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七项记录的茂陵已经发现国宝级文物,多次被盗,还有随葬品吗?

创七项记录的茂陵已经发现国宝级文物,多次被盗,还有随葬品吗?

汉武帝极其重视身后之事,茂陵的修建和陪葬品,在当时应该都是创记录的!

茂陵有七个之最:一是修造工期最长,历时53年;二是规模最大,已经探明的从葬坑就达400多处;三是随葬品最多,武帝去世下葬时,陵墓中的葬品已经塞不进去。即史书所云“不复容物”;四是耗资最巨,修陵费用占武帝时期每年税赋的三分之一;五是茂陵城邑最为繁华;六是陵区最为广阔,数十座陪葬墓大多都各具特色;七是茂陵本体最为高大,在西汉11座皇帝陵中独树一帜。

正如著名文史学家武伯纶先生趣言:茂陵绝对是一座“违章超限”建筑。要是今天就“拆违”了!

自汉唐以来,政要学士,文人墨客等在茂陵留下了众多的诗文墨迹、楹联匾额,衍生了光彩夺目的“茂陵文化”。例如:“茂陵烟雨埋冠剑,石马无声蔓草寒”(唐·薛逢)、“汉家天马出蒲梢……茂陵松柏雨萧萧”(唐·李商隐)、“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唐·李贺)、“英雄从来只数君,荒坟犹自上侵云” (清·徐开熙)、“茂陵何崔峻,巍巍一望中”(费尚彬)等等。

茂陵这座“金字塔”,在高大的夯土封冢之下,是它的核心建筑——地宫,称为“方中”。张汤调任茂陵尉时,他亲自抓的一项具体工程就是“方中”建设。这方中内部一定是个丰富多彩、无奇不有的世界。不过由于翔实历史记载,到底墓中随葬品还有没有、还剩多少,这样都是未知数。要等到考古挖掘时才能大白于天下吧!

据历史记载,茂陵地宫占地一顷,深十三丈(约合30米)。内置梓宫、黄肠题凑、便房、堂坛、墓道、羡门、甬道等,这些都属于地宫建置,不属于随葬品。梓宫,是武帝遗体安放的棺材,因为全用梓木制成,故称梓宫。武帝的梓宫为五棺二椁,有五层棺木,梓棺之下有梓木棺床。在墓室的后半部,有一个椁室。据载,五棺所用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朽性极强。

茂陵地宫中的黄肠题凑,均由长90厘米,高宽均10厘米的黄柏心木,总计158800根,堆积而成。茂陵的便房宽阔通畅,与武帝活着的时候所有居所和宴食之地所差无几。茂陵的墓道十分开阔,可容六匹硕马并排驾车通行。地宫中的堂坛高三丈,用以摆放奇器异珍。

汉武帝死于周至五柞宫,出殡发丧于中央政府办公地——未央宫前殿。遗体安放在玉床之上,口含蝉玉,身穿金缕玉匣(即金缕玉衣),玉衣上镂刻着蛟龙、鸾凤、龟麟等吉物之象。武帝发丧落葬的那天,灵车之后还有长龙一般的载满葬品的车队,来到茂陵时,文武百官已见地宫中塞满金、银、珠宝、丝绸、经卷、食品、各种奇珍异物等,还有许多葬品怎么也塞不进去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茂陵发现的国宝级文物,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茂陵园区之内,广大群众在建房挖基中拾得或偶然从陵墓之地捡拾的、已交献到茂陵文物单位的各类西汉文物达数千件,其中列为国宝级和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珍品有400多件。仅举其中三例:

鎏金马(国宝级文物)

1981年5月在平阳公主墓南,西吴乡豆马村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鎏金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志矫健。头部造型尤为生动,粉鼻亮眼,口微张,露出牙齿六颗,两耳竖立,耳间有鬃毛,颈上刻鬃毛。马的肌肉和筋骨的雕刻符合解剖比例,马体匀称适度,形象朴实稳重,堪称骏马。其身中空。静中含动,气度非凡,有一发千里之势。它在古籍中被称为“金马”,系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又称天马)为模特,精制而成。

创七项记录的茂陵已经发现国宝级文物,多次被盗,还有随葬品吗?

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国宝级文物)

这件珍贵文物,于1981年5月平阳公主墓南与鎏金马同时出土。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盖高6厘米。竹节熏炉,铜铸,通体鎏金银。高柄竹节形,子母口,盖呈博山形,炉盘和炉身,分铸铆合,底座作圈足形,高7厘米,底座上透雕两条蟠龙,翘首张口,口衔竹节高柄。龙首满饰鎏金细纹鳞甲,反眼,须爪银。炉柄分五节,节上刻出竹叶枝杈。

炉柄上端又铸出三条蟠龙,龙头承托炉盘,龙身鎏金,爪鎏银,线条活泼流畅,形象生动。盘腹下部有10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盘口沿有鎏银宽带纹一圈。炉盖透雕多层山峦,云雾缭绕,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35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宫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

这件文物是中国古代金属雕塑和铸造艺术的瑰宝。它的用途是燃点熏香,以驱蚊和改善卧室气味。它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接近现代机械加工所能达到的水平。燃香后,青烟自博山式熏炉的透雕孔隙中袅袅而出,弥漫其盖上山谷纹间,景象尤为动人。

创七项记录的茂陵已经发现国宝级文物,多次被盗,还有随葬品吗?

错金银铜犀尊(国宝级文物)

铜犀尊,是战国时代用犀牛形状设计的酒尊,造型逼真生动,体现了犀牛刚强健壮的特点,仿佛具有生命力,体态酷似真犀。全身饰有错金银流云纹。背上有盖可开合,口侧有管状短流,用以倾注。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工艺品,也反映了当时青铜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

此件铜犀尊,是1963年兴平西吴乡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壕发现。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创七项记录的茂陵已经发现国宝级文物,多次被盗,还有随葬品吗?

至此,仍无人能够断定茂陵的谜底到底有多大?有多深?有多广?任人展开猜想的翅膀,也难说清楚地上地下无穷的奥秘。

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武帝巡游,病逝于周至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逝后18日,葬于茂陵。霍光追封已故的李夫人为孝武李皇后,李夫人墓迁至茂陵。

三年之后,汉昭帝始元三年(前84年),茂陵被盗掘。4年后,有人在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买得墓中所葬玉箱、玉杖二物。

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茂陵置茂陵县,徙天下富豪6万余户,最多达27.7万余人。

汉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茂陵被盗掘。河东郡李友,入上党抱犊山采药,于崖石中得武帝地宫所藏杂经30卷,盛以金箱。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5年),赤眉军退走长安,西行途中盗掘茂陵。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遣吕布盗掘茂陵。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黄巢攻入长安,派兵盗掘茂陵。

被盗了这么多次,不知道,地宫中到底还有什么国宝?看来等到考古挖掘时才能大白于天下了!

关注我,共同欣赏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