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9.6分的超高分在豆瓣電影TOP250的榜單上長年掛名國產電影第一的陳凱歌經典電影

《霸王別姬》,外表上看起來就文藝範逼格十足:京劇戲曲、名伶絕唱,內容上卻又似乎一直被廣大觀眾籠統而簡單地標籤為:“同性電影”

但是相信各位有心的小夥伴在看了那麼那麼多影評之後,“性別認同障礙”這個詞應該是被反覆洗腦並且毫無疑問地表示強烈認同了,那麼這部電影還講了什麼?單純的憑藉“性別認同障礙”這麼一出精神問題就能扛得住八十多萬人的評價而保證從未跌落神壇嗎?一個時間節點橫跨了中國最動盪、最混亂的五十年的電影,又是如何在品類繁多的繪色時代、控訴時代的電影中脫穎而出的呢?那麼在這裡狗蛋兒就給大家細緻地分析一下,《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裡

《霸王別姬》其實在長達近三個小時時長的影片裡,只講了兩個關鍵詞:認同,和撕裂。

首先是“認同”

,影片中對於自我的性別認同、自我的身份認同都有著不同層面和角度的描繪。第一個自我性別認同是整部電影最明顯的一條線了,也是陳凱歌利用大量的象徵和隱喻的手法去反覆強調的,而它的主角自然就是本片的第一男主程蝶衣。

首先,程蝶衣小時候未成角還被叫做“小豆子”的時候,他的母親為了讓他能夠進入京劇戲班子的門下學唱戲、有個賴以生存的行當,於是斷然選擇強行拖拽小豆子到門口磨剪子的攤位那裡割斷掉了他多餘的“第六根指”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其實細心的觀眾就會發現,這個攤子本身就不是偶然憑空出現的,在小豆子的母親抱著他準備進門拜師之前,“磨剪子~”的吆喝聲便此起彼伏沒有斷過,這第六根手指被斷掉的設定自然也就不是偶然,這根手指不只是對於小豆子即將踏入的京劇的行當是多餘的、對於戲子這個身份是多餘的,甚至對於他這個本身適合唱旦角而肉身為“男性”的軀體來說是多餘的。沒錯,這裡的斷指寓意就是“閹割”

而對小豆子的第二次“閹割”,出現在他改不了詞的那段情節,電影利用前半段相當大的篇幅去講述師父如何強行命令他改唱旦角的唱詞,一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總是唱錯讓他手掌心被打爛了幾回恐怕他自己都不記得,直到老闆那坤(英達飾演的角色)來戲班子挑人,決定他們是否年終的時候能有資格去張宅表演,結果小豆子又出了岔子沒說對詞,師父剛要發飆,師兄段小樓立刻上前抄起身邊人手中的煙鍋,將小豆子拽到一邊,用煙鍋在他的嘴裡亂搗一通。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結果已經被嚇到沒了魂的小豆子真的漸漸張嘴改了口,唱出了那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其實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再聯繫前前後後的順應關係,“煙鍋”的諧音就是“閹割”,師兄段小樓的這個舉動明顯已經對小豆子造成了心理上的扭曲和摧殘,這種常年相處的最值得信賴的人對他的暴力行為直接造成了一種類似於歇斯底里的“受侵犯”的凌辱感,這裡的“煙鍋搗嘴”,其實本質無異於男性對於女性的強姦。

對小豆子的第三次的“閹割”相對來講就比較明顯了,便是小豆子被送去給老太監猥褻,最終將小豆子對於自我性別認同的最後一根稻草徹底壓垮。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而在小豆子進入青年前的最後一個鏡頭,是他和師兄從老太監宅邸回家時路遇路邊的棄嬰,小豆子主動將其抱起收養,這其實便可以理解為他認同自我女性心理的轉變的開始,是閃耀母性光輝的徵兆。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從這裡,小豆子的童年時期正式結束,他的一切性別認同障礙的誘因也都被呈現得清清楚楚。

而在身份自我認同方面,這個細節的體現就相對比較複雜了。

電影一開場,便是小豆子的母親抱著他匆匆穿行過熱鬧的集市,一路上有無數的男人肆意口出輕薄之語,我們可以從對話中聽出來母親曾經的性工作者的身份,但是她並沒有對那些妄想再佔便宜的男人有絲毫客氣,可到了京劇師父的戲班子裡,她卻又主動提出可以進行性交易的“學費”。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所以可以這麼說,小豆子母親對自己的不同身份的認知是相當涇渭分明的,她雖然身體不怎麼幹淨,但是作為母親又自知不能無差別地在外人面前掉價,但到了可以給她兒子提供生計的人的面前,她又重新展現出了自己性工作者的職業慣性。

這種極強但又極矛盾的身份認同感同樣體現在京戲班子的師父身上。

在大街上進行戲班子聚眾表演的時候,原本只是走走京劇舞臺動作的幾個徒弟,看到有個鬧事的揪著他們師父的衣領子來說:“什麼下三濫的玩意兒,也敢在這兒露面?”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為了爭口惡氣,大師兄突然用磚頭砸自己的頭顱,表演起雜耍賣藝的江湖功夫起來,雖然眾人以及來挑釁的人都在滿堂喝彩,但是後來全員回班子的時候,師父對大師兄卻出現瞭如下的對白: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你個狗屁大師兄,連個猴都演不了,別當你今天玩了個邪、拍了個磚,你以為我就能饒了你啊?那是下三濫的玩意兒!”

