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丰电缆二闯IPO折戟:大股东“输血”遭疑 主要供应商轮换


日丰电缆二闯IPO折戟:大股东“输血”遭疑 主要供应商轮换

作者@沐宇

11月6日召开的发审委会议原本计划审核三家企业的IPO申请,这其中就包含二度上会的广东日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7年1月,日丰电缆第一次上发审会,最终被否。而此次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日丰电缆最终取消了上会。

日丰电缆是一家自主研发并专业制造橡套类电线电缆的企业,主要从事电气设备和特种装备配套电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橡套类电线电缆,包括空调连接线组件、小家电配线组件、特种装备电缆和其他电缆四大类别。

“假集体真私营”,大股东“输血”公司有猫腻

日丰电缆成立于2009年12月17日,由冯就景、李强、罗永文等三人共同发起设立。其中,冯就景是日丰电缆的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一职。李强是公司的董事和总经理。罗永文是冯就景妻子的哥哥,担任董事长助理一职。

日丰电缆并不是冯就景踏入电缆行业的第一步。1996年1月,冯就景和罗永文联合成立了一家名为“中山市日丰电缆制造有限公司”的企业,股东为坦背电缆和德力厨具,法人代表分别是冯就景和罗永文。2001年2月,坦背电缆、德力厨具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全部中山日丰股权转让给冯就景、罗永文。

日丰电缆二闯IPO折戟:大股东“输血”遭疑 主要供应商轮换


日丰电缆二闯IPO折戟:大股东“输血”遭疑 主要供应商轮换

根据日丰电缆介绍,这两家企业明为集体企业,实际上是冯就景投资设立的私企。为方便经营,冯就景将两家公司挂靠在当地村委会名下,形成了“假集体真私营”的情况。

这种挂靠集体企业的行为并不是冯就景首创。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私企“公靠”现象非常普遍,被称之为戴“红帽”。这种特殊经济形式的存在,虽然没有得到相关机关的明面认可,但事实上已经是当时的通行做法。

针对坦背电缆、德力厨具的挂靠行为,日丰电缆找到了当地村委会、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分别出面背书,因此可以基本认定这个情况是属实的。也就是说中山日丰确实从一开始就是冯就景和罗永文共同拥有的,由此就牵扯出来了同业竞争的问题。

中山日丰主要从事电气设备和特种装备配套电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日丰电缆的业务完全重合。

一般公司解决同业竞争的措施通常是让体外公司注销,或者把体外公司的全部股权买过来,让其变为拟上市主体的子公司。但是日丰电缆仅仅收购了中山日丰的经营性资产。

日丰电缆认为,中山日丰过往历史沿革中的“挂靠集体企业”行为让其确权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如果收购中山日丰全部股权,需要逐级请示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程序极其繁琐且时间不可控。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因为这个事情上报到了省政府。

在日丰电缆和中山日丰还处于并行运营的时期,中山日丰才是主心骨。日丰电缆无偿使用者中山日丰的品牌。电线电缆产品的研发、设计主要集中于中山日丰,原材料也是由中山日丰采购,日丰电缆共享。日丰电缆甚至不具备生产能力,双方用共享客户资源及销售网络。

在最终的收购中,日丰电缆主要收购的是中山日丰的生产设备及存货。对于公司日常经营极为重要的客户资源、销售渠道、销售人员等具有很大无形价值的因素都自动转到了日丰电缆。针对这部分,日丰电缆并没有额外的付出。

除此之外,中山日丰的7项专利、38项注册商标和8项商标申请权全部都无偿转让给了日丰电缆。

整个收购过程完成后,日丰电缆用购买固定资产和存货的钱享受到了中山日丰的全套商业价值。中山日丰已经成了空壳,并很快注销。冯就景、罗永文牺牲个人利益成全了拟上市主体的价值增值。

