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搭配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 均閃爍出俄羅斯導彈的影子


高低搭配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 均閃爍出俄羅斯導彈的影子

鷹擊-12反艦導彈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鷹擊系列導彈,是我國現在裝備的主力反艦導彈,其中比較新的就是鷹擊-12和鷹擊-18反艦導彈了。既然兩者同時都是我國最新一代的反艦導彈,那自然就會有人問,為什麼要同時裝備兩款新一代反艦導彈呢?這樣難道不是不利於裝備統一化,不利於後勤嗎?其實這種問題是對於功能相互重疊的兩款武器來說才比較突出,鷹擊-12和鷹擊-18雖然同為反艦導彈,但是它們兩在具體的性能和使用上還是有所區別的,下面小編就向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鷹擊-12和鷹擊-18。

高低搭配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 均閃爍出俄羅斯導彈的影子

艦上發射的鷹擊-12反艦導彈

首先來說說鷹擊-12,鷹擊-12的外觀特徵非常明顯,它使用四進氣口一體式衝壓噴氣發動機,說的很玄乎,但其實就是在導彈彈體周圍可以看見4個明顯的進氣通道,彈翼也安裝在進氣道上,看上去頗有“重裝導彈”的感覺。其實這個頗具特點的外觀並非鷹擊-12所獨有,俄羅斯的3M-80超音速反艦導彈(也就是之前現代級上裝備的SS-N-22“日灸”)也具有相似的外觀。從兩者相似的外觀上不難看出其中存在的聯繫,不過鷹擊-12絕非簡單的仿製產品,它還融合了之前海鷹-3的設計經驗,並且借鑑了法國導彈設計方案,在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優化過後才完成了研製,性能上的提升自然也是相當明顯。

高低搭配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 均閃爍出俄羅斯導彈的影子

俄羅斯3M-80反艦導彈

鷹擊-12吸引眼球的發動機也代表了其的最大特點,那就是快。鷹擊-12和俄羅斯的3M-80導彈一樣,屬於超音速反艦導彈,其巡航時速度為1.5馬赫,末端突防時速度可提高至3馬赫,高速的優點顯而易見,使目標艦船的反導反應時間大大縮短,尤其是在末端突防時,高達3馬赫的速度足以讓現役任何反導系統感到頭疼。雖然快是快了,但是鷹擊-12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射程比較近,尤其是其艦載版本,射程也就是150千米左右,空射型稍微好些,可以達到300公里的水平。射程不足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中國的衝壓發動機技術在油耗方面相對不足,所以射程受到影響,要知道在戰時,與攻擊目標的距離近一點危險就多一分,射程對於導彈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作戰指標。除此之外,鷹擊-12四進氣道的外形對於艦上發射來說也會造成一些不便,因為進氣道的存在,其彈徑肯定會大一些,相對地其發射筒也就會更大一些,這就決定了必須要有足夠的艦上空間才能容納鷹擊-12反艦導彈。

高低搭配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 均閃爍出俄羅斯導彈的影子

艦上發射的鷹擊-18反艦導彈

再來說說鷹擊-18反艦導彈,從性能上來講,鷹擊-18和鷹擊-12就有明顯的區別,不同於鷹擊-12是全程超音速飛行,鷹擊-18採用了亞超音速結合的方式,發射過後先進入由渦扇發動機驅動的亞音速超低空掠海巡航階段,待接近目標過後,經過一段爬升索敵再拋離渦扇發動機,分離出的彈體由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驅動,隨即進入超音速掠海攻擊階段。這樣的設計就兼顧了亞音速巡航射程長,超音速攻擊突防強的優點。由於巡航階段為亞音速,鷹擊-18的射程超過400千米,甚至有說法認為其射程可以達到540千米,這樣的射程相比於鷹擊-12有明顯的優勢。同時,由於末端分離渦扇發動機並且換為固體火箭發動機驅動,起末端突防速度也可以達到2.5~3馬赫,所以就末端突防能力來說,鷹擊-18也不比鷹擊-12差。可能有的小夥伴就說了,那鷹擊-18巡航階段飛的慢了豈不是被發現後就可以留下更多的反應時間?其實這也不必擔心,因為鷹擊-18的巡航高度要比鷹擊-12低得多,鷹擊-12的巡航高度在12~15米左右,而鷹擊-18的巡航高度僅為5米,是真正的掠海飛行,飛行高度越低,就越難以被雷達發現,所以即便是不靠高速,鷹擊-18也不會給目標留出太長的反應時間。

高低搭配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 均閃爍出俄羅斯導彈的影子

俄羅斯3M-54反艦導彈

其實鷹擊-18身上也可以看到俄羅斯導彈的影子,俄羅斯的3M-54反艦導彈,也就是SS-N-27“俱樂部”反艦導彈,鷹擊-18的攻擊模式就和它如出一轍,我國是在購買636M型潛艇時一併購買的3M-54反艦導彈。雖然說採用了相同的攻擊方式,到鷹擊-18也絕非是簡單的仿製,畢竟我國已經過了只能簡單仿製的年代了。鷹擊-18在基本結構上就和3M-54導彈不同,主要就是尺寸以及攻擊原理相同,鷹擊-18在保留3M-54導彈優點的同時,還在飛行控制以及制導技術上更加優化,使鷹擊-18更加數字化、智能化,使其擁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目標打擊能力。鷹擊-18彈體的特徵也非常明顯,一個就是彈體中部有一對可摺疊的平直翼,很有巡航導彈的味道,然後就是鷹擊-18彈尾的渦扇發動機後還串聯了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這個固體火箭發動機是承擔發射階段的助推任務的。由於這種亞超結合的特點,不可避免地使鷹擊-18結構更為複雜,並且彈體長度也會更長。所以目前鷹擊-18比較適用於艦上垂直髮射,雖然也有傾斜發射的版本爆出,但由於彈體長度原因使其對中小型戰艦依然不友好。

高低搭配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 均閃爍出俄羅斯導彈的影子

艦上發射的鷹擊-18反艦導彈

總的來說,雖然我國現在同時裝備了鷹擊-12和鷹擊-18兩種反艦導彈,但其實兩者的功能並不是完全重疊的,鷹擊-12全程超音速確實生猛,但是苦於射程不夠長,相比於艦載使用,空射版本不受發射箱限制並且射程也更遠,也許更能發揮其優勢。而鷹擊-18採用比較前衛的亞超結合的攻擊方式,感覺頗有巧勁,既擁有長射程,又能夠高速突防。相較之下,感覺鷹擊-18更代表未來艦上反艦導彈的發展方向,而鷹擊-12則可用於其他載具的反艦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