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希特勒指定海軍元帥鄧尼茨繼任元首,而不是戈林呢?

聼訁兌


中國古代關於皇權的繼承問題,是有一定的政治規矩的,其中重要的一條便是:“我可以給,你不能要”。作為第三帝國的獨裁者,希特勒頗具君王“氣質”和作風,而納粹內部法定的繼承人和二號人物戈林,就是在納粹德國崩潰前夕,犯了如此非常幼稚的錯誤,最終也沒能以德國總統的身份站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上,他真應該多學學中國歷史。

(鄧尼茨)

眾所周知,納粹內部最初規定的繼承人選是希特勒的副手赫斯,然而這廝逐漸發現,他對內工作不如希姆萊,對外戰爭不及戈林,面對納粹德國在二戰初期的高歌猛進,深有插不上手幫不上忙力不從心的感覺,這必將影響他的接班人地位。於是頗具危機感的赫斯琢磨來琢磨去,決定幹一票驚世駭俗的大事情出來,既給希特勒分憂,又能證明自己的能力。

1941年5月10日,蘇德戰爭爆發前夜,赫斯在未通知納粹高層的情況下單槍匹馬飛往英國,企圖憑藉一已之力,說服英國與希特勒談和然後共同對付蘇聯,從而使德國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顯然,赫斯同學過於天真了,堅持抵抗的英國人毫不客氣,把他秘密關押起來,於是這個接班人事實上不復存在了。



(戈林)

1941年6月29日,經過多方考慮,希特勒簽署一項命令:如果希特勒死去,戈林將成為他的繼承人;如果元首不能視事時,戈林將代表他。這算是正式確認了戈林的繼承人身份,當然,他的競爭者希姆萊和後起之秀鮑曼,也一直對這個位置虎視眈眈。

戰爭打到1945年4月20日時,蘇聯紅軍已基本完成對柏林的包圍,希特勒堅持留在總理府地下室負隅頑抗,於是當天夜裡,慶祝完元首生日快樂之後,大批納粹要員撤離德國首都,其中包括戈林和希姆萊,逃命之際,戈林還不忘帶上大批金銀珠寶,他的目的地是上薩爾斯堡。



希特勒在最後的幾天裡已處於近乎癲狂的狀態,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曾經對凱特爾和約德爾講了許多語無倫次的佈署,談到戈林時,他曾經指望戈林率領軍隊在德國南方繼續抵抗,前兩者直白的告訴他,沒有一個德國士兵會為戈林而戰;希特勒又談到:“至於說到談判,戈林能比我搞的更好些”,約德爾把這句話轉述給了空軍參謀長科勒將軍,科勒又親自飛往戈林身邊進行彙報,終於釀成一場鬧劇。

戈林想當然的認為,希特勒即將決定死去,這句話意味著要把權力移交給繼承人,於是經過跟顧問們的緊急磋商,在認真研讀了1941年那份命令的“法律解釋”後,他於4月23日給希特勒發了一封小心翼翼的電報:

“請問您是否同意我根據您1941年的命令,馬上接管帝國的全部領導權?如果在今晚十點鐘還沒有在您那裡得到迴音,我將認為您失去行動自由,我將為了國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採取行動。。。”

(鮑曼)

然而電報落在了政敵鮑曼手中,他故意先行扣壓文件,等到希特勒情緒激動時順勢呈遞,聲稱這就是戈林的最後通牒,完全不明所以的希特勒閱後怒不可遏,他大罵戈林:“我早已經知道他完蛋了,他腐化和吸毒”,在鮑曼的慫恿下,希特勒當即口授一份命令:宣佈戈林犯了“叛國罪”,理應處死,姑念長期效勞,可免一死,解除全部職務。

鮑曼在拍發時又私自加註了責成當地黨衛隊逮捕戈林的命令,於是1945年4月24日凌晨,第三帝國唯一的“帝國元帥”戈林就成了階下囚。

(希特勒與赫斯)

