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蘇聯KV-2坦克和德國“灰熊”突擊炮究竟哪一個更強大?

W先生191639348


蘇聯KV-2坦克和德國“灰熊”突擊炮各有其優缺點

蘇聯KV-2重型坦克是在KV-1重型坦克的基礎上加裝152毫米榴彈炮而成,1940年研製成功,在蘇德戰爭初期,KV-2重型坦克因為裝甲厚重,火力強大而出名。特別是杜比薩河阻擊戰中,蘇軍一輛KV-2坦克佔據橋頭,將德軍第6裝甲師阻擊前後長達三天。德軍的坦克和火炮雖然命中KV-2坦克多次,但是大多數炮彈根本無法對其構成威脅,甚至88毫米高射炮的炮彈也不能保證將其摧毀。實際上蘇軍的大多數KV-2坦克是因為機械故障損失,而並非戰鬥損失。蘇軍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由於戰爭爆發突然,所以很多KV-2坦克的炮彈不足,因此只能依靠厚重的裝甲頂著德軍的炮火衝上去碾壓對方,影響了KV-2坦克的發揮。

德國“灰熊”突擊炮出現的要晚一些,1942年“灰熊”突擊炮才研製成功,“灰熊”突擊炮使用的是四號坦克的底盤,裝備一門1943年型12倍口徑150毫米榴彈炮,威力巨大,足以摧毀當時任何一款蘇軍坦克,在庫爾斯克戰役有出色表現。“灰熊”突擊炮缺點是150毫米榴彈炮過於沉重,導致行走裝置有些超負荷,全車的重心也有點失衡。

兩者相比,防護方面,蘇聯KV-2坦克和德國“灰熊”突擊炮的裝甲厚度相當,都非常難以被摧毀,不過“灰熊”突擊炮的高度只有2.52米,而KV-2坦克則高達3.3米,“灰熊”突擊炮的正面投影更小一些。

在火力上,兩者火炮口徑接近,火力也都非常強大,相比下KV-2的火炮炮身更長些。另外早期的“灰熊”突擊炮缺乏機槍,在面多步兵時火力有所不足,後來才增設了兩挺機槍。而KV-2坦克裝備有三挺機槍,杜比薩河阻擊戰中,德軍步兵多次試圖偷襲KV-2坦克,都被機槍打退,從這點來說,KV-2坦克的設計更為成功。另外KV-2畢竟是坦克,炮塔可旋轉,而“灰熊”則是突擊炮,主要用於支援作戰,所以採用了固定式戰鬥室,射界受到一定影響。

在機動性上,兩者越野速度也差不多。另外蘇聯KV-2坦克和德國“灰熊”突擊炮都比較重,導致機械的可靠性上都有些問題,相比下“灰熊”突擊炮的可靠性要好些,但是KV-2坦克參戰時蘇軍未做好戰爭準備,配件等都準備不足,這也導致了KV-2坦克初期的故障率會偏高,如果準備充足的話會好一些。

總體來說,兩者都是各有優缺點,而且兩者的設計目的也不一樣,應該說都是滿足了當時設計時的需要,所以很難比較誰更強,只能說各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杜比薩河阻擊戰中的KV2坦克,也堪稱一個神話戰績了


不沉的經遠


KV-2在很多軍迷心中就是精神信仰,在二戰中有著神乎其神的傳奇經歷,而“灰熊”突擊炮是德軍在領教KV-2的厲害後趕製的仿製品,形似而神不似。

KV-2是在KV-1之上進行的改良,為了彌補KV-1在裝甲厚度和炮塔威力不足,KV-2在KV-1的原有基礎之上為其更換了152mm的MT-1炮塔,在1942年版的KV-2改成了MT-2炮塔,裝甲厚度最高是曾經達到120mm。在量產的過程中加裝了DT機槍,使其能應付反坦克步兵的攻擊。KV-2在研發的過程中把防禦性做為首位,是以德國PAK38式50毫米長身管反坦克炮為假想敵。




德軍第6裝甲師在立陶宛多比薩河與kv-2遭遇,德軍先後動用了75毫米炮的DW2突破坦克,3號坦克,4號坦克都無法擊穿KV-2的裝甲。直到北側的蘇軍戰敗,德軍第6裝甲師才能騰出手派出一個35(t)坦克排進行增援。35(t)坦克排在動用了88毫米高炮進行火力打擊,6枚88毫米炮彈只有2枚擊穿了KV-2的裝甲,另外50毫米炮彈只留下很淺的坑,而37毫米炮彈對其一點傷害都沒有。KV-2最終被88毫米炮彈癱瘓,動彈不得,德軍趁機撬開炮塔艙蓋用手榴彈炸死了裡面的坦克兵。一輛kv-2阻擋了一個德國裝甲師6天的神蹟成為二戰史上的奇蹟。

