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居家養老受歡迎 老人去服務中心玩樂成習慣

惠城居家养老受欢迎 老人去服务中心玩乐成习惯

小金口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老人們組建了一支民樂隊。

這天吃了早飯買好菜後,家住河南岸街道瑞和家園小區的林阿婆照例往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走去。在那裡她跟一幫老年夥伴或喝茶聊天,或打牌下棋,或讀書看報,輕鬆自在。

這樣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惠城區13個鎮街如今已全部都有開設,中心通過採取政府投入建設、專業社工運營、志願者參與服務的方式,為附近居住的老人提供文體娛樂、健康護理、生活照料等多項服務,成為老人們樂享晚年的好去處。

●養老難題

進入老齡化社會,該如何養老

居家養老模式在我市的推行,與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的背景有關。我市是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地區之一,據統計全市60週歲以上老人已有40多萬人,超過總人口數的10%。而惠城區目前60週歲及以上老人約有10萬人,佔全市老人總數的近四分之一,這些數字每年還在不斷增長中。

隨著老年人數量越來越多,養老也日益成為一大社會難題:一方面養老機構集中供養能力不足,一些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另一方面,僅靠家庭養老的話一些年輕人不堪重負,老人也缺少相對自主的生活空間。此外,空巢、高齡、失能等特殊老人群體的養老需求更是需要有保障。

怎麼解決這樣的矛盾呢?遼寧大連等一些地方探索了一種居家養老的服務模式。該模式以社區為依託,整合社會力量助力服務老年人,讓老人不離開家庭和親人,又能享受到相關服務,被認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2012年召開的惠州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多位市人大代表聯名呼籲,要加快建設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該建議被列為大會議案。此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開始在我市展開探索。

●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4年實現全區覆蓋,有的政府購買服務,有的自己統籌管理

嘗試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惠城區橋西街道當了“急先鋒”。市人大議案提出當年的12月22日,全市首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在橋西街道建成開放。

該中心有5層樓,總面積達2000平方米,各樣設施頗為齊全。可為轄區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家政料理、康復護理、精神慰藉、醫療保健、社交及康樂等多項服務,其中大多是免費的,根據老人家庭的自願選擇,也提供一些有償服務。

在總結橋西經驗的基礎上,惠城區開始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的步伐,截至2015年底,在全區13個鎮街已實現全覆蓋。開展社區居家養老,首先要有合適的場所。對此,各鎮街調動各種資源靈活解決,比如河南岸街道由房產開發商提供場地;橫瀝鎮把舊的鎮政府辦公樓進行改造;蘆洲鎮選擇跟新建的鎮敬老院設在一起。

有了相關的場地設施後,能否真正發揮效用,日常管理運營也是關鍵。這一塊目前主要存在兩種方式:一種是由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社工等專業機構運營,如橋西、橋東、江南、小金口、水口、汝湖、三棟、馬安等;另一種由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統籌管理,如龍豐、江北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