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做了兩件“壞事”,卻能破解當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效果出眾!

李白嘛,誰會不知道李白呢?喝著酒,提著劍,吟著詩就走遍了天下,遍覽山河壯美不說,到哪裡都會有一大批的迷弟迷妹,這上哪兒說理去呀。

旁人的眼中,李白逍遙自在,豪氣縱橫,自然心中是沒有負面情緒可言的。俠客之道,也就是李白之道,任俠這兩個字可以說貫穿著李白的一生。

而當今時代的我們就比較慘了,在方方面面都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小孩子要學習要升學,大人要掙錢養家,老人說是要頤養天年又何嘗沒有在為兒女發愁呢?

李白做了兩件“壞事”,卻能破解當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效果出眾!

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你可能會停下來問自己,前路何方,何時能到。困擾我們的迷茫和焦慮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甚至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問題。

許多人面對生活壓力低下了曾經高昂著的頭顱,偷偷丟掉了自己兒時的夢想,離開了自己曾經嚮往的江湖。這個悲哀屬於個人,也遍及整個當代社會。

李白做了兩件“壞事”,卻能破解當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效果出眾!

嘴邊時常掛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能夠真正記得自己的初心是什麼的又有多少。

你的初心,是什麼?

你現在,是在向著它奔跑嗎?

李白做了兩件“壞事”,卻能破解當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效果出眾!

故事的主人公李白,他真的不曾有過焦慮和迷茫嗎。人有七情六慾,他當然也經歷過我們所經歷過的情緒,只不過這股情緒沒能阻止他闖蕩江湖罷了。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還不夠明顯嗎。

李白的最大願望可能並不是詩人,而是報國之人。然而仕途不順,寄情山水,才有了李白。

李白做了兩件“壞事”,卻能破解當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效果出眾!

他被賜金放還的時候,他被遠放夜郎的時候,他被迫聽令叛軍的時候......

李白的一生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也坎坷的多。

然而他是俠,這一個身份決定著他的人生走向。

他做的那兩件壞事使他跳出來焦慮和迷茫的怪圈,活出了充斥著劍氣和月光的浪漫生活呢?這也是我們當代最想知道的問題。

李白做了兩件“壞事”,卻能破解當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效果出眾!

一件是飲酒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極為白話的詩,卻讓所有人都能懂箇中趣味。李白是詩仙,但他首先是一位飲者。他曾經想過做當世的聖賢,哪怕寂寞一世。但後來放棄了,或許是因為找到了真正的知己,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知己是酒,自己是仙。

從此二人相伴遊歷,留下了數不盡的傳奇與美談。

李白做了兩件“壞事”,卻能破解當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效果出眾!

  •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 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

是任俠時留下的風采。

李白做了兩件“壞事”,卻能破解當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效果出眾!

  •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 時來引山月,縱酒酣清暉。

是浪漫之後的狂歡。

但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他當然懂這個道理,於是他又做了第二件壞事。

第二件事,發狂言,抒傲心

比李白能喝的人有大把,古代的酒相比今日算不得烈酒。詩仙沒有配上最烈的酒也算是一個遺憾。

比李白還狂的人,不多。

舉一例經典,與大家共賞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李白做了兩件“壞事”,卻能破解當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效果出眾!

熟悉吧,收藏過無數遍,想要背下這無與倫比的詩篇,但每次都不圓滿。每次斷斷續續的吟誦幾句,就已經覺得有如醍醐灌頂。及至讀完,已經是眼花耳熱,意氣橫生了。

因為李白的狷狂,因為他的驕傲。世俗的一切不足以讓他停下來。如果有什麼客觀理由讓他無法瀟灑豁達,我行我素,他會覺得恥辱。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我們是蓬蒿人嗎?

不是!

年少時候的夢,還記得嗎?

記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