“灰熊”突擊炮的設計理念是作為接到巷戰步兵的火力支援出發,而不是用來坦克的對轟。在對付軍事防禦工事和步兵掩護體有顯著成效,但是對付坦克就相當吃力了。“灰熊”突擊炮的型號很多,在前期的型號中缺陷很大。

“灰熊”同樣採用150毫米的榴彈炮,但是對於IV式坦克地盤來說明顯超過負荷;初期的型號在實戰過程中,由於單炮管的突擊炮缺少車體機槍不能應付不同方向的反坦克兵攻擊,很容易就成為盤中餐,而KV-2在遭遇到德軍步兵的偷襲時,就因為其機槍火力猛烈而作罷。“灰熊”的型號一直在彌補車體的防禦性而努力,直到1945年3月才完善其功能,然而此時納粹德國已經快接近涼涼了,和蘇聯KV-2坦克的戰略作用相比就遜色很多。

KV-2如果作為陣地防守方,“灰熊”的防禦性問題就暴露無遺,如果不能將KV-2一擊斃命,很容易就被KV-2後發制人,在同樣口徑的榴彈炮火力下,“灰熊”不佔優勢。

而如果攻守交換,由KV-2進行攻擊,KV-2·的機械故障率的毛病就顯露無遺了。KV-2在炮塔轉動和底盤上存在明顯的缺陷。KV-2在地勢不平坦時,開炮可能會把底盤震得底朝天,而炮塔在遭遇密集火力重擊後會癱瘓無法轉動,炮彈最大攜帶量只有36發,也不適合進攻。


在蘇軍第41坦克師損失的22輛KV-2坦克,只有5輛是被敵人擊毀,而其餘17輛是因為燃料耗盡或者故障被蘇軍丟棄。因此很多時候KV-2只是用來充當火炮的碾壓機而不攜帶炮彈,獲取機動性和減少開炮時的意外。高手過招有時不是看誰的操作更厲害,而是看誰犯錯的幾率更少。從這點來說,KV-2只適合做安靜的美男子,“灰熊”可以以逸待勞,等待撿漏的機會。

KV-2的能力值一直很穩定,在各個型號中,只是進行炮塔的微調,而“灰熊”從初型產品開始就不是個成熟的作品。KV-2的性能在“灰熊”的前期型號佔有優勢,而“灰熊”一直在進行“魔改”。


梓蕤


KV-2重型突破坦克是在KV-1重型底盤基礎上研製的重型火力支援戰車,灰熊(Sturmpanzer 43/Sdkfz 166 Brummbar),突擊炮是在IV號中型坦克底盤基礎上研製的突擊炮,兩者都裝備6英寸(15cm)級別口徑的主炮,所以比較一下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首先看主炮,灰熊裝備的是在11倍徑的sIG33型15cm重型步兵炮基礎上改進的StuH43型12倍徑主炮,配備高爆彈,煙霧彈,破甲彈和混凝土破壞彈(半穿甲彈),sIG33發射38千克重高爆彈時初速240m/s,StuH43如果確實增加了實際倍徑的話,初速當在260m/s左右,而KV-2配備21.3倍徑的M10T坦克炮,該炮直接使用M1938(M10)榴彈炮身管,使用一號裝藥發射40千克混凝土破壞彈時初速可達457m/s,使用全裝藥的話初速會更大,可能在500m/s上下,所以從火力上看,KV-2的火炮炮口動能大的多(差不多接近4倍),所以同等距離上半穿甲彈侵徹力也要強得多,但是灰熊的高爆彈裝藥多一些(8.3千克對5.5-6.8千克),爆炸力也強一些。另外,StuH43和M10都配備有破甲彈作為反裝甲主力彈種,所以從火力上說,KV-2要比灰熊強一些,尤其是在雙方最主要的任務——破壞堅固工事方面,KV-2要要強於灰熊。



再看防護,灰熊正面裝甲100毫米,戰鬥室帶小傾角,KV-2正面110毫米,炮塔帶小傾角或不帶傾角,正面防護上說兩者半斤八兩,但是側後防護上,KV-2有大約60-75毫米厚度,而灰熊則薄弱的多,後部防護只有大約10毫米,所以防護方面,KV-2有一定優勢,更適合衝鋒陷陣,而灰熊則更適合提供直瞄火力支援。



當然,從機動能力上看,28噸的灰熊雖然也顯得笨重,但是比起52噸的KV-2還是要輕盈一些,雖然兩者功重比相差不大,但是灰熊最大公路速度能跑到40km/h,最大公路行程可達210km,而KV-2最大公路速度只有28km/h,最大行程只有140km,所以從機動能力上,灰熊略勝一籌。



綜合而言,不考慮可靠性和維護性因素,單從作戰能力來說KV-2強於灰熊,畢竟來說,KV-2接近兩倍的重量也不能全浪費了吧……


DDG的老船塢


這個沒有什麼可比性,正如標題上很明白的寫出了“突擊炮”和“坦克”的區分,這二者的戰術功能是不一樣的,都有各自不同的職責定位,真對比起來與“騎兵炮兵單挑哪個更強”這種問題是一個道理。

