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仁義的一位太監,故意改了聖旨一個字,因此救下千人性命

史上最仁義的一位太監,故意改了聖旨一個字,因此救下千人性命

封建時代皇宮中普遍有實權的角色只有兩個,其一為皇帝,一邦之主,坐擁實權這是每個人都不會反駁的。那第二個角色是什麼呢,是太監。在大多數看客們的印象裡,除了皇帝外,說話有分量的要麼是群臣,要麼是後宮中的國母,像太監這樣無足輕重的小角色,如何登得上大雅之堂?你還別說,縱觀歷史上不少朝代,太監的權力還真的不小;這類人每日長伴君側,可謂是最接近權力中心的一群人。

史上最仁義的一位太監,故意改了聖旨一個字,因此救下千人性命

相比較於群臣,君主更願意相信的往往還是每日伺候自己的宦官,這些宦官的權利說到底還是來自於皇權,他們只是起一個傳達命令的角色罷了。當然,有了空子那得到了實權,也是穩紮穩打的事了;看就看這太監心地的善惡,人性的得失了。中國古代心腸歹毒的太監不少,這類人得到君王的寵信拿到實權後,多數都為非作歹;但歷史上不乏也有心地善良的太監。

史上最仁義的一位太監,故意改了聖旨一個字,因此救下千人性命

這個太監的名字叫做張居翰。張居翰是唐朝是一位有名的好太監,史料記載,此人能夠較好的遊離於君臣之間,協調兩者之間的矛盾與誤解。因為做事靠譜待人真誠,甚得君心;一般的太監能夠扶持兩代皇帝就不錯了,輪到張居翰這裡,他接連服侍了好幾位皇帝,因此常受優待。雖然得此殊榮,可他並沒有居功自傲,按照道理而言,彼時的張居翰除了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在地位上已經高出一般的大臣好幾個官階了。若是換做一般的宦官,可能早就大肆斂財,拉攏重臣了;但張居翰這人卻沒有,而他還做了一件“大好事”,也因此留名千古。

史上最仁義的一位太監,故意改了聖旨一個字,因此救下千人性命

後唐莊宗李存勖在位時,決心出徵後蜀,將其一掃而盡。後蜀皇帝王衍自知抵抗不住後唐,便投降給了後唐,後唐皇帝接納了,還答應給他封地,世代無憂。不過不久後,這一切的承諾在寵臣的一番進言後,全都落空了,寵臣認為後蜀主有捲土重來之心,留著遲早是個禍害。於是,一封殺光後蜀皇帝的詔書就落了下來。負責前往宣讀的太監便是張居翰,張居翰在看到聖旨上寫到:王衍一行,並宜殺戮後便猶豫了。張居翰認為倘若完好的傳達皇帝的旨意,那麼註定會有諸多無辜的人遭到牽連,但是君主的詔書是無法違抗的,究竟該怎麼辦呢?

史上最仁義的一位太監,故意改了聖旨一個字,因此救下千人性命

張居翰認為既然以及答應赦免後蜀,如今出爾反爾。於是他就斗膽改寫了詔書,換了一種說法,將"一行"改為了"一家",最後後蜀主王衍一家被賜死了。也因為張居翰的這一改,後蜀百官等千餘人都逃過了一劫。但要說莊宗不知道麼?自然是瞞不住的,最後莊宗也得知改詔書一事,但因為戰事吃緊,就沒有過多追究。而世人得知此事後,更是對於張居翰救下千人的好事讚許有加,都稱其為"史上最仁義的太監"。而張居翰最終也是活到了70歲的高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