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当我买了第一架徕卡时,

它变成了我眼睛的延伸”。

——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提起街拍,人们总能联想到布列松和他的决定性瞬间理论,以及其一生所喜爱的徕卡M6和50mm焦距镜头。

脱口秀主持人Charlie Rose曾在巴黎访问布列松,问她什么是好的照片构图,布列松毫无思考的回答:「几何图形」。

布列松的答案如此简单,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布列松在构图时会将所有的东西都考虑进去,包括主体,背景,光影…还有最重要的是,他会等待「对的时机」,也就是所谓的决定性瞬间。

下面我们会看到布列松如何运用取景窗观察人事物,以「几何图形」的特性进行构图。

1.主从关系

拍过照的人都知道,将明亮的主体放在阴暗的背景上,或是将阴暗的主体放在明亮的背中,将想要凸显的「主题」表达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只将某个对象放在突出的位置,或利用光圈全开形成奶油般的散景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如果我们将布列松的作品处理成模糊状态,还是可以清楚看到他想在照片中所表达的主体,以及主题。

拍摄时要清楚知道什么是主,什么是从,这样欣赏照片的人才知道往哪儿看。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上面这张照片的主体其实是鸽子

通常街头场景是很杂乱的,明显的主从关系就变得更重要了。听起来很简单吧?下次试试看吧。

2.寻找相似处

这是街头摄影师很喜欢的取材方式,除了画面会产生有趣的主题对比之外,摄影师也可以透过这种方式将画面中的故事性加强。

例如下面的这张照片,抱着小孩的母亲从画面中切掉了,一般我们看到这种母亲及小孩的照片会被他们的表情以及所谓的亲情吸引,但各位有没有发现这张照片中母亲的手指,小孩干枯的肋骨,手指及手臂,与后方马车轮子的骨架产生强烈的呼应?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这张照片的主体是「骨头」,摄影师想凸显的主题及故事是那个瘦弱小男孩干枯的身子。若将妈妈的脸也拍进去,观众会被误导摄影师想表达的重点,会被母子间的亲情所吸引,也许是个不错的故事,但摄影师更想表达的是因为饥荒而痛苦瘦如柴骨的小男孩。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通常在街头摄影时我们会忘了背景,而专注在前方的主题,街头上有很多线条,形状,颜色,若我们能在拍摄时也将背景考虑进去,那照片将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也会让我们的作品构图大大进步。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3.善用光影

街头摄影有着其它摄影风格没有的优势,就是丰富多元的光源。有经验的街头摄影师很善于观察光源,他们善用光与阴影的关系来凸显主题,光与暗强烈的对比,除了能将亮处的主题更凸显之外,也能强化阴影处的对象,善用光影可以让照片的层次变得更丰富。

尝试这种街头光影的运用时有个方法可以强化光线与阴影的关系,就是将光圈调到最小,然后对着亮处测光,这样能让明亮的地方与阴暗处的对比变得更强。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4.学习等待

讲到街头摄影大部分的人会想象一个摄影师带着相机不断地在街头移动,像只老鹰般飞翔着以犀利的眼神寻找着拍摄对象,其实街头摄影另一个技巧是像猎豹般的「等待」,等待对的时机,等待时间、空间都对了的时候再出手按下快门拍下决定性的瞬间。

布列松很善于捕捉那些瞬间,很多照片看了会让人产生“怎么那么刚刚好?” “布列松的运气真的很好,可以拍到那么多精彩的瞬间”之类的赞叹,这些精彩瞬间背后的秘密在于,布列松知道如何在对的地方适时等待对的人事物进入他的画面。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5.了解对角线

常听到关于「画面比例」的说法是「黄金三分法」,就是将画面切割成三等分,重点落在其中一个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布列松的作品鲜少看到这种比例,他运用的画面切割法是「重叠正方形」,就像下图一样,整个画面的比例可以切割成两个正方形,但中间是重叠的。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而且除了「重叠正方形」构图之外,他大部份作品的构图是以「对角线」的方式呈现,试着在他的摄影作品上拉一条对角线,例如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主体都落在这条对角在线。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6.结 论

街头摄影所有技巧都是要经过练习的,像是观察,构图,等待,何时按快门,盲拍的对焦,融入街头的节奏,在随机的光源下掌握最好的光圈等等等等,都是可以透过长时间的练习加强掌握度,布列松也并非刚开始摄影就能拍出那么多经典的作品,他拍了不知几万张,才能有一些让人们赞叹的作品。

街头摄影是个很迷人的摄影风格,很容易入门,但不容易驾驭。带上你的徕卡多练习吧!走上街头寻找乐趣!

跟着布列松大师学构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