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會計估計變更的小心機

又到了年報出具的時點了,無論是折舊年限的調整,還是壞賬計提比例的調整,這些會計估計變更的小心機都是一樣的:為了賬面好看。

本刊特約作者 李國強/文

2018年12月22日,臨近年報出具時點的時候,永泰能源(600157.SH)發佈了一則變更會計估計的公告。公告聲稱,本次會計估計變更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相關規定,參照電力行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結合公司新增機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自2018年10月1日起,公司在會計政策規定的折舊年限範圍內,對在運老機組相關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進行相應的合理延長調整。

變更會計估計有什麼好處?主要作用就是調劑利潤。

比如,一家公司花了1000萬元建了一座廠房,如果按照10年期限攤銷,每年100萬元,對當年利潤的影響就是100萬元。如果按照20年攤銷,那就是每年50萬元,對當年利潤的影響就是50萬元。會計上,這種攤銷方式叫做折舊,對於資產特別多的公司,不同的折舊年限對利潤的影響是巨大的。

比如永泰能源,本次會計估計變更,預計影響2018年四季度計提折舊金額減少約9300萬元,淨利潤增加約7000萬元。

粗略換算,對全年四個季度的影響接近3億元,而永泰能源一年的利潤有多少?據公司2017年年報,當年淨利潤為8.67億元。僅此一項影響,差不多三分之一左右。

所以,一旦財務人員“製造”起利潤來,就沒銷售人員什麼事了。

折舊年限調整

根據永泰能源的折舊年限調整公告,調整的主要是房屋建築物,生產用房屋從40年折舊期調整為50年,非生產用房屋從45年調整為50年,火電站從25年調整為50年,機械設備從14年調整為20年,電氣設備從10年調整到30年……

這次調整還是非常誇張的,50年折舊期的房產,怕是A股之最了。

公司在公告裡混淆了實際使用年限和折舊年限,把折舊年限延長到公司認為的使用年限。同時公告聲稱參照電力行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而進行調整。

同行的折舊年限都這麼高嗎?筆者查了幾家上市火電同行如申能股份(600642.SH)、西山煤電(000983.SZ)、京能電力(600578.SH)等公司的折舊年限,與永泰能源公告的說法不同的是,絕大多數發電企業的房屋和建築物折舊年限都在8-45年之間,其餘設備也大多在20年以內。

所以,永泰能源公告裡標榜的公司所投運機組均為國內技術領先的高參數等理由,並不成立。

據公司2018年三季報,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僅為9784萬元,為8年來最差的三季報。調整折舊年限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為了讓利潤表更好看一點。

這種調整並非首創,在供給側改革最為艱難的2016年,由於折舊的包袱不堪重負,大部分重資產的鋼企都發布了會計估計變更公告。如八一鋼鐵(600581.SH)僅憑會計估計變更就“憑空”增加了1.99億元利潤,杭鋼股份(600126.SH)通過會計估計變更實現了4500萬元的增利。

那麼,折舊年限就沒有一個規範的管理制度,任憑上市公司拿來當做利潤調劑工具?除了稅法對最短年限有一定的要求外(年限過短會大幅影響納稅),會計準則給予了公司的會計師很大的權限。

調整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的貓膩

除了折舊年限,另外一個最常用、影響比較大的會計估計就是壞賬準備。

什麼是壞賬準備?

根據會計準則要求,企業應定期對應收款項(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等)進行全面檢查,預計各項應收款項可能發生的壞賬,對於沒有把握收回的應收款項,應當計提壞賬準備。

舉例說明,一家企業有1000萬元的應收賬款,按照往年慣例,1年沒還上的,有30%的可能無法收回,3年沒還上的,收回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公司的會計師就按照年限和比例計提壞賬準備,1年賬齡的按照30%、兩年賬齡按照60%、3年及以上的按照100%計提壞賬準備。

