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权威数据解码2018新增国际学校概况

文章中所讨论的新增学校指的是本年内开始招生且处于运营状态的新学校(这里不涉及其是否已经取得各类国际课程认证)。据新学说统计数据,截止2018年10月,本年内共新增70所落成并开始招生和运营的国际化学校。

重磅!权威数据解码2018新增国际学校概况

这70所学校分布于全国16个省份地区,除一线城市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外,国际学校发展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渗透,且西南地区增量尤为显著;相较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及公立学校国际部(班),民办国际学校新增数量呈现绝对优势;除教育集团外,更多其他行业投资力量涌入国际学校行业,也成为催生高位增量的原因之一;基于学校运营及家长需求考虑,K-12学制成为新增校建校首选;在课程方面,英系课程仍是最受欢迎的国际课程。以下为具体分析:

江苏上海増势不减,四川进入增量一梯队


重磅!权威数据解码2018新增国际学校概况


数据来源: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

区域分布方面,上海,江苏与浙江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及广东地区国际学校增量共为36所,在新增学校总数中占比超过50%,这说明经济基础,居民观念,及市场依旧是国际学校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而一线城市中,相较于上海10所,广东9所,北京仅有4所新增学校,这与土地资源和学校牌照的获得难度有直接关系。

对比北京和上海:北京作为国际学校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国际教育行业发展较为充分,增长空间较小;而同为教育行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地区却能保持较高增量。

一是上海所处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较为发达,人民追求高质量国际教育的意愿更为强烈,而上海作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高地,对于周边地区的人才及生源的虹吸能力,带来了较高需求。

二来,据今年汇丰银行与2月所发布《全球移居人士调查》显示,上海为外籍人士提供的国际化职业前景在全球受访城市中名列前茅,收入稳居全球第四,所以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及外籍人员在华数量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上海依旧能成为国际教育人才聚集地。

而经济状况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国际学校增长较为缓慢,各地区增长量均低于5所;而川渝地区异军突起,新增国际学校达12所,四川更是以10所国际学校的高增量与上海及江苏比肩,成为第一梯队力量及西南地区的重要支柱。

☞一是因为四川省国际学校发展较早,在1995年,西南地区的第一所国际学校麓山国际光亚学校在四川成立。

☞二是因为四川地区在近两年来经济增速较高,2016-2017年连续两年GDP增长稳居全国第六,经济基础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四川省的国际教育发展;

☞第三,同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内陆地区,山东和河南2016-2017年连续两年GDP增速分居全国第三及第五,共增加7所国际学校,经济的高增长却并没有催生国际教育的高增长,这与当地民众的教育观念及开放程度有关,河南与山东地区作为中国“高考大省”对于传统教育的观念与接受度比较深刻,而对于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尚待提升。

民办国际学校增长量呈现绝对优势


重磅!权威数据解码2018新增国际学校概况


数据来源: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

在新增国际学校中,仅有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2所公立学校国际部(班),由统计可见,民办教育占有绝对优势比例。这与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的大力支持有着很大关系。2018年8月11日,司法部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通知,草案第二章第五条进一步强调“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基金会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这一规定大大增强了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积极性。

公立学校国际部(班)增量仅占3%,这与国家政策导向不无关系。对于公立国际部以基本公共资源为个性化教育及选择化教育服务等的质疑,以及“无牌照”开设国际班的乱象导致了政策对于公立学校国际部(班)开办的严标准.

自2013年起,教育部及各地管理部门对公立学校办国际班的政策开始收紧,现有的公办国际班招生人数不再增加;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增量也仅仅占比4%,一方面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所导致外籍人员在华数量增速降低,低需求导致低增长有关。

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在大力支持国际教育的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正确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导向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中国的国际教育本土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但意识形态根植中国的未来人才。

国际学校行业投资热度不减


重磅!权威数据解码2018新增国际学校概况


数据来源: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

在新增学校已知民间投资方中,教育集团占比43%,而非教育集团占比57%,可以看到跨界资本在K12教育领域的分量。

上文提到,民办教育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更多企业将目光转向国际教育行业。一方面从企业自身考虑,因当前业务难以维持高增长或者致力于抓住国际教育投资风口,企业才将目光转向教育行业,或收购学校,或并购教育集团,或直接投资建校;另一方面来自于政策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放行。

