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流浪地球》背後的區塊鏈隱喻

【插畫】《流浪地球》背後的區塊鏈隱喻

大年初一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上映就陷入熱烈的討論。根據劉慈欣原著改編的這部電影,在取得票房成功的同時,也被譽為“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科幻電影”、“里程碑”。

【插畫】《流浪地球》背後的區塊鏈隱喻

這部影片是一首人類在宇宙中生存鬥爭的史詩,講述了為了躲避太陽老化產生的“氦閃”,人類給岌岌可危的地球安裝了上萬座巨大的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年邁的太陽,飛往最近的恆星,以求延續人類文明的事件。

原著作者劉慈欣也從科幻網紅成為大眾網紅。劉慈欣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其實我們的科幻發展到這一步,並不是因為科幻本身,它是大環境決定的。中國現在最強的感覺是未來感,這種未來感就是未來給人的吸引力,順理成章,它就促進科幻小說、科幻文學的繁榮。

【插畫】《流浪地球》背後的區塊鏈隱喻

作為科幻小說作者,劉慈欣也非常關注前沿技術,包括正在發展的區塊鏈技術。劉慈欣認為區塊鏈是一個很有科幻色彩的題材,技術通過這種方式去影響經濟,甚至產生巨大效應,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流浪地球》的科幻體驗帶給人們未來感,正如劉慈欣的感嘆:區塊鏈技術,本身就帶有科幻色彩,或許已經走在了科幻的前面。劉慈欣的《三體》中,三體人能夠互相讀取對方的思想,所有信息全部透明化公開化。每一個個體都是天生的節點,這恰恰就是區塊鏈中的“去中心化”。

【插畫】《流浪地球》背後的區塊鏈隱喻

就像《流浪地球》裡的世界聯合政府,雖然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去建立,但其“去中心化”“智能”等特性,卻與區塊鏈技術達到了很高的契合度。

【插畫】《流浪地球》背後的區塊鏈隱喻

目前來看,區塊鏈是比科幻更小眾的東西,但我們仍然需要抬頭仰望一下這個新的世界,因為它可能跟宇宙和太空一樣,代表了人類未來需要探索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