜀坐擁荊州兩川之地,而且又不會有夷陵之戰的損失,總體上看是積極的。




但能不能一統天下,尚不可知,但是長期的鼎足,會讓不確定因素增多,那時候,蜀國統一的機會,應該會比實際的三國史,更大一些吧。


大羅言酒


不能

第一點,劉備的侷限性,劉備在前期是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和大漢皇叔的身份,後期是自立為帝,但是國號依然是漢,官職爵位 、各種政治制度都是漢朝的制度。但是漢朝經歷了四百年的發展,已經到達了這種制度的天花板,沒有繼續向下發展的潛力,在政治制度、選官制度、喪葬制度、土地制度和稅收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都已經發展到了盡頭。

首先政治制度會造成宦官干政或者外戚干政,看看整個東漢的歷史都是宦官與外戚輪流做莊,天下百姓被他們輪番剝削,沒有生存空間。

選官制度和喪葬制度連在一起的,互補互成的關係,由於舉孝廉的選官制度,那麼天下士子不僅要有學問,更要“孝”,所以漢代就會出現大量陪葬,恨不得天下三分之一的物資都在地下,天下的人才都會因為守孝而浪費最好的光陰(三年起步),所以這種制度怎麼能行。

漢朝初年推行土地私有制度,造成大量土地兼併,雖然後期,漢武帝發佈了“限田令”,王莽也發佈了“王田制”的改革措施,但是遭到了天下豪強大族的反對,最後使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局面……

漢的制度已經沒有再發展的價值,各種弊端已經暴露在面前,積重難返,天下人不在需要漢朝的制度,而劉備自詡漢室宗親,所以他的侷限性就是不僅繼承漢室的身份,同時也要繼承這一整套制度,沒有選擇的餘地,尤其是在他並不強大的時候。

而曹操自立為魏王,雖然名義上還是尊漢獻帝為天子,但是在魏國範圍內,他就是君主,並不需要繼續漢朝的制度,所以在魏國境內推行了各種頗具成效的改革,包括政治、軍事、屯田、選官等等,這些制度為晉能一統天下提供強有力的鋪墊。

第二點,人口,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曹操控制的四州掌握著天下絕大部分的人口,而劉備就算控制了荊州和益州再加上聯合東吳的勢力也沒有中原地方的人口多,還有地方少數民族眾多要分流一部分兵馬鎮壓,怎麼可能北伐成功。

第三點,黨派,劉備的集團裡面有荊州派益州派,所謂“黨同伐異”,這些人內鬥,有多少人才會因此丟掉性命?而蜀漢本來人才稀少,耗不起呀!





歷史為症


關羽不失荊州的話,劉備是有可能統一天下的。但僅僅限於有可能,不是百分之百,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荊州地理位置優越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荊州所處的地理位置異常的優越,這也是曹劉孫三家一直爭奪不休的軍事重鎮。那麼,荊州地理位置優越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荊州接壤三方勢力,向東南可抵達東吳,向東北可抵達曹魏,且進可攻退可守。一旦其他兩方勢力有所異動,天下形勢有變,地處荊州的蜀漢大軍即可一觸即發,渾水摸魚。這也是諸葛亮在《隆中對》裡面的戰略構想: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其二,荊州地區土地肥沃,物阜民豐,所接壤的地區也是一方沃土,如果劉備大軍能夠緊緊佔據荊州,在曹吳大戰之時渾水摸魚,奪取其他地區也非常容易。憑藉著荊州地區豐富的糧食資源,劉備北伐可以說是如虎添翼。


關羽失荊州的影響

關羽由於自己的傲慢和大意而失掉了荊州這一重要的戰略要地,這也就意味著劉備集團已經失去了爭霸天下的入場券。而關羽在麥城被呂蒙所殺,也直接影響了劉備集團和東吳集團的關係。

緊接而來的,就是劉備帶領了七十萬大軍,蜀漢集團幾乎全部的家底與東吳展開了夷陵之戰,最終敗北。夷陵之戰的失敗,則更加加速了劉備集團的衰落和滅亡。從這其中可以看出,關羽失荊州所帶來的一系列後果,給劉備集團造成的影響是十分惡劣的。


我之結語

關羽沒丟荊州之前,劉備集團還有競爭天下的資格,荊州一丟,劉備集團就是已經被邊緣化的遺棄者,註定是要失敗的。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如果關羽不失荊州,只能說劉備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大一些。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諸葛亮給劉備講解了自己為他準備的統一天下的良策《隆中對》。這裡面說到,讓劉備佔據荊州和益州兩州,然後等待天下有變,一旦天下有變,那麼蜀國就從益州、荊州兩路出兵,北上攻擊曹魏,從而奪取天下。

如果,關羽不失荊州,那麼蜀漢在同一天下的道路上就會多一個選擇。而失去荊州以後,我們就看到,諸葛亮只能從益州出兵,然後出祁山攻擊曹魏,這留給蜀漢的戰略選擇就少了很多。