筆者曾經編制過上市公司財報,壞賬準備的計提有不少技巧。

比如,公司應收A企業100萬元,賬齡已滿3年,按照壞賬準備計提比例,就要全額計提壞賬準備了,年末A企業歸還了10萬元欠款,壞賬準備怎麼處理?是按照(100-10)×100%計提嗎?公司和客戶約定,歸還的這10萬元欠款,是先歸還了100萬元全額欠款,然後又新發生了90萬元的欠款業務。這樣,實際上未歸還的90萬元就成新發生的應收賬款。公司自然無需計提那90萬元的壞賬準備。

再比如,把分賬齡計提的比例做一下修改,對公司的利潤也會有很大影響。

乾照光電(300102.SZ)在2018年10月11日發佈了會計估計變更的公告,公司認為自己客戶的信用優質:主要為國內封裝大廠的應收賬款、政府國企金融機構等單位的履約保證金等款項,此類單位多為境內外上市公司、國企、政府部門等,信用優良,壞賬風險較低。基於此,公司調整了壞賬準備的計提規則。

公司大部分應收款都在6個月以內,按照原來的計提規則,只要是1年內的應收賬款,均需要計提5%的壞賬準備。修改後的計提方式是6個月內計提比例為1%,6個月到1年的計提比例維持在5%。

實事求是地講,公司原來的壞賬準備處理方式是非常“霸氣”的,符合一個優質企業的標準。但是,為什麼要修改?

或許答案在公司的財報裡,據2018年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1.52億元,較上年同期略有下滑。而此項會計估計變更將增加2018年淨利潤約1185萬元。

利用會計估計公告來排除投資對象

按理說,會計估計變更是兩個方向的。一個方向可以增加利潤,另一個方向會減少利潤。可是上市公司公告中的會計估計變更,絕大多數都是增加利潤的。有沒有反方向的?有,但非常少。

比如,2018年8月31日,格力電器(000651.SZ)發佈一則變更會計估計的公告,擬自2018年1月起,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進行適當調整。經公司初步測算,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2018年1月1日起執行,全年增加折舊費用約6.43億元,減少淨利潤約5.46億元,不會導致公司的盈虧性質發生變化。

和永泰能源的公告相比,二者進行折舊年限的理由幾乎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技術發生了變化,但方向卻是相反的,永泰能源延長了折舊期,而格力電器則是大幅縮減了折舊期。

格力電器不惜降低5億-6億元的利潤,也要讓自己的財務狀況更真實一些。2019年1月17日,在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高調宣佈格力2018年淨利潤260億元的時候,內心是非常有底氣的。

另外一家著名的白馬企業恆瑞醫藥(600276.SH)也曾經有過類似的舉動。2005年,恆瑞醫藥公告變更會計估計,將公司最核心的機器設備折舊計提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為年度總和法。年度總和法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折舊計提方法,目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採用的都是平均年限法。二者相對比的話,年度綜合法是一種加速折舊方法,大部分折舊計提會在設備折舊年限的前幾年完成。

由於像格力電器、恆瑞醫藥這種通過變更會計估計減少利潤的上市公司非常少,所以變更會計估計的公司幾乎只有一個目的:調增利潤。

雖然這是符合會計準則的一種合法手段,但是利潤增加的背後,業績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改善。所以會計估計變更公告可以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投資參考內容。

對於重資產的企業來說,會計估計變更是一個大幅改善利潤的核武器,證監會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對上市公司進行會計變更有著嚴格的規定,一是要求董事會、獨董、監事會都要對會計估計變更發表意見;二是要求採用未來適用法,也就是不得調整已經公佈的財務數據,只能從未披露的財務數據開始執行,避免大幅影響財務數據,比如在四季度發佈會計估計變更公告,最早只能從三季報公佈後的第二天—10月1日起執行;三是要求必須發佈公告披露變更後對利潤的影響情況,確保投資者利益不受損失。

由此可見,閱讀會計估計變更公告裡的影響金額就成了一個“快捷方式”:如果該變更對淨利潤影響較大,說明公司有修飾利潤進行市值管理的需要,公司的真實經營情況就有可能出現了下滑;如果該變更對當年淨利潤影響較小甚至是減少了淨利潤,說明公司的業績大幅向好,公司試圖通過會計估計變更來“隱藏”一部分利潤。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微信公眾號:詩與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