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帶的孩子不如雙職工?

專注兒童飲食生活,不再為小小胃發愁


全職媽媽帶的孩子不如雙職工?

全職媽媽帶的孩子不如雙職工?

有朋友說:“沒生娃之前偶爾在小區裡面散步,就會看到這種景象:

老人或者保姆帶的小寶寶不是躺在推車裡就是抱在懷裡,有的孩子都2歲大了還是一直坐在推車上(美其名曰要散步、曬太陽),尤其是保姆自顧保姆群自己聊天,就是沒有和孩子交流,也沒有引導孩子去玩。”

而0-3歲是孩子的關鍵發展期,在長輩和保姆照看的孩子當中,普遍存在語言表達和身體感官發展遲緩的情況,例如10個月還不會爬,1歲半還不會說話!看到這種情況,自己生孩子怎麼也得自己帶!”

但全職媽媽的生活重心全部在家庭及孩子身上,一直以來都被詬病:沒形象、脾氣差、沒追求等等...

作家毛毛說過:“女人一旦囿於那幾十平米叫做家的空間,便放棄了整個世界,甚至是你的丈夫。”

更有一位小學裡的老師接受採訪說:“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絕大部分各方面都不如雙職工。”這樣的論斷出來後一直被鬧的沸沸揚揚。


全職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積極影響?

讓我們先看看國內外的相關研究:

01

國外對親子關係的研究:

依附理論

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58年提出依附理論,他認為幼童因為社會與情感需求,而至少與一名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近關係,否則將造成其心理與交際功能長久的不健全。

哈利·哈洛對恆河猴所做的“愛與依戀”的著名實驗

實驗中,實驗者為剛出生不久的猴子提供兩位代理媽媽:絨布母猴和鐵絲母猴,觀察猴子會更喜歡那位代理媽媽多一點。

結果是無論那隻代理母猴提供奶,所有的幼猴都與絨布母猴呆在一起,甚至由鐵絲母猴餵養的幼猴,它們為了喝奶迫不得已離開絨布母猴,吃完之後就迅速回到絨布母猴身邊。

全職媽媽帶的孩子不如雙職工?

另外,在陌生環境中,當絨布媽媽在附近的時候這些幼猴也較為積極探索周遭,當它們感到害怕時,就會立馬跑到絨布媽媽那裡,似乎此人偶為它們提供了一種安全感。

而絨布媽媽不出現的時候,它們的反應就完全不同了。它們充滿恐懼,並出現情緒化的行為:如嘶叫、縮成一團或吸吮手指。

全職媽媽帶的孩子不如雙職工?

陌生情景實驗

安沃斯(Ainsworth)的實驗理論: 二至十八個月大的嬰兒,在母子相處的情境下當陌生人介入時,應而對母親所表現的依附行為:

1.安全依附型:半數以上屬於此類,當母親離開不會感到不安還會與陌生人積極接觸。

2.焦慮依附型: (1)逃避型:母親離開不會哭但會躲避忽視陌生人,孩子不會在需要援助時發出求援 (2)衝突型:母親離開會焦慮,對陌生人會害怕,母親回來時會尖叫踢打,對環境少探索且難以安撫。

全職媽媽帶的孩子不如雙職工?

這些心理學家認為幼兒和一個人保持親密關係的話,能更好的在社會中生存。父母通常要給予足夠的關愛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要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不斷回應孩子的需求。

沒有從父母得到足夠關愛的孩子容易性格易怒,缺乏安全感,不喜歡親密接觸,長大後的戀愛關係也容易不穩定,不自信等等。

早期養育中,母親對孩子的主觀感情傾向和相處質量,更有利於增進母子依戀及相關積極行為;瞭解孩子心理的階段性發展特點也具重要意義。

02

國外相關調查

美國有四分之三的女性是職業媽媽,雖然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有正而面的影響,但研究顯示,父母都在工作對孩子也在積極的示範作用。

«紐約時報»報導,哈佛大學這項研究調查24個已開發國家的5萬名成人,發現媽媽是職業女性的女孩子就業機會更高,且較容易擔任管理職位,收入較優渥。雖然媽媽的工作對男孩子的職業並無影響,但對他們家務態度有極大影響,他們願意花更多時間在家務事與照顧幼小。