從這段對話我們可以知道,當時他們唱京戲的唱戲班子,本職可以“演猴”,但是不能從事拍磚那些江湖賣藝人的活動,在他們的眼裡,那些就是“下三濫”的東西。

但是矛盾的對話又發生在小豆子的母親來找師父求他收了小豆子的那段戲裡,小豆子的母親主動提出“只要您收了他,怎麼樣都成,您可別嫌棄我們。”

但是師父卻說:“別介,都是下九流,誰嫌棄誰啊?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各位注意到沒有,這裡可不是簡單的客套,因為想也知道,任何時代你都不需要在妓院以外的地方跟一個妓女客套,而這裡是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了,原來當時的時代是有嚴格的

職業鄙視鏈的,京戲班子師父身為戲子,他們本身不屑於跟江湖賣藝的為伍,耍同樣的把戲賺老百姓的錢,但同時,他們又被普遍的老百姓稱為“下三濫”,在他們自己的認知中,甚至可能是更多老百姓的認知中,他們這個“戲子”的行當,跟小豆子母親的妓女行當,同樣歸屬於“下九流”無異。

分析可知,師父這個形象的自我身份認同也是非常明晰的,在相較於不同職業、不同人物的時候,他們自然有不同的委曲求全、不同的高人一等、不同的與其為伍的態度處理方式。

好,那麼到了“撕裂”的層面,這個電影的高度便開始拔高了,而不是簡單的通過“認同”反映時代、講述故事。

第一個撕裂便是時代的撕裂。電影一共有五次將鏡頭對準了程蝶衣所站的戲班子的舞臺,而臺下的觀眾和時代背景卻各有不同。

第一次是在剛出場時,眾人擁躉、歡呼、驚歎,這名伶們的排場和票友們的熱情絲毫不亞於如今的任何一位巨星,可以說,當時的“戲子”,雖然社會主流普遍不認可,認為其是可以與妓女劃等號的“下九流”,但是它整個行業內部走的依然是“明星包裝”路線,唱戲要成“角兒”。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到了第二次登場,段小樓一心想著與菊仙成婚,程蝶衣獨自站在臺上唱的《貴妃醉酒》,臺下的觀眾雖然仍舊是那波人,但是場景已經大變了,到處飄揚著日本的國旗,滿場紛飛著洗國人腦的傳單,各個軍隊士兵在現場用手中的槍嚴格把控觀眾的秩序,連想踏上前一點都不行。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第三次,是在軍閥割據統治時期,軍隊腐敗混亂,在現場看戲的只有一群“流氓”一樣的士兵,用手電筒晃著臺上的程蝶衣,隨隨便便就圍上舞臺、甚至踏上舞臺打擾表演。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第四次,到了國民黨統治時期,程蝶衣和同伴在臺上唱演崑曲《牡丹亭》,臺下的軍隊給予了最高的尊重。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而到了第五次,時代則就遷徙到了解放戰爭,國民黨即將離開大陸,共產黨掌控了北平的政權。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而當程蝶衣吸毒嗓子倒了的原因,唱錯了詞,段小樓幫著他給解放軍賠禮道歉,解放軍在一通鼓掌後卻自顧自地唱起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到了這裡,可以看得出來,此時臺下根本沒有觀眾在意臺上的人唱的是什麼、臺上的人是否唱得對,他們不在意這些戲子的絕活是否熟練,當時整個大環境已經浸透了徹頭徹尾的濃厚政治性,所有集體活動也都全心全意為政治服務。