“突擊炮”是不同於“坦克”的單位,他們如果按照現代的定義來看,屬於比較初級的“步兵戰車”地位,是一種部署於前線步兵的直射炮兵單位,與“坦克”這種裝甲兵序列是兩碼事。

“灰熊”就是典型的突擊炮,它的正式名稱是“SturmpanzerIV ”,或者“4號突擊坦克”,被德軍定義為“重型步兵支援車輛”,主要責任是“輔助步兵摧毀敵方堅固工事和建築單位,並在必要時為前線提供支援火力。”有時候它們還會被開上街充當巷戰單位,拆屋拆牆攻擊火力點。

基於4號坦克底盤的“灰熊”是德軍的一種技術發展車型,其原型來自於3號坦克底盤改造的StuG33,而且許多被利用的4號底盤就是回收車和翻修車體,打一開始就是種側重前線支援炮擊的炮車。早期型號的“灰熊”曾經在東線與蘇軍的T34遭遇,被擊毀了20輛,取得的戰果不詳。

隨後的中期型號和晚期型號的“灰熊”主要進行的改進都是防禦上的,包括增加了裙板、降低了車高、添加反磁性手雷的貼層、使用更好的4號H和J型底盤等等,有些突擊坦克還被作為4號坦克部隊的指揮車使用。不過大部分的“灰熊”裝備的都是突擊炮部隊,比如216、217、218、219突擊炮營。

我們看待“灰熊”突擊坦克的時候,不妨參考另外兩個東西——4號突擊炮和4號坦克殲擊車。

這兩種武器與“灰熊”這種“4號突擊坦克”其實可以看做是同種產品;德軍為了彌補前線三號突擊炮的缺口,採用大量的4號坦克代替3號坦克底盤,生產出許多4號突擊炮。而經過整體調整設計,裝備75mm PaK 39 L/48的則形成了4號坦克殲擊車。“灰熊”無非是另一種裝備150mm StuH 43 L/12榴彈炮的衍生品而已,它的炮不具備坦克殲擊能力(硬拿口徑欺負人也可以),主要是輔助步兵做榴彈炮用。

而KV2則是一種曾經令德軍十分無奈的變態坦克,裝甲厚重,車體高大,口徑正義,除了可靠性實在太垃圾以外,幾乎沒什麼大毛病。做防禦戰用途時,KV系列坦克最常上演的就是“一夫當關”的戲碼,讓無數德軍頭痛欲裂。而進攻戰時,蘇軍坦克手面對修不好的KV也是頭痛欲裂,許多KV在機動過程中乾脆就給扔掉了。

可以說“灰熊”的150mm榴彈炮根本拿KV2沒轍,為什麼呢?曾經德軍第6裝甲師與蘇聯第2坦克師在戰爭初期懟過一次。第41裝甲軍軍長萊因哈特中將回憶:蘇軍的KV坦克能面對150mm榴彈炮的100米直擊,只停了一會兒便繼續作戰。我軍的38T和4號坦克根本拿這些怪物沒轍,被像骨牌一樣擊倒。

這一戰KV坦克摧毀了40輛德軍坦克,以及40多門火炮,實際上許多KV坦克連炮彈都沒裝,他們接到的命令只有一個——用履帶去碾了德國人!

後面的比薩河橋頭堡之戰更是載入史冊,一輛KV2單車當關,阻截德軍第6裝甲師整整48小時不得寸進。德軍動用了坦克、反坦克炮、工兵爆破等各種招數,最後不得已拖來88mm炮轟擊,好不容易才幹掉了這輛KV2,自己也是損兵折將。

毫無疑問“灰熊”遇到KV2不會有好果子吃,傾向對步兵而非反裝甲的4號突擊坦克很難真正威脅到KV2,倒不如派輛黑豹或者虎式更容易敲掉它。相反KV2的M-10 Model 1938/1940炮卻能把“灰熊”炸上天。後者唯一的優勢是機動能力,大部分KV2都不是死於戰損,而是機械故障趴窩或者陷入地形卡死,油料耗盡被拋棄的也不少。

在作用上,蘇軍的KV坦克無疑與德軍後期那些變態的鋼鐵巨獸起到了差不多的作用,他們在戰爭最難熬的關頭延緩了敵軍的突擊速度,居功至偉。但一旦進入機動作戰,便只能是被拋棄的結局。“灰熊”卻不一樣,它的功能性上比較完善,可攻可守,甚至能伴隨4號坦克一同行動,更加適合部隊的裝備和使用。


所以,灰熊和KV2哪個更“強大”,以老王之見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它們一個是“突擊炮”,是步兵武器,一個是“坦克”,是裝甲兵的武器,比較起來畢竟是很奇怪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