哈佛商學院教授Kathleen L.McGinn表示,我們所有人都在別人對我們的期待下長大,角色模範是我們從事什麼行為、工作、活動、信念等一切的指引。

03

國內家庭現狀相關調查

對河南省濮陽市初中生父母進行的調查發現:

城市父母比縣鎮父母在為孩子準備學習資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得分更高,更加重視夫妻感情,對自己作為父母的評價也更高。(寇文青2008)

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響兒童發展的重要背景特徵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能夠為子女創造優良的受教育環境,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他們對於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社會要求的感知可能越明確,從而有助於兒童認知的發展。同時更多接收來自傳媒等各種渠道所傳播的科學育兒知識、日常撫育和教養行為可以得到優化。(李燕芳、劉麗君、劉麗莎,2015)。

良好的父母角色參與能夠促進兒童身心、學業認知和情緒社會性等各方面積極發展

研究發現,生活照料、情感陪護、教育指導和個人品行四個方面表現好的父母與兒童活動時間更長、關係更親密,能夠促進兒童身心、學業認知和情緒社會性等各方面積極發展,能夠促進初中生的學業成績。(寇文青 明玉君 2010);

在我國,家庭教育的傾向性問題突出

雖然大部分父母認為孩子的生活照料、情感陪護以及教育指導應該由父母雙方一起承擔,但實際調查發現,在家庭教育分工上、母親依然唱主角,父親缺位佔近一半。因此媽媽的育兒理念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對孩子是否有積極影響,不在於是否全職,而在於好的育兒觀念以及上進不掉隊的心態。

03

全職媽媽就是免費保姆?

你可以全職,但不能貶值!

“全職媽媽”的出現無疑是一種因應現實需要而做出的有意義的選擇。從其正面效應看,“全職媽媽”在對家人的生活照顧、孩子的教育及親情培養以及家庭生活的協調等方面顯然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是,“全職媽媽”在家庭生活及孩子教育中,也不乏其負面現象,比如,過分關愛帶來的孩子的較強依賴性,母愛過度造成父愛缺位以及過多家務投入致使其觀念滯後、知識落伍和價值缺失等狀況。

因此,如何在女性價值與家庭需要之間,在母子關係的親與疏、寬與嚴之間尋求一種平衡,是需要一些生活智慧的。

對此,我們不妨做如下一些考量:

1.對於女性而言,學做一個明智的“全職媽媽”

首先,要選擇適時全職:根據自己的人格特質、價值取向、人生規劃以及家庭狀況綜合權衡,如果必要,不妨做個“階段性全職媽媽”。

其次,要學會適度關愛: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學業關心及品性培養要做到關愛有度、寬嚴適度,切不可過分溺愛或過度干涉。

2.對於家庭生活而言,給父愛一個合適的空間

在一個和諧的家庭結構中,母愛和父愛缺一不可,切不可由於“全職媽媽”的存在而過度放大母愛的領地,而應給父愛一份應有的空間。因為在孩子的養育中,父愛的缺位將會導致孩子人格上的缺失。只有讓孩子同時擁有柔性的母愛和剛性的父愛,形成其良好的人格特質,才可能塑造出一個健康豐富的生命世界。


Hi,大家好,我是CICI媽。

當媽之前,我是一名拼殺職場的設計師,現在我是擁有兩個可愛閨女的輔食博主兼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在讀生。

大寶cici出生,跟著教科書養孩子的我也是手忙腳亂; 二寶沐沐是一個對雞蛋牛奶大豆麵粉都過敏的小可憐,慶幸在營養師朋友指導下學習營養學、鑽研做輔食,為了閨女變成學霸,也是狠狠的感動了自己一把。

現在孩子們慢慢長大了,兒童心理學變成我鑽研的新方向。學習、帶娃、追求自己的夢想一樣沒耽誤,原來,每個媽媽都是超人,我是真的信了。

在這裡,我會分享最新學習到的營養學知識,餵養經驗和孩子的每個階段的特徵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