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提到周星馳,往往“無厘頭”、“喜劇之王”

等等詞彙都會跟著他一起,很多人會沉迷於《大話西遊》中他以後現代主義視角重新解構的“西遊”故事,會容易傾心於他飾演的滿嘴各種黃暴段子的韋小寶、蘇乞兒、唐伯虎……但是往往在看了更多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之後,《喜劇之王》這部真正標註“喜劇”的電影,卻遠遠不像其他電影一樣,從頭到尾沒怎麼讓我笑,甚至隨著自己閱片量的增加,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也會越來越不同,越來越悲傷。

我從來不會號稱自己讀懂了任何的一部電影,同樣的,這個情節簡單、人物簡單的“尹天仇”的故事,如同那個已經攀上被“後現代”的大帽子扣著的解構權威、顛覆經典的大廈的“大話西遊”一樣,隨著自己年紀的增長和現代文明的腐蝕,你總能輕易地以各式千奇百怪的視角去理解它。

片中的尹天仇就像個幼稚的孩子,他有自己不為什麼的固執的堅持,他也有自己不怎麼樣的天資和水準,他對“表演”就有這份空洞卻執拗的熱忱,隨時隨地教人演戲、隨時隨地發揮演技,最開始的他,雖然看著卑微、看著隨和,但其實是有自己想當然的

迷之自信的。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他甚至將這種對戲劇表演理論向現場實際表演工作的轉化獨特又狹隘的理解直接帶進了表演中,給劇組的成員帶來麻煩。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想也知道,這種不分場合、不懂劇本要求,只管自己表演爽不爽、到不到位的思想,使他直接被劇組的人給踹走了,這是尹天仇第一次沒領到盒飯。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從那之後,他便進了劇組龍套待定人員的“黑名單”,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些他並不在意的“困難”所打倒,他仍舊做著平常一樣的在街坊福利會打雜看門的工作,沒事

辦辦沒觀眾看演出、教教沒正經人學的表演。

而他教的表演,被所有人都應用在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第一個人,是街坊裡的混混,尹天仇細心教導他如何表演出自己被打時的痛苦,只是這種“痛苦”,他教他藉助踩腳板的方式來表現。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結果轉頭他們一夥人就利用這種表演出來的痛苦碰瓷鄰居老太太。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第二個人就是柳飄飄,柳飄飄在成功運用了尹天仇教她要裝學生妹,可以吃芥末來流眼淚的方法之後,知道對方好像確實可以教會自己什麼,所以又來找尹天仇了。這種教導的方法,同上面一樣是藉助外物,而且柳飄飄的目的更加明顯更加功利,就是為了能成為會所裡“學生妹初戀之夜”的頭牌。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第三個人物是那個畢了業沒事閒著只能做“古惑仔”的香港大學的經濟生,結果還真的陰差陽錯讓對方成功把保護費給收到了。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穿插著這三次演技教學,尹天仇先後兩次死皮賴臉地又重新踏進了劇場,他都是在試圖抑制自己之前旺盛的表演慾望,以個人理解的方式去迎合導演、迎合劇組,也就是導演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不喊CUT不能停。

第二次是杜鵑兒腳上趴了個蟑螂,大家撲上去誤把裝“死屍”的尹天仇給痛扁了一頓,第三次是他安靜地等待導演喊ACTION,讓火苗在他的雙臂上燃燒了長達一分零七秒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當然了,這兩次他依舊沒有領到盒飯,沒領到盒飯也就算了,還被這位吳孟達飾演的盒飯大叔好一頓的羞辱:

“你想知道我為什麼針對你嗎?因為你沒資格吃這盒飯,總是自作聰明到處教人家演戲,學人說理論,教人扮黑社會,收保護費,簡直是侮辱‘演技’這兩個字!”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從那個時候開始,尹天仇就覺醒了,他漸漸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同樣是表演,別人沒學過表演,隨隨便便就能滿足導演的要求?而他教別人的表演都要通過各種外物、結果人家還都拿去騙人?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為什麼一個表演者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隨意顛覆劇本?有劇本的表演一定就是好的嗎?沒有劇本的表演又是什麼樣的呢?表演能夠成為一種工具拿來騙老婆婆碰瓷、騙嫖客買單、騙地痞交保護費嗎?

表演到底是什麼?“演”和“戲”,到底是不是必須一體的東西?

