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應如何祭掃?上海推出“三部曲”,還有四點倡議

清明臨近,上海即將迎來祭掃高峰。但疫情尚未結束,如何祭掃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4月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獲悉,2020年清明期間,為了進一步傳播“祭掃無定時”“居家祭掃”的概念,市殯葬服務中心推出了2020清明話“祭禮”之——“專家談”“居家祭”“錯時祭”宣傳三部曲。同時,該中心還發布了《“安全有序人文清明”倡議書》,提出四點倡議。

推出祭掃宣傳三部曲

何為“專家談”“居家祭”“錯時祭”宣傳三部曲?

據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介紹,“專家談”是通過民俗專家和學者的視角,來了解 “祭”的意義以及現代殯葬文化中“祭禮”的詮釋方式。

“居家祭”是通過邀請資深的殯葬文化研究者、上海同濟大學教授丁長友,來介紹“家祭”的文化背景和儀式內容,讓大家在祭掃條件受限的情況下,尊崇傳統文化,沿襲祭祀傳統,慰藉思親情懷。

“錯時祭”則指各擇其時,從心而祭。市殯葬服務中心除了常年持續推動的六大傳統民俗節日錯時祭掃,也積極引導家屬重視對生卒年、冥誕和紀念日等特殊日子的祭奠懷念,來逐步構建可被閱讀、更具有親情溫度和家風傳承的現代殯葬習俗和文化。

早自2013年起,市殯葬服務中心就開始在所屬公墓單位(濱海古園、衛家角息園、徐涇西園、澱山湖歸園、顓橋寢園、匯龍園)推行 “六大節日錯時祭掃”聯動活動,至今已有近7年時間。在陸續開展的活動中,各公墓單位不斷挖掘錯時祭掃的深意,持續的為錯時祭掃增添更多基於現代殯葬文化下的意義,讓其更具有文化內涵和人文情懷。

2020年清明正值疫情尚未結束的特殊時期。市殯葬服務中心要求所屬各大墓園嚴格落實市委關於清明期間防疫工作的指導精神,均採取限制入園措施,大量祭掃市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從傳統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轉向在線瀏覽。

發佈倡議書,提出四點倡議

除了“專家談”“居家祭”“錯時祭”宣傳三部曲,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還發布了《“安全有序人文清明”倡議書》。

倡議書稱,2020年清明,受全球疫情影響,公墓的承載規模十分有限。為引導市民科學合理安排祭掃時間,選擇祭祀形式,在盡禮數的同時共御疫情,共同營造安全、和諧、綠色、低碳的祭祀環境,提出如下倡議:

第一,文明有序祭掃,攜手共抗疫情。理解疫情特殊時期公墓限流政策和防疫措施,成功預約的客戶文明出行,自覺配合入園測溫、掃碼檢查工作,有序入墓園祭掃。未能成功預約的客戶,主動做好身邊親朋的思想工作,避免高峰期前往墓園,防止人流集聚,疫情反覆。

第二,綠色無煙祭掃,共創生態清明。從今年清明開始,全市殯葬服務單位將嚴格實行“無煙祭掃”。積極響應政府政策,選擇生態環保的祭祀方式。不購買、不使用錫箔、紙錢、香燭等祭品,改用綠色環保祭祀用品。爭做文明之風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傳播者。

第三,倡導錯時祭掃,繼承優良傳統。合理安排時間,避開清明高峰,選擇“六大民俗節日”中其他節日,如上元/端午/中元/祈圓節或挑選冥誕、週年、紀念日等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進行墓祭,或選擇居家祭掃,於家中舉辦儀式。在新冠肺炎流行的當下,減少人口流動交叉感染的風險,延續傳統祭掃文化。

第四,創新祭掃形式,共建人文清明。市民公眾可根據所需,選擇墓園推出的各項“零接觸”人文祭掃服務,如代客祭掃、網絡祭掃等,或觀看公墓為逝者舉辦的集體公祭活動視頻,寄送祭文、書信,委託墓園工作人員傳遞清明思親之情,減少出行,降低感染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