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困局待破

剛剛過去的2018年,AI基礎研究、技術和產業化都進入了高速增長期。專家預測,2019年各種AI技術將加速更新換代,應用範圍將不斷擴大。

在人工智能邁向2.0的關鍵期,相關領域的人才缺口凸顯,人才困局亟待破解!這一朝陽產業應如何納入高等教育體系,培養出兼備研發能力與實踐經驗的人才,精準對接產業升級需求?相關專家認為,企業和高校應圍繞AI2.0的“五大新特徵”,進行核心技術攻關、人才梯隊培養、實體產業落地,促進產業升級。

人工智能2.0關鍵節點遭遇人才荒

“在全球範圍內,人工智能研究在過去5年以每年接近13%的速度快速增長。”這是來自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的最新數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則預計,到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98.4億美元。

“當前,人工智能正處於邁向2.0的關鍵期。”1月14日,在東南大學召開的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說。他認為,經過60多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迎來2.0時代,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智能、自主智能是2.0時代的五大新特徵,“未來的人工智能將是人、計算機、互聯網三者融合的智能系統,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快速發展,正不可阻擋地大步走來。”

“面對國際競爭,在邁向AI2.0的關鍵節點,相關企業和機構應該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計劃,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培養上也要提供有力支撐。”潘雲鶴說。

然而現在我國AI人才卻面臨供不應求、缺口巨大的現實。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近日發佈的《2018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評估白皮書》顯示:語音交互、文本識別、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四大技術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美國超過1.3萬,中國不足0.5萬;其中,計算機視覺相關的高端人才佔比最高,達38%,美國5432人,中國1892人。業內人士估計,我國整個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數量缺口在百萬級別,“各高校培養輸送的人才只佔市場所需人才的30%至40%。”

“得人才者得人工智能,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流傳著這句話的AI圈子裡,企業為積蓄力量紛紛開出高價搶奪人才。“人工智能科班出身的博士,50萬年薪是起步價,優秀的可以開到80萬、100萬,都不一定能搶到。”業內人士表示。薪酬高,要求自然也不低,兼備研發能力與實踐經驗的人才方能成為爭搶目標。而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處於起步階段,一部分畢業生還難以具備人工智能領域的整體素養。

高校人工智能學院如“雨後春筍”

2017年5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在我國高校中率先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2018年則被稱為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系統化培養的元年,這一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上海交大、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相繼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學院。2019年1月,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及研究院雙院揭牌,至此,僅南京一地,就有5所優質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學院。

記者梳理發現,各高校人工智能學院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各有側重:

中科大人工智能技術學院依託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等國家工程實驗室,課程分為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基礎理論必修課,以及計算機視覺、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選修課。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依託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側重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智能系統與應用。

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結合其工科優勢,研究方向涵蓋基礎理論、支撐體系以及創新應用全產業鏈佈局,“基礎理論研究包括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知識工程與多智能體、複雜系統與網絡科學等;支撐體系則包括感知智能、人機協同增強智能以及智能芯片與硬件;創新應用則涉及智能裝備與製造系統、智能城市以及人機協同診療等領域。”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聯想首席技術官芮勇說。

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耿新說,“我們學校三分之二以上的學院涉及人工智能相關研究,所以我們強調學科交叉,創新應用。未來我們培養的人才可能不僅僅是掌握一些人工智能技術,而是在不同的領域裡有比較深的應用背景。”

突破口:優化課程體系,找準行業痛點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課程並沒有固定教材,課程體系設置仍參考“美國模式”。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周志華說,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真正的人工智能人才除了基礎課程之外,還有道德課程、人類學及藝術課程,更要鑽研人工智能的倫理與道德,“我們學院後面也會有類似的課程設置。”

即使在國外領先高校,也在不斷改進課程體系,如最近麻省理工正在“重塑”計算與人工智能學院,迎來成立70年最大架構變化。蘇州思必馳公司的CMO龍夢竹認為,有必要加強AI基礎和理念培訓,甚至可以考慮在高中、初中開始加入AI基礎普及教育。

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如何進行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打通產學研的鏈條,應成為AI人才培養的突破重點。

據瞭解,高等教育出版社已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編委會,計劃從2019年開始出版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教材,覆蓋人工智能核心理論和主要應用領域。“中國高校人工智能(AI)人才國際培養計劃”也已啟動,5年內將培訓500名教師和5000名學生。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更新換代,需要更多青年人才的推動。”潘雲鶴說,高校應抓緊培養中國人工智能的多層次人才梯隊,面向人工智能2.0五大新特徵,結合知識和資本,與企業進行深度融合,尋找行業發展的真實痛點,讓年輕的科學家、企業家可以開闢新領域,發揮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產生長期價值,促進產業升級。

“與業內進行密切接觸也是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中強調的部分。”周志華說,南大已開展與京東等國內一線企業的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建立實驗室和實習基地,並和英特爾公司聯合成立了人工智能聯合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跟我們的優勢工科交叉,能夠派生出很多新鮮的產業,最近我們跟聯想、華為、百度、微軟、阿里巴巴都建立了非常緊密的合作,主要圍繞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造等領域展開。”東南大學副校長吳剛說。

芮勇則透露,東南大學與聯想研究院將共建“計算機視覺及增強現實聯合實驗室”和“東南大學大數據中心”,共同進行人才培養、計算機視覺及增強現實先進技術研究與相關領域生態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