另外,多一塊地盤就多一些臣民,多一些臣民就有可能多一些能人異士還有優秀的武將。在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劉備進入益州之前,重要的謀士之一龐統就戰死了。佔領益州之後,劉備主要的謀士也就是諸葛亮和法正,由於諸葛亮還要處理蜀國的很多事情,所以說劉備身邊重要的謀士也就法正一個人。再來看看,蜀漢的後期。正如人們常說的那句俗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見只有一個益州的蜀漢很難尋找到可用的人才。


馬尚追夢


若不失荊州,重新改變戰略,劉備一統天下的可能性增加若干!O一,荊州不失,關羽不死,就不會出現張飛被殺,劉備兵敗託弧白帝城這些連鎖反應!如此一來的力量對比是魏1蜀2吳3。而關羽陣亡劉備兵敗張飛被殺之後,蜀國的國力幾乎損失殆盡!一勝一敗天壤之別!O二,必須改變戰略!把以出兵祁山為主改為其次,(因糧草轉運艱難,未戰就輸了一半)。或兩川堅守!劉備坐鎮成都。由諸葛亮親統大兵會合雲長,出兵荊襄,北伐曹操,直取中原。這樣就可以戰養戰,無糧草不濟轉運艱難之憂!如此以來,奪取天下尚有許多勝算!O三,荊州一丟,後面後變化正如演義中所述,蜀即開始走下坡路,諸葛亮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是回天乏術!統一天下只是美夢黃粱!


張永科38


如果關羽北伐勝利後,沒有失去荊州,也就是說,呂蒙敗給了關羽,那麼,以關羽的性情,呂蒙必死,這樣的話,東吳會不會因為呂蒙之死跟劉備翻臉呢?在下以為,孫權不會,最多也就是向劉備討個說法,畢竟一個呂蒙不值得孫劉聯盟崩潰,至少孫權會這樣認為!

那麼接下來的張飛也就不會整日想著為二哥報仇,因暴怒的脾氣被手下害死,相反,關羽兩戰連捷,蜀國勢力大增,也為日後諸葛亮北伐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題主問,關羽不失荊州,劉備是否會一統天下?在下以為,劉備是否得天下,依然靠的是諸葛亮北伐,荊州在手,關羽張飛不死,劉備自然不會舍曹伐吳,這樣一來,也只是三人多活幾年,蜀國多修養幾年,諸葛亮的北伐計劃推遲幾年而已,所以說,關羽不失荊州,雖然為諸葛亮的北伐奠定了基礎,但是對整個北伐計劃是沒有影響的。

為何這麼說?因為大家都知道,諸葛亮三次北伐,雖然出岐山路途遙遠,物資運送艱難,但是每到最後關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總能想出解決的辦法來,從這一點看來,有沒有荊州在手,也是意義不大的。

最後來說說蜀魏的最後一戰,也就是決定勝負的上方谷之戰,這次戰役諸葛亮幹得漂亮,計謀一環套一環,搞的司馬懿環環上套,直至被圍困在上方谷內,眼看就要大勝了,卻突降大雨,上方谷火勢被撲滅,司馬懿得救,諸葛亮卻吐血倒地,並說了一句實話,總結了多年來兩國的交戰情況,哪句話?當然是“蒼天助曹不助劉啊!”

這樣看來,蜀國的失敗不僅跟荊州無甚關係,甚至和諸葛亮的一切計劃和準備都沒有關係,開玩笑嗎,天助司馬,他諸葛亮一介凡俗豈能逆天改命?

這樣的話,題主的問題也就得到答案了,關羽是否失去荊州,跟蜀國是否得到天下沒有關係,也就是說,關羽不失荊州,劉備也不會得天下,歷史就是歷史,一切都是有定數的,即使有神人試圖篡改,但是歷史的結局都是一樣的,我們普通人活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個個渲染點綴歷史的光點而已,順天意,不倒行逆施,才是我們能做的,也是唯一可能做到的!


草木愚夫678


關羽不失荊州,蜀國只能講是有機會統一天下,而不是一定可以,而且這個機會也不是很大。

諸葛亮的隆中之策是說:待天下有變,荊益兩線同時出擊,討伐中原。 前提條件是曹魏政權內部出現問題,或是出現非常有利的契機,這個不過是一種希望罷了,其實諸葛亮也深知曹魏的實力,很難與其爭鋒,三分天下是必然的。

但如果蜀國不失荊州,蜀國的境況就會大大的不同了,好好地經營荊益兩州,再發展好南蠻之地,這蜀國的經濟、人口和軍隊都會增加二、三倍,就這樣休養生息發展幾十年,國力必定強盛。

然後又回到了關鍵點:待天下有變,荊州和漢中遙相呼應兩線討伐曹魏的勝算還是很大的,曹魏若滅,東吳也會不戰而降,這樣就真的可以統一天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