這個問題,《喜劇之王》在後幾十分鐘給了我們答案,原來那個發盒飯的大爺是個警局的臥底,他此時此刻的所有一切都需要表演,沒人喊ACTION沒人喊CUT,沒人給他寫劇本,生活本身,就是他的劇本。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表演者如果按照既定的劇本走,那就演的是“戲劇”,而像盒飯大叔這樣完全沒有劇本的“臥底”,演的是完整的“另一個人”:

你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通通需要完全貼合“那個人”的所有,所以尹天仇需要熟背餐廳的菜單、各種優惠和價碼,對於旁人來說這可能很困難,但是對於表演者即將要表演的人來說,這就是日常。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並且,電影還提升了這類型表演本身的難度:“臥底”,一個沒有NG的表演者,表演的是一段導演一喊CUT,連帶表演者本身也跟著一起喪命的“戲”。

從這個角度再回想先前尹天仇對錶演的理解:藉助外物、騙人的錢、功利目的、隨意發揮、不按套路……這一大堆,有多麼的自負而自作聰明,可笑而膚淺幼稚。

以上便是筆者摘出來的整部影片尹天仇的主線部分,這段“表演”和“戲劇”的割裂,可以說將周星馳個人對於表演的理解提升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於電影本身,一部叫做“喜劇之王”的電影,卻無處不散發著令觀眾的心隱隱作痛的氣氛,這種感覺到底源自於哪裡?

到底何為喜劇,何為悲劇?

《喜劇之王》並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喜劇,但它雖然能引起你的悲傷,那也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悲劇,它的喜感和悲感的塑造建立在對人物客觀化、正劇化的讀解上,它沒有如一般電影一樣踐踏社會底層人物的喜怒哀樂,張揚社會主流文化價值,《喜劇之王》的鏡頭,正正是對準了這些小人物。

圍繞著成天跑劇場的“死跑龍套的”的尹天仇漸漸領悟“表演”的真諦,周遭散圍著各個類型的小人物:四處騙錢耍威風的小混混、有學歷沒工作的業餘“黑社會”、學演技裝學生妹的霸道妓女、成天在劇場忙叨也不知在忙什麼的劇務、四處閒逛沒人管的裸體小屁孩……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雖然他們稱不上“平凡”,甚至比一般意義上的“平凡”還要卑劣個兩三等,他們平常裡總是妄圖取巧於生活經驗的藝術,佔別人家的便宜,社會大方向的進程也總不會將方向盤交給他們,但是

他們仍舊有自己的快樂,有自己的悲傷,有自己的談及生活而微笑的理由。

當知道自己的孫子沒去打架做古惑仔,而是準備要跟尹天仇一幫人合夥演出《雷雨》,你看,老太太笑得多開心啊。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當知道自己的身體沒有再一次白白付出,終於有個男人重新敢跟她勇敢地說出來那句:“

我養你啊!”,你看,柳飄飄又笑得多開心啊。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平凡且低劣的人,不敢輕言談“愛情”,就連那句類似於誓言的告白,都要以金錢能夠定義的角度去措辭。

人生總在兜兜轉轉,命運也都是溝溝坎坎,或許我們無法像無病呻吟的詩裡一樣,將我愛你的情緒書寫在雲端,但是沒什麼本事的我,遇上了沒什麼能耐的你,願意共進一餐飯,願意分攤半張床,願意將僅存的那份溫暖和尊嚴與彼此共享,便是我對你最刻骨的表白。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重回我們那個問題的探討,何為喜劇?何為悲劇?

感性點來講,柳飄飄和尹天仇大團圓的結合是個喜劇,他有情,她有意,兩個人的最終相伴滿足了觀眾對於有情人的幻想,正如各位所期待的:生活就應該是這樣,不管前路如何荊棘遍地,如何刺木叢生,我愛你,我便能跟你一起走下去。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但是,生活總不是美滿的,理性點來講,直到最後尹天仇也沒有真正踐行“我是一個演員”的開頭宣誓,他依然將最後那場真槍實彈的“戲”表演得一塌糊塗,而他本人的生活也不會因為這個電影大團圓的結局而真正由悲劇變為喜劇,他放棄了能夠藉著杜鵑兒上位的機會,重回到那個社區,那個街坊,跟柳飄飄繼續過著

“低劣”的生活。

電影最後雖然打破了第四道牆,幾位主演和美圓滿地手拉手一起站在舞臺上,杜鵑兒摒棄前嫌幫助尹天仇實現了演員的夢想,但是“喜劇之王”的悲劇其實並沒有隨著電影的結束而結束,在那個平行的時空中,尹天仇和柳飄飄破破爛爛的生活還在繼續,而電影只是將他們生活的表現停留在了我們觀眾最能夠接受的時間點,而已。

《喜劇之王》:演與戲的割裂,悲與喜的和解,周星馳的喜劇之魂

其實從一部電影去延展、或者意淫電影中主角的後續生活是很殘酷的,這部電影在尹天仇的故事中埋藏了眾多潛在的悲劇因子,卻在呈現給觀眾的時候,包裹上了令人發笑的喜劇外殼,這種最典型的“喜劇”創造方式恰恰正是《喜劇之王》的創造方式。

《喜劇之王》悲在核心,而喜在外殼。

以上。

喜歡賞鑑內容的小夥伴記得點個贊、關個注、評個論哦~靴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