又過了三天以後,揹著希特勒通過瑞典試圖與西方談和的希姆萊,因事件敗露,也被解除一切職務。

在收拾完兩個試圖取而代之的兩個老部下後,希特勒決定自殺並口述遺囑,他將戰爭的失敗完全歸咎於德國陸軍的軍官團,他諷刺道:“希望我們的陸軍軍官們將來像我們的海軍那樣,把決不放棄一城一地看作榮譽攸關的問題,尤其重要的是,指揮官們必須至死也要忠誠地克盡職守”,同時宣佈將戈林和希姆萊開除出黨。

(希特勒和希姆萊)

希特勒最後認為,陸軍、空軍和黨衛隊的將領們都背叛了他,使他喪失了勝利,那就只剩下海軍還看著順眼了,因此決定:“我任命鄧尼茨海軍元帥為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在他擬定的鄧尼茨政府名單中,戈培爾將出任總理,鮑曼為黨務部長和遺囑執行人,4月30日,希特勒自殺。

然而僅僅五天之後,新任納粹德國最高統帥鄧尼茨(不再稱為元首),即命令新任海軍總司令弗雷德堡上將,向艾森豪威爾接洽投降,時間定格在1945年5月5日。


度度狼gg


因為希特勒早就不再信任戈林,如軍備部長斯佩爾、希特勒的秘書馬丁•鮑曼和副元首赫斯,都比戈林得寵。雖然戈林還是德國的空軍總司令和國內經濟計劃總負責人,但實際上,他早已被架空了,戈林對此也心知肚明。

4月20日,參加完希特勒的生日聚會離開柏林地堡後,戈林於22日躲進他於上薩爾茨山的別墅裡,起草給羅斯福總統、丘吉爾首相和艾森豪威爾的和談信件。在此之前,戈林和希姆萊等人,都各自謀劃與盟軍媾和,希特勒也對此心知肚明。

早在1941年,在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後一週,希特勒發佈命令,一旦自己遭遇不測,戈林將成為德國的國家元首。因此,已經擬好和談信件的戈林,向希特勒發了一封電報,詢問1941年的命令是否有效,與盟國的和談大局是否由他以元首的身份來主持。

戈林在電報中還說,如果在23日晚22點以前沒有收到希特勒的答覆,他會認為元首已失去了自由或行動能力,他會按1941年的法令自動接管德國,開始履行元首職責。接到電報的希特勒大怒,認為這是戈林在逼宮,是不可饒恕的背叛。

希特勒立即派人專程前往,逮捕了戈林及其家人和隨從人員。他又在自殺前的遺囑中,解除了戈林在納粹黨、政府和軍隊的所有職位,宣佈他為叛國者。希特勒,還指責無能的戈林,導致了德國空軍的失敗,從而導致了德軍的最後失敗。

然後,希特勒宣佈,鄧尼茨為自己的接班人。鄧尼茨是德軍“狼群戰術”的發明者,曾重創盟軍在大西洋的海上運輸線。但作為職業軍人,鄧尼茨對國家絕對忠誠。反對任何形式的媾和,認為那是極為不恥的背叛。

1945年1月,在德國失敗已成定局、東普魯士全部被蘇軍包圍、城鎮一個接一個被蘇軍佔領的情況下,鄧尼茨還下令實施了“漢尼拔行動”,將這一地區最後的海軍力量,用於撤出德國士兵和普通百姓。

鄧尼茨在向海軍下達任務時說,“拯救東部的人民,接他們回家,仍然是我們的作戰部隊需要執行的最重要的任務。如果我們不能保住他們的家園,那麼,我們至少應該保住他們的性命。”鄧尼茨有3個孩子,兩個兒子都加入了德國海軍潛艇部隊,二戰中均死於海戰。

“漢尼拔行動”於1月23日正式開始,持續了15周。鄧尼茨調集了1080艘各種民用和商用船隻,加上德軍海軍剩餘的力量,在英國空軍和蘇聯空軍的持續轟炸之中,在蘇聯潛艇的虎視眈眈之下,橫跨波羅的海,共撤出德國士兵近40萬人,普通百姓共90萬人。