如皖新传媒(合肥莱普顿国际学校),电光科技(上海阿德科特学校),中投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英国阿平汗分校),香港丽新集团(横琴哈罗德礼学校),杭州传化科技城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惠立学校),均瑶集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合肥校区)等企业所投建国际学校均将于2018-2020年开学运营。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国际学校一直保持高增量,同时民办国际学校在其中占比逐年提高的原因之一。

在非教育集团办学大潮中可分为两类企业,一类企业彻底转型致力于国际教育,例如2018年开年,中泰桥梁正式更名为“凯文教育”,从此在A股市场以纯粹的教育标的面貌出现,并且2020年将在北京通州建立起第三座凯文学校。在此之前,中泰桥梁曾维持桥梁、教育双主业运营模式两年,后剥离桥梁钢结构业务,双业务模式彻底终结。

另一类企业跨界投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将于2019年正式开学运营的英国阿平汗分校由从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国有控股公司中投发展于重庆两江投建。

办学形式多样,公立名校分校增长明显

2018年新增国际学校特点之一就是办学形式多样化,包括:政府与教育集团合作建校;中外教育集团间合作建校;公立学校设立民办分校;地产等实业集团与国外品牌合作建校;民办国际化学校设立分校等。

其中引进国外品牌或与国外成熟的教育集团合作占到了1/3。 这与国外品牌及教育集团所能提供的高效成熟的教学方式及管理不无关系。


重磅!权威数据解码2018新增国际学校概况


数据来源: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

各个公立重点学校今年在全国共开出14所分校或附属学校,占比达1/5。其中,北师大附属,人大附中及北大附属所开出的6所分校分散于除北京外的全国其它地区。而其他重点学校分校或大学附属学校皆开设在本省或地区,这种选择主要考虑到学校自身影响力及辐射周边地区的需要。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成为办学首选


重磅!权威数据解码2018新增国际学校概况


数据来源: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

在2018新增70所国际学校里,已知有51%的学校采用十二年一贯制形式建校,仅开设一个学段情况较少。

一方面这与社会需求有关。社会及家长对国际教育认知的改变有关。国际学校不再只是出国工具,而是一种更有效的全人培养途径。具备完整体系,能够让孩子接受一贯制教育,往往更具吸引力。在市场需求驱动下,投资办学主体建校时会优先考虑12年一贯制学校。

另一方面处于学校对于市场环境的考虑。根据企业增长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Sullivan)发布的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K-12产业由2012年的1240亿元增长至2416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4665亿元。51%的新增校选择12年一贯制,是对于潜在市场的合理把握。

国际课程呈现多元化趋势,A-Level最受欢迎


重磅!权威数据解码2018新增国际学校概况


数据来源: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

在已知国际学校引进的5种国外课程中,A-Level 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选择,占比41%,与排名第二的IB课程共占比超过60%,此外还有1所学校引进了VCE课程。

A-Level课程成为新增校首选是存在现实意义的。相较于其他课程体系而言,A-level课程作为目前最为国际化的一种课程体系,除了开设范围广泛以外,成绩被全球诸多国家认可,且难度适中,并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课,对于学生后续升学非常有利。

而IGCSE课程学习能够非常好的衔接A-Level课程,故而占比也高达20%;IB课程框架性明显,灵活性大,运营难度稍大,也是较少学校选择IB课程的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IB课程越来越受欢迎。在数量上,2017年,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排名第三的国家。

而AP课程仅为16%, AP考试成绩作为美系高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美国大学对其认可度较高。

另据新学说统计,目前已有63所学校公布筹建计划,并将于2020年前建成并进行招生。截至目前,可知2018-2020年间将有133所学校进入市场。63所筹建中的国际学校分布于16个省市及地区,与2018年已开学运营的新增校分布重合。其中广东地区13所,浙江8所,江苏7所,分列前三位,而川渝地区共计7所,表现依然抢眼。

目前已公布筹建校增长情况与2018已开学学校相比较,总体上并无太大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