不过,冯就景、罗永文出于自愿向公司输送利益,最终公司所有股东都受益,好像皆大欢喜。但把自己的利益拱手让给他人的背后,似乎存在着更大的企图。在4月28日证监会反馈意见中,曾要求冯就景说明使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建筑物进行投资入股的原因。

主要供应商变化频繁,背靠“格力”闯关大客户依赖严重

日丰电缆主要原材料为铜材和CPE(氯化聚乙烯)、POE(聚烯烃弹性体)、PVC(聚氯乙烯)等化工原料。2015-2017年,日丰电缆的第一大供应商比较稳定,始终是格力电工,即公司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

日丰电缆主要从格力电工采购铜杆、铜导体。2015-2017年,日丰电缆对格力电器的采购额分别为22,365.35万元、32,079.04万元和55,293.58万元,对应的采购金额占公司当年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48.57%、50.95%和57.05%。由此可见格力电工在公司的供应商体系中重要性日益提高,对其采购额占比逐年增加。

不过,公司其他重要供应商却出现了较大的起伏。铜杆、CPE依然是公司的重要原料,但其主要供应商却各有不同。2015年的第二大供应商天津大无缝铜材有限公司、第五大供应商江门市银德利化工有限公司在之后两年均未成为前五大供应商。

其中,跟天津大无缝仅在2015年合作,跟银德利的合作也在2016年终止。2016年公司与铜杆供应商广州联华也仅仅合作了一年。

日丰电缆二闯IPO折戟:大股东“输血”遭疑 主要供应商轮换


日丰电缆二闯IPO折戟:大股东“输血”遭疑 主要供应商轮换


日丰电缆二闯IPO折戟:大股东“输血”遭疑 主要供应商轮换

一家成熟企业对于供应商应该有一套完备的筛选体系和招投标体系。企业通常会挑选出一个合格供应商名单,并根据具体协商情况来下采购订单。同时,会根据合作情况、供货能力、结算方式、资金周转灵活性等角度对铜材供应商进行考核,优胜劣汰。

供应商有所变动属于正常情况。铜材是一个非常成熟且非常广阔的市场,厂商众多且市场价格也较为透明,日丰电缆对于供应商有所更换可以理解。但是,每年的五大供应商中只有两个能够维持到下一年,其他的重要供应商变来变去,这种情况还是存在一定的异常。

因为采购方对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并不具有完全的信息对称,往往要通过实际生产并销售给下游客户后才能发觉铜材质量是否过关。一旦原料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其销售及品牌信誉。而日丰电缆对于重要供应商的态度却两极分化,一方面不断加大对格力电工的采购,另一方面对其他供应商频繁出现只合作一年的情况。

铜杆是公司营业成本中占比最高的原材料,也是公司主要从格力电工采购的产品。从不同供应商的价格来看,格力电工的价格基本与市场一致,偶有偏离。

日丰电缆二闯IPO折戟:大股东“输血”遭疑 主要供应商轮换

让日丰电缆极为看重的一点是结算周期。很多铜材供应商都要求现款现货,而格力电工允许货到7/9/15天结算,让日丰电缆的资金周转更加灵活。但除此之外,日丰电缆与格力电器的深度合作恐怕也是重要的因素。

日丰电缆从2013年起就开始给格力电器供货。此后2015-2017年,格力电器一直是日丰电缆的第二大客户,主要销售的产品是空调连接线组件、小家电配线组,格力电器用此配套生产空调、小家电等终端产品。

日丰电缆从格力电工处采购铜材,在生产成连接线组件和配线组后,再出售给格力电器。从采购量和销售量来看,近三年日丰电缆向格力电工采购铜材占总采购铜材比例分别是75.26%、80.89%和83.14%,而向格力电器销售金额仅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4.37%、18.68%和23.10%,二者并不匹配。

随着日丰电缆与格力电器的合作日渐紧密,双方的交易额逐年走高,公司对格力电器依然存在高度依赖。而日丰电缆首次上会被否时,大客户依赖严重就是拦路虎之一。

(编辑:杜一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