綜合看來,這五次的同一表演的舞臺、同一個表演者程蝶衣,有時是京戲、有時是崑曲,臺下割裂開了五個不同場景、不同環境背景的時代,可以說是微縮的絕妙之筆。

這種割裂通過舞臺體現了時代,而通過一個叫做“小四”的人物,體現了人性。

通過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小四這個人物就是當年程蝶衣在被老太監猥褻回到班子時路遇撿起的棄嬰。這個孩子本身不知道撿自己回來的是誰,但身處京戲班子的薰陶,見識到了各種成名的成功案例,從小刻苦訓練他也只有一個夢想:“成角兒”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但是到了建國後來,政治性壓倒一切的年代,他身為一個年輕人自己的愛國和愛“成名”的熱忱也出現了嚴重的認知矛盾。他會主動跑到各種遊行場合參與熱血示威,而遠遠將程蝶衣的教誨拋諸腦後,他甚至開始主動反抗師父,不聽師命。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這個是有對比的,各位還記得段小樓和程蝶衣面對師父的訓斥是怎麼樣的嗎?當著媳婦的面都要脫了褲子等捱打,再疼再不服都要大喊:“打得好!”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發現沒有,京戲行當裡嚴格的“尊師重道”、“等級排輩”到了小四這裡已經蕩然無存了,他不只開始違抗師命,甚至主動挑起戰爭,在鬧革命期間逼迫程蝶衣、段小樓和那坤這些人相互揭發,最後搞得所有人都走向毀滅。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可以說小四這個人物,他不僅僅是顛覆了京戲行當中的所有嚴格的傳統規矩、開始質疑起京戲的權威,甚至顛覆了中國傳統人倫的規則,忘恩負義、挑撥離間,為一己私慾和因時代遷徙而異化自己的人性,將所有自我本應踐行的人性職責統統順從時代而拋卻。

自此,本片的兩個大命題“認同”和“撕裂”就已經講完了,但是狗蛋兒仍舊留了一條最最核心的程蝶衣的線索沒有講,那便是“人戲不分”。

他這種從霸王項羽和虞姬的故事中深深無法自拔的情緒,自然是與自己跟師兄段小樓的情感相混淆了,但是漸漸地他無法將自己從這種情感中抽離,以至於他分不清“背叛”他與菊仙成親的,不是項羽,而是段小樓;那夜與他親密的,不是項羽,而是袁世卿;他自己不是虞姬,而只是程蝶衣。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最後三人在廣場上相互揭發覆滅的情節中,菊仙本身對於程蝶衣的悲劇命運其實是相當同情的,她身為一個女人,跟他搶了這麼久的段小樓,自然也能理解程蝶衣對段小樓的這種畸形的依戀心理,看到虞姬自刎的劍被燒,菊仙想也沒想便衝出來從火堆中拾起了那把劍。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她為何什麼都不撿,只撿那把劍?因為那把劍是程蝶衣的“虞姬夢”,

她拼了命的保護那把劍,只是為了不想這個“戲瘋子”的“虞姬夢”而因此斷掉。

可見,菊仙是真的懂、並且真的心疼程蝶衣的。但是程蝶衣卻見到她的此舉突然站起來,開始揭起菊仙的老底。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程蝶衣對菊仙又是什麼感情?他真的僅僅因為段小樓因為這個女人背叛了他而憎恨菊仙嗎?菊仙有主動做過什麼對不起程蝶衣的事嗎?或者……她因為什麼觸及了程蝶衣的痛腳嗎?還記得嗎,菊仙曾經是花滿樓的頭牌。

沒錯,妓女這個身份。

程蝶衣的母親也是妓女,而且兩個人都是願意為他犧牲自己的妓女,他本身面對“妓女”這個身份是又憎恨又親密的:憎恨在於,自從多年前他母親斷了他的六指,將他成功送進了京戲班子之後,電影裡便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個人,也就是說小豆子從那天開始便斷絕了與母親的聯繫,他不只是痛恨母親不顧自己的想法斷了他的手指、強行把他塞給別人,同樣因為“妓女”這個“下九流”的身份,使他不便與人啟齒,使他身心俱感羞愧。

而這種“親密感”又投諸菊仙的身上,他在戒毒最痛苦的時候,一到菊仙的懷裡,他又突然展現出了不同尋常的平靜,這種安逸感和舒適感,確實是菊仙給予他的。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但是結合前面的憎恨,程蝶衣顯然並不想承認對方疼惜他、瞭解他,他痛恨自己一路以來辛苦付出的師兄選擇了毫無顧忌的背叛,而自己一直冷眼相對的妓女菊仙卻對他如此體貼,這種強烈的撕裂開人心、導致心崩骨裂的強烈悲劇感將程蝶衣的人性也徹底異化,他也開始忘恩負義“報復”起菊仙來,直接導致了菊仙的死亡。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而到了最後,也臣服在時代的洪流下漸漸被腐蝕了初心的程蝶衣,與師兄重回舞臺,在那一束追光下,師兄又誘他說了那句話:“小尼姑年方二八,被師父削去了頭髮,我本是男兒郎……”

“又不是女嬌娥。”

“錯啦,又錯啦!”

《霸王別姬》:撕裂的悲歌,國影的巔峰,戲與人生的終極讀解

程蝶衣似默默囈語般又重複了那句唱詞: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是啊,像師兄說得那樣,錯了,又錯了,他錯了幾十年了。程蝶衣的一生就恍若一夢,夢著,他尚且還愛著、還恨著、還眷戀著執念著,醒了,他就又回到了名為程蝶衣的肉殼子裡,彷彿這輩子、彷彿這場戲、彷彿所有的一切往事,都可以肆意地隨風而去。

他再也無力回首面對自己的一切錯錯對對,他也再無力面對自己種下的一切是是非非,當你突然叫醒了一個習慣了做夢的人,告訴他這輩子,他有多荒唐多瘋狂、多可笑多悲涼,這無異於撕碎他的認知,炸裂他的心臟。

夢醒了,程蝶衣的一生也就到了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