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前,一外國人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至今仍有許多人被誤導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稱謂各不相同,如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宋朝等等,那麼在歷史上,外國人又是如何稱呼中國的呢?小編今天便給大家介紹一下。

數百年前,一外國人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至今仍有許多人被誤導


“唐”,國外有些國家將華人聚居的地方稱為“唐人街”,將中國人稱為唐人,而“唐”則是一些國家曾經對中國的稱謂之一;

“Sinian”(震旦),震旦被認為是一種中國特有的雅雀,是古印度語中對中國的稱謂;

“Seres”(絲國),絲國是古希臘和羅馬地區曾對中國的稱謂,意為“絲的”、“絲來的地方”;

數百年前,一外國人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至今仍有許多人被誤導


“China”(陶瓷),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貴族都以擁有一件中國的陶瓷為榮,甚至還以陶瓷的英文來代指中國;

“Chink”(清國人),“Chink”源於“Ching”,在英文的俚語中也有中國人的意思,卻含有貶義,由於清末的中國是最受人欺負的國家,因此許多歐洲國家便以“Chink”來代指中國;

“掌櫃”,韓國曾以掌櫃一詞來代指中國,意思是中國人精於算計、會做生意,但這個詞在韓國有一些貶義的意思;

數百年前,一外國人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至今仍有許多人被誤導


“契丹”,眾所周知,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遼”,曾是中國最大的仇敵之一,但許多歐洲國家哪怕到了今天,仍然以“契丹”這個名字來稱呼中國。

一些歐洲國家之所以會用“契丹”來稱呼中國,是因為當時遼國的勢力範圍遠達俄羅斯和歐洲東部,再加上當時的消息閉塞,歐洲人便認為契丹(遼)代表了當時的中原王朝,所以就用“契丹”來代指中國。

“契丹”成為中國的代名詞還與一個人有關,此人便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馬可波羅在中國元朝時到訪中國,回到歐洲後,他將自己的見聞寫成了遊記,在遊記中,他一味的描述契丹(遼)是如何如何的富庶,從而使得契丹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當時的元朝,間接給中國“改了”一個名字——契丹,誤導了整個世界,哪怕到了如今,世界上仍然有幾十個國家(民族)將中國稱為“契丹”。

數百年前,一外國人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至今仍有許多人被誤導


除了這些稱呼外,近代甲午戰爭後,日本還曾以“支那”這個帶有蔑稱的屈辱詞彙來稱呼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