世界真的很大


希特勒和戈林在1945年的齷齪眾人皆知,在此不做贅述了,總之就是希特勒對戈林的不作為早已忍無可忍,再加上戈林急於掌握權力發了那一封著名的試探性電報,從而徹底惹怒了希特勒失去了繼承人資格。



其實,希特勒在戰爭的最後註定不會傳位給戈林,原因很簡單後者是一個腐敗無作為的領導者,他不可能帶領窮途末路的第三帝國繼續抵抗,戈林依託瑞典王室尋求與西方和解的小動作希特勒是心知肚明的,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希特勒考慮的繼續抵抗,因此不可能讓一心求和的戈林接班。


那麼為什麼是鄧尼茨呢?這位在1943年一月才升任海軍元帥和司令的新人,任誰都想不到能成為元首的繼承人,在今天看來希特勒之所以選中他應該是因為鄧尼茨手中的海軍是第三帝國的最後力量,只有鄧尼茨有能力團結一幫力量繼續抵抗。

1945年希特勒自殺之時,地處歐洲腹地的德國已經基本被盟軍攻佔,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作為陸軍的最後家底龜縮在捷克境內,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巴伐利亞地區實際上已經被美軍佔領,戈林被黨衛軍逮捕後不久即被美軍俘虜就是很好的證明。這個時候在德軍控制之下的佔領區就只有丹麥、挪威荷蘭以及德國在日德蘭半島上的領土,而這裡也是海軍力量的聚集之地。



希特勒肯定也認識到,陸軍和空軍早已經被打垮了,只有盤踞北方一隅之地的海軍有實力繼續抵抗,他寄希望於元帥鄧尼茨依託北歐土地繼續抵抗,因此火速確立他為繼承人。而代表空軍的戈林、代表陸軍的凱特爾或者代表黨衛軍的希姆萊都成了光桿司令,讓他們當元首除了投降基本沒有別的選擇!


利刃巨透社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曾經指定過三次接班人,第一次指定的是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第二次是黨衛軍領袖希姆萊,第三次才是海軍元帥鄧尼茨,第三次選擇鄧尼茨的原因,戈林已經不受希特勒信任和鄧尼茨對希特勒十分忠心,讓希特勒可以放心的把政權交給他。

戈林在1940年的不列顛空戰中,讓德意志空軍大受打擊,不僅沒有用空軍力量打擊英國,讓英國屈服還導致了德國本土被襲擊,戈林元帥曾經在全國人民面前莊嚴宣誓,一顆炸彈也不會飛到德國北部的一個小鎮魯爾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英國轟炸機轟炸了柏林,在炸彈投下,大火燃起來的時候,第一個趕到的是柏林的煤氣管道公司,戈林在納粹黨內的地位便不復從前,再加上最後納粹德國馬上即將失敗,希特勒在柏林堅守的時候,戈林給希特勒發電報,說希望讓希特勒把政權交給戈林,希特勒勃然大怒,認為這是對他的背叛,所以戈林是不可能接任的。




而鄧尼茨被宣佈為接班人一方面是對希特勒極為忠心,在納粹黨內有威望,也有能力,連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德國的戰爭中陣亡,他實際上從未加入過納粹黨,但仍然被希特勒授予納粹的榮譽黨員,甚至在納粹德國戰敗後,他被判處了十年監禁在出獄後仍然大力宣傳納粹精神,希特勒也很信任他,同時希特勒手下也沒有什麼其他人可以擔當重任了,空軍元帥戈林已經不被希特勒信任,而文官裡賓特洛甫在黨內又沒有什麼實際權利,最重要的是他沒有軍權,在權利有劇烈變動時,希特勒希望有一個是軍權的人來穩定住政權,此時也只剩下了即對自己忠心耿耿,又有實際軍權的海軍元帥鄧尼茨了。



而當他被宣佈為接班人時,納粹德國馬上就要戰敗,最重要的戰後政府的組織工作,丘吉爾也有意讓鄧尼茨組織政府並表示對這個臨時政府的承認,讓他全權代表納粹德國進行戰後的相關安排,雖然最後由於蘇聯的強烈不滿,和美國的暗箱操作,他最後還是還紐倫堡軍事法庭逮捕並被被監禁,當一個美國將軍來拘捕他時問他有什麼話要說的時候,鄧尼茨悲傷的說:每一個字都是多餘的。


