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365」“古筝妈妈”俞晓冬 用音乐为山娃娃插上梦想的翅膀

「好人365」“古筝妈妈”俞晓冬 用音乐为山娃娃插上梦想的翅膀

俞晓冬,女,1960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军休干部,原为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国家一级古筝演奏家。2014年,她自筹资金20多万元购置了40多架古筝,在金寨县小南京学校创办了“山娃娃古筝班”。4年多来,她无偿对山娃娃们进行古筝培训和音乐教育,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用音乐为山娃娃插上梦想的翅膀。2018年12月,俞晓冬入选“中国好人榜”。

一阵阵悦耳的古筝声,如同清澈的泉水从山间流过。这声音从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学校校园传出,孩子们正在弹奏曲目《红星照我去战斗》,向他们的“古筝妈妈”俞晓冬作毕业汇报。

2018年7月20下午,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山娃娃古筝班”举行了第一届毕业典礼。七名即将毕业的山娃娃精彩的弹奏及感人肺腑的发言、一声声对俞妈妈的呼唤,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和孩子。

对于俞晓冬而言,看到这一群小雏鹰即将振翅高飞,莫大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生,洋溢在她的脸上,流淌在她的血脉中,以至于冲淡了病痛带给她身体的伤害。

俞晓冬是军队干部,原为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国家一级古筝演奏家。2010年,俞晓冬在一次例行体检时被查出肺部肿瘤。这个消息让一向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俞晓冬瞬间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并没有让军人出身的俞晓冬一蹶不振。

相反,经过最初几天彻夜难眠的深思之后,俞晓冬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发挥自身所长,利用疗养和节假日时间,到父亲当年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金寨县,教当地的留守儿童弹古筝,以自己所能回馈那里的父老乡亲。

「好人365」“古筝妈妈”俞晓冬 用音乐为山娃娃插上梦想的翅膀

俞晓冬正在教革命老区留守儿童弹古筝。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2014年6月一次演出来到小南京学校,看着留守儿童渴望音乐的眼神,俞晓冬便决心将古筝艺术“种进”这个大山里的小学,用艺术回馈老区人民。很快,“山娃娃古筝班”在金寨县小南京学校挂牌成立。

考虑到当地孩子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宽裕的实际,俞晓冬自筹资金20多万元购置了40多架古筝,在金寨县小南京学校建起了一间古筝教室,无偿对山村留守儿童进行古筝培训和音乐教育。考虑到不能与孩子们的学业相冲突,俞晓冬总是利用音乐课、课余和周末时间给孩子授课。

「好人365」“古筝妈妈”俞晓冬 用音乐为山娃娃插上梦想的翅膀

俞晓冬(左一)在辅导一名学生弹奏古筝。图片来源:新华网 陈力 摄

陪伴是最好的给予。一年中,俞晓冬有150多天都住在学校,与山娃们朝夕相处,给予他们慈母般的关爱、呵护。孩子们则给予她信任和尊敬,亲切地称她为“古筝妈妈”。

「好人365」“古筝妈妈”俞晓冬 用音乐为山娃娃插上梦想的翅膀

俞晓冬(左一)在给孩子们讲解根据电影《闪闪的红星》改编的《映山红组曲》演奏要领。图片来源:新华网 陈力 摄

闭塞的地理环境阻碍不了山娃娃们求知的渴望,一方山水塑造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俞晓冬的教学专业而严谨,山区孩子们非常勤奋刻苦,演奏技艺进步很快,一批批山娃娃在小学毕业前不仅全部通过全国器乐水平六级考试,还多次参加国内公益演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好人365」“古筝妈妈”俞晓冬 用音乐为山娃娃插上梦想的翅膀

孩子们在边弹边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图片来源:新华网 陈力 摄

同样,“俞妈妈”整日被山娃娃们健康快乐的笑容所感染,“一切为了山娃娃们的成长”,经历的所有苦和难瞬间化为乌有,而让她变得更加精力充沛、容光焕发。

「好人365」“古筝妈妈”俞晓冬 用音乐为山娃娃插上梦想的翅膀

俞晓冬用手势和演唱旋律为孩子们指挥乐曲,启发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图片来源:新华网 陈力 摄

如今,在这条充满艰辛的乡村支教路上,俞晓冬已经过了上千个日夜。时光匆匆,唯爱永远。在毕业典礼的特别时刻,俞晓冬以一首送别之曲献给山娃娃们,并叮咛他们:“孩子们,以后不管你们飞多高行多远,请千万记得,世上有个俞妈妈,永远惦记并深爱着你们!”

“人生就是个过程。我们左右不了这个世界,那么就左右自己的行为吧,让关爱轮回,让生命延续,让精神不灭,让信仰燎原,让音乐畅想,让世界美好,让城乡平等,让笑容灿烂,让社会和谐。”俞晓冬就是靠着这个信仰,风雨兼程,义无反顾。

(中国文明网综合皖西日报、中国军网、新华网报道 责任编辑 陶恒)

快评

俞晓冬用音乐给山娃娃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也用音乐为山里人播下了明天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