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墜落之後——從摩加迪沙之戰看美軍應急反應短長

“黑鹰”坠落之后——从摩加迪沙之战看美军应急反应短长

一處墜機現場戰後航拍照片,直升機機體已被美軍破壞

1993年10月3日15時至10月4日6時,為抓捕索馬里武裝派別艾迪德集團重要成員,美軍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與艾迪德集團武裝分子進行了一場激烈戰鬥,被稱為摩加迪沙之戰。此戰,美軍2架MH-60“黑鷹”直升機被擊落,19名士兵陣亡。美軍在面對武器裝備、作戰素養都遠不如己的武裝分子時慘敗而歸,戰前沒有制定完善應急預案、糟糕的應急反應是重要原因之一。

應急預案不充分直接導致美軍應對突發情況不力。由於戰前制定的搜捕行動計劃看似完善,兼之自詡兵強馬壯,認為抓獲兩名艾迪德助手如探囊取物,因此美軍並未認真研究對手情況,也未對可能出現的意外進行預想、預演,應急預案和預備作戰計劃均極為簡單。

戰鬥爆發後,美軍編號為“超級61”和“超級64”的兩架直升機相繼被武裝分子擊落,大批武裝分子及平民湧向兩個墜機地點。從這時開始,原計劃1小時完成的搜捕行動演變成為15小時的苦戰,美軍不得不一再更改作戰計劃,圍繞墜毀直升機進行戰鬥。然而,由於應急預案准備不充分,直接導致陷入巷戰的美軍沒有實際作戰方案可供執行。再加上此前的輕敵思想,美軍並未做好長時間作戰的準備,重武器、裝甲防護裝備、夜視器材嚴重不足。面對大量武裝分子,美軍無計可施,只能採取盲目的救援行動,卻又因準備不足等原因陷入困境,最終付出慘重代價。

一線戰鬥人員良好作戰素養部分緩解不利局面。雖然沒有可供利用的完善應急預案,美軍一線戰鬥人員面對意外情況,以良好作戰素養為基礎,在第一時間自主作出反應,部分緩解被動局面。

靈活處置意外狀況。美軍的搜捕行動自一名“遊騎兵”士兵索降時墜地受傷起,就意外不斷。通信員因耳機故障失去與指揮部聯繫,地面護送車隊指揮員在未接到上級指令的情況下,派出3輛“悍馬”車護送傷員返回基地。在直升機被擊落後,護送車隊立即前往墜機現場。部分“三角洲”和“遊騎兵”士兵也自發趕赴墜機地點。事實上,正是最先抵達現場的這些零星力量在第一時間擋住湧來的武裝分子,保護了受傷人員,為後續組織救援贏得了寶貴時間。

緊急開展戰鬥救援。出現意外後,基地指揮官加里森將軍,相繼發出數條命令,調整部署。在先頭突擊隊奉命加強地面支援的同時,快反部隊也從美國本土出發,趕赴索馬里。美軍後方救護組則搭乘當時唯一可用的搜救直升機奔赴現場,滿載作戰、救護必需品的“超級66”號直升機亦緊急飛往墜機地點。

自主協調救援力量。在救援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加里森立即協調駐索馬里的美軍第10山地師兩個連參與救援。美軍又與駐索馬里多國部隊展開緊急磋商,向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維和部隊請求坦克及裝甲車支援。最終,一支由美軍2個連、4輛巴基斯坦坦克和28輛馬來西亞裝甲車組成的第2支救援部隊前往墜機地點。

指揮層級複雜、協同不暢導致應急行動失利。雖然美軍一線戰鬥人員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於美軍缺乏應急預案,指揮層級、協同不暢,應急行動的組織、指揮依舊十分糟糕。

指揮層級複雜影響作戰效果。由於駐摩加迪沙美軍各部隊隸屬關係複雜,因此意外發生後沒有一個能夠統領全局、掌握所有部隊的指揮員指揮後續作戰。這一弊端也導致“遊騎兵”和“三角洲”部隊無法進行有效協同形成合力。在組織後續救援過程中,指揮員向第10山地師借兵,需得到美國中央司令部許可;向聯合國維和部隊請求裝甲車輛增援,也需進行反覆溝通。因此,直到墜機發生8小時後,救援部隊才出發。

協同不暢錯失救援最佳時機。一方面,空、地協同溝通不暢。當地面車隊試圖前往墜機地點時,美軍偵察機在高空引導,但機上人員無法與地面部隊直接通話,須經基地進行中繼傳遞,在戰場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這導致車隊最終也未能到達墜機點。

另一方面,美軍與多國部隊協同不暢。救援部隊組成後,由於語言不通,一名馬來西亞裝甲車駕駛員駕車駛向錯誤方向,另一輛裝甲車也緊隨其後,兩輛裝甲車之後均被擊毀。救援任務完成,部分倖存美軍士兵卻因溝通不暢和車輛數量有限無法乘車離開,只得徒步跑回基地。(蘇波 張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