1956年十月一日鄧尼茨被釋放,居住在西德直到1980年去世,也是納粹德國28個元帥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無花臺


作為德國空軍總司令的戈林元帥早年也是希特勒的忠實信徒,但是因為戰爭中後期盟軍對德國的一系列戰略轟炸而德國空軍卻不能有效抵抗,因此受到希特勒的冷落。就在納粹德國首都柏林四面被圍、大禍臨頭之際,戈林企圖與盟軍方面取得聯繫。因為機事不密被希特勒發覺,於是被冠以“叛徒”的罪名解除了一切職務並且監禁。因此,戈林不可能被定為希特勒的接班人。

至於鄧尼茨德國海軍總司令兼陸軍北方部隊總司令,戰爭爆發前還只是一個准將,資歷遠不及戈林、希姆萊、戈培爾這些資深納粹大佬的小人物為何能被希特勒指定為接班人,還是有一些說法的。

用希特勒自己的話說就是:“德國陸軍沒有執行我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命令,空軍和黨衛軍的領導人戈林、希姆萊都背叛了我,只有海軍能夠信任。”於是在他臨死前,簽署了處理身後遺產的遺囑,任命鄧尼茨為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卻不是最高統帥,戈培爾擔任總理。

匪夷所思的是,就在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行將就木時,在柏林的地下避彈室內,戈培爾等人居然還在爭權奪利。鄧尼茨的委任狀下達時,他本人並不在柏林,不知道希特勒自殺的消息,實際上由戈培爾一夥掌握著大權。戈培爾的如意算盤是,如果自己能夠通過和蘇軍達成一個體面的和談結果,那麼就不必讓希特勒的遺囑生效。反過來,則馬上通知鄧尼茨宣佈希特勒的遺囑,把向蘇軍投降的責任和戰後一系列爛攤子全推給鄧尼茨。實際上希特勒立遺囑也是和戈培爾有同樣的考量。未來鄧尼茨政府的所有成員幾乎都是希特勒指定的,鄧尼茨名義上雖然是總統,確實個標標準準的替罪羊。

果然,當蘇軍拒絕戈培爾提出的停火條件後,戈培爾馬上向鄧尼茨宣佈希特勒的遺囑,並且告知希特勒自殺的真相。而他自己則在做完這一切後也自殺身亡。接受希特勒遺囑的鄧尼茨沒有回到柏林,而是在距離美英盟軍不遠處的弗倫斯堡重組政府,並且以武裝部隊總司令的名義向所有德軍下達停止抵抗的命令,隨後開始與盟軍談判。

戰後,鄧尼茨還是被作為戰犯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大將軍威武K


為什麼希特勒遺囑指定鄧尼茨而不是戈林,原因就是一個,納粹德國土崩瓦解之際,戈林跑路了,惱羞成怒的希特勒開除戈林的黨籍,解除了一切職務,並以叛國罪下令懲治戈林,然後從一堆爛泥裡揪出了還算乾淨的鄧尼茨出任元首。

戈林,第一個元帥,唯一的帝國元帥,最高級別大鐵十字勳章,曾經的接班人,最親密的夥伴在最後時刻背叛希特勒。

戈林是德國王牌飛行員出身,從啤酒館暴動開始,一步步協助希特勒掌控德國,在過程中戈林也表現出了絕對的才華與忠心,先後歷任德國經濟部長,普魯士總理,空軍司令等職,等於說在二戰前戈林對德國經濟建設、軍政發展有出色貢獻,跟希特勒成為了最親密的夥伴,戈林也是二戰爆發前1935年就被封為空軍元帥,是希特勒封的最早元帥,二戰時希特勒先後封了20多位元帥,而戈林更進一步,封為帝國元帥,凌駕於各元帥之上,並在1941年被指定未來接班人。

戈林最後是投降了美軍,以戰俘身份受審,被判處絞刑,在行刑前一晚自殺。

但二戰後期,特別是蘇德戰場德軍連連失利後,希特勒把很大責任怪在戈林頭上,認為他的空軍對前線補給嚴重不足,同時北非戰場的敗退也是空軍補給不足,隆美爾同樣對戈林恨之入骨,而戈林只想著撈錢,軍事上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讓下屬擔責,先後有空軍一級上將烏德特自殺,德空軍總監耶匈尼克自殺,希特勒對戈林怨言越來越多,在政治和權力上戈林也逐漸被邊緣化。

鄧尼茨,狼群戰術創立者,1943年封海軍元帥。

1945年4月20日戈林參加了希特勒的最後一個生日後,消失了,準確的說躲起來了。那時候美國總統羅斯福死了,希特勒認為是個媾和的好機會,令戈林為代表與盟軍談判,此時的戈林知道納粹德國大廈將傾,為了自己逃脫戰後處罰,私下與杜魯門、丘吉爾等人暗中聯絡,對希特勒的命令棄之不顧,所以希特勒在最後時刻解除了戈林所有職務,開除黨籍,下令逮捕戈林,同時任命格萊姆為空軍元帥接替空軍司令的職務。

其實希特勒選他接班人,選對了,鄧尼茨是堅定的執行者,但希特勒沒給他時間,1945年5月7日鄧尼茨宣佈全布投降。

1945年4月30日,蘇軍攻佔了國會大廈,一切化成灰的希特勒決定自解,他留下遺囑令海軍元帥鄧尼茨為接班人,班子成員有堅持焦土政策的戈培爾、希特勒秘書馬丁·鮑曼等人。其實鄧尼茨和希特勒沒有多少交集,兩人從沒私下見過面,只在公開場合碰過頭,但希特勒選定鄧尼茨原因是,鄧尼茨有戰功,在軍中有威信,幾個兒子都戰死了有忠心,在軍國主義的德國可繼承希特勒的意志,更重要一點鄧尼茨很乾淨,沒有參與政治鬥爭,這是希特勒在後期最討厭的,像希姆萊這樣上竄下跳的,希特勒第一個把他排除在外。


圖文繪歷史


先說一下,為什麼沒有讓戈林接班?二戰前,戈林的空軍本來是歐洲一霸,也曾在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但隨著戰爭的繼續,德國空軍越來越走下坡路。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會戰,戈林曾信誓旦旦地向希特勒保證:德國空軍會保證給包圍圈裡的德第6軍團提供充足的補給,結果根本沒做到。此舉導致戈林在軍中威信掃地,並逐漸失去希特勒的信任。

希特勒自殺前,戈林又不識時務地要求元首把權力移交給他,導致希特勒勃然大怒,命令黨衛軍把戈林逮捕了起來!

再說說鄧尼茨為什麼能接班?第一、相比於德國的空軍和陸軍,希特勒對德國海軍印象比較好,第二、鄧尼茨發明的潛艇“狼群戰術”,曾在海戰中立下很大戰功,第三、鄧尼茨是平民出身,不像很多陸軍高級將領,動不動就在姓氏前貫以“馮”之類的普魯士軍事貴族。希特勒自己是平民出身,討厭貴族。

有此幾條,希特勒臨死之前,就指定了海軍總司令鄧尼茨為接班人。不過,此舉倒是把鄧尼茨本人嚇了一大跳,他萬萬沒想到: 元首會對他如此垂青!

但是,面對希特勒留下的爛攤子,鄧尼茨這位“新元首”除了投降之外,事實上也沒啥活兒可幹。接任“元首”不到九天,鄧尼茨所代表的德國新政府就向盟國無條件投降了。



臨時客


方圓論壇觀點!

其實一直以來戈林都把自己當做是希特勒的繼承者,而希特勒本人也曾指定戈林為接班人。重點來了。這裡只是指定了接班人而已。就好像中國古代皇帝立太子一樣。只是先給你給你個名分。至於最後成與不成還得看具體情況。而黨衛軍的總領袖希姆萊也一直對希特勒的繼承者這個位置十分的嚮往。並且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唯獨對政治絲毫不感興趣的鄧尼茨卻最終被選定成為元首。按理說鄧尼茨是不可能跨越他們兩人擔任元首的。但實際上希特勒的決定還是英明無比的。


我們先說戈林。戈林是一個戰鬥英雄出身,做為德國一戰中的王牌飛行員,戈林有著擊落22架敵機的輝煌戰績。一戰後戈林就加入了納粹黨,並且還參加了著名的“啤酒館政變”但也因此負傷。在治療期間他一直依靠嗎啡來緩解痛苦。最後嗎啡上癮,從一個人家人愛的戰鬥英雄變成了一個大肚便便的癮君子。

納粹黨在德國掌權之後,希特勒登上德國總理寶座,他任命戈林做為不管部部長,後來戈林又親手組建了蓋世太保。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可以說戈林是希特勒親密無間戰友,也是希特勒最中是的追隨者。直到後來德國組建空軍,戈林擔任空軍司令開始,戈林開始規劃自己的空軍王國。在德國空軍系統可謂是說一不二。但是也正是由於戈林的獨斷專行導致他和希特勒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真正使希特勒對戈林徹底失望是從“海獅計劃”前夕德國轟炸英國開始。希特勒曾放出豪言“以空軍這把鑰匙打開英國防禦之大門。”而且戈林也信誓旦旦的和希特勒保證可以乾淨漂亮的解決戰鬥,讓英國人見識一下德國空軍的厲害。戈林也有囂張的資本。因為當時德國不管是飛機的質量還是數量都要比英國要多。而且自從開戰,空軍都是戰無不勝的。但正是由於戈林的輕敵,再加上一些機緣巧合,導致海獅計劃前期失敗,英國以弱勝強戰勝了德國,希特勒無奈宣佈推遲海獅計劃。也正式由此可是希特勒開始越來越排斥戈林。認為他已經開始墮落,失去了戰鬥的意志。也逐漸疏遠戈林了。最後戰爭後期戈林曾要求希特勒授權他掌管國家,並建議和盟國談判,希特勒十分憤怒,認為遭到了戈林的背叛,也隨即解除了戈林的職務。



而希姆萊則更加叫希特勒失望。希特勒之所以信任希姆萊是因為希姆萊也是一個堅定的反猶太主義者。他所控制的黨衛軍多數時候都是幹著屠殺猶太人的勾當,而希姆萊和戈林也是斗的不可開交,為了就是爭奪希特勒繼承人的身份。希姆萊文化程度有限,經常被戈林笑話他是養雞場場主。希姆萊不是一個堅定的人,向戈林,希特勒等納粹高層,基本上都是以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而希姆萊在戰爭末期曾經想和英國談判,但被發現後剝奪了一切職務,在希特勒看來希姆萊就是赤裸裸的背叛。所以根本就不可能選擇他做繼承人。



卡爾·鄧尼茨。曾經英國海軍的噩夢。他也是“狼群戰術”的發明者。鄧尼茨的簡歷我就不過多贅述了,著重講一下為什麼希特勒會選擇他做為繼承者。可以說希特勒任命鄧尼茨成為繼承人的事情發生的十分突然,事先並沒有和鄧尼茨有過任何溝通。在鄧尼茨看來,希特勒是認識到了德國失敗已成定局,想找一個軍人來結束戰爭。鄧尼茨掌管德國之後就開始和盟國談判投降事宜。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擔任希特勒的繼承人是因為德國裝備部部長施佩爾的提議。



當時的德國已經是大廈將傾,原本的繼承人戈林和希姆萊都私下和盟國談判,被希特勒認為是恥辱。而其他人要麼是文人不懂軍事,要麼就是陸軍互相不服氣,希特勒需要一個忠心有能力的人來實行“焦土政策”也就是帶領德國繼續抵抗下去。但顯然鄧尼茨誤解了希特勒的意思。不過也正是因為鄧尼茨的緣故德國才能免受更多的戰亂之苦。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因為戈林背叛了希特勒。

4月23日,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戈林在貝希特斯加登向希特勒發了一封電報,希望希特勒能夠授權他掌管國家一切事務,並建議與盟軍進行談判。希特勒惱羞成怒,將之此視為最嚴重的叛國罪,決定解除戈林的一切職務。

同時希特勒還下達密令,一定要處決戈林。

由此,戈林當然不可能成為接班人了。

雖然希特勒任命了新的德國空軍司令,但當時德國空軍其實已經完蛋了,整個柏林都在蘇軍炮火封鎖之下,飛機無法起飛降落。而且又有戈林叛變的影響,希特勒也無法信任空軍。

至於陸軍,希特勒認為陸軍將領都是懦夫,只會拉他的後腿,對他們很不信任,當然也不可能任命凱末爾之流接班。

而希特勒非常信任的戈貝爾博士,他擅長宣傳和行政,可以成為政府總理。但戈培爾不同軍事,無法指揮德軍,不能成為軍方的領袖。

本來希特勒認為希姆萊很合適。希姆萊對希特勒非常忠心,也領導過武裝黨衛軍,非常適合。

然而,4月30日,鄧尼茨收到了從帝國總理府用海軍絕密電碼拍來的一份電報:“新的背叛活動正在進行。根據敵臺廣播,帝國領導人希姆萊已通過瑞典向盟國提出投降。領袖指望您飛快而果斷地處理所有叛逆者。”署名者是希特勒的秘書馬丁·鮑曼。

由此,希姆萊也被排除了。

剩下唯一合適的人選,就是鄧尼茨了。

鄧尼茨是個非常職業的傳統軍人,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鄧尼茨對希特勒或者說德國元首是非常忠心的,認為軍人絕對不能背叛國家。

在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被陸軍軍官們刺殺。事件發生後,作為一個軍種總司令的鄧尼茨大感震驚,明確表示反對。20日晚他對海軍發表了廣播講話,在講話中明確表示反對這次謀刺行動,他認為德甲軍人目前最迫切的任務是抵禦外來之敵。為了使海軍保持有對付外來之敵的戰鬥力,他果斷下令逮捕海軍中的每一個動搖者。他認為,為進行這場戰爭而維持他們的團結和戰鬥力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由此,鄧尼茨也受到希特勒的信任。

1945年4月30日當晚6點,鄧尼茨回到普倫自己的駐地,副官又拿給他一封從帝國總理府用海軍絕密電碼拍來的遺囑電報,內容是這樣的:“鄧尼茨海軍元帥:領袖任命您,海軍元帥先生,為他的繼承人,以代替前帝國元帥戈林。書面的委任狀現在在途中,您必須立即採取適應當前形勢需要的一切措施。”署名者還是希特勒的秘書馬丁?鮑曼。

作為職業軍人,鄧尼茨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可怕的任命。誰都知道,德軍已經瀕於崩潰。

希特勒在自殺前,希望政府領袖戈培爾領導政府、軍隊領導鄧尼茨領導軍隊,繼續和盟軍作戰,直到山窮水盡。

但希特勒自殺的時候,其實德國已經山窮水盡了。

戈培爾在5月1日自殺,鄧尼茨成為行將崩潰的第三帝國唯一的代表。

當時德國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任何可能,國土其實已經被盟軍佔領。

1945年5月7日,鄧尼茨授權弗裡德堡、凱特爾、史託普三名來自海陸空三軍的將領在柏林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在紐倫堡審判中,鄧尼茨被判處10年監禁。

鄧尼茨是個意志堅韌的人,他在監獄中堅持運動和讀書,認為自己只是履行軍人的義務。

。英國記者評論道:“海軍元帥鄧尼茨一直沒有後悔的表現,他仍然是施潘道最危險的人物。”

1956年10月1日,鄧尼茨被釋放,居住在德國北部的一個村子裡。

1980年12月24日,鄧尼茨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


薩沙


戈林有幾個罪過。

一是貪汙腐敗。二是戰爭中表現不足。三是後期企圖與英美達成停火協議。

尤其最後一點是希特勒不能容忍的。德國國防軍裡面陸軍就曾有高層企圖謀殺希特勒,多疑的希特勒自然就選海軍出身的鄧尼茨做自己的政治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