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相信各位想要了解一款车,一般都是首从看车评开始的。

而这几年来,车评越来越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以前说能“能说话的就能做销售”,现在感觉“能说话的就敢做车评”了。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你以为这里我会配一个车评人的图吗?太得罪人了我才不会呢!)

通常车评的情况是这样的:厂商/经销商/门店提供车辆,当然也有土豪自己买或者租车,但是都逃不开“偏向”的魔爪:提供车辆的,就算不充值,你也不能一直说人家坏话吧?不然以后谁敢给你车?自己搞来车,从主观上就有明确的喜欢和不喜欢,你想啊,我自己做节目,自己搞来车,又没有厂商充值,那我为什么要搞一个我自己不喜欢,不符合我自己喜好定位的车来做?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很多朋友喜欢的38号,CRV这一期说到刹车,明显能感觉出来这个刹车是不舒服的,但是车是38号买的,钱也是38号自己出的,那38号说要适应,其实挺好的,不为过吧?实际体验...不用了CRV已经在召回了...)

所以一般有点节操的测评人,会七分好三分坏,或者八分好两分坏的说,敢讲到五分好五分坏,就已经说明这个车实在是烂了,要不然就是厂家没给够钱。

但是车评人就不说不好的点了吗?too young!还是会说的,不过是用一种“黑话”的形式,明面上觉得说的是好话,其实...你懂什么意思就好了,你懂了,厂家觉得好,车评人也完成了任务,大家一起笑嘻嘻,岂不美哉?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所以今天元哥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各种“黑话”,以后车评别光看热闹了,要看的明白。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1.刹车距离很短,加速很快=你自己看数据,我这都是胡BB。

适用于加速,刹车,油耗这三个方面。0-30,30-100,60-120,0-100这三个成绩可以看出来前段,中段,后段,整体的加速成绩,这些数据决定了你城里开车会不会被加塞,变道容易不容易,上高速能不能一脚踹起来,高速出了加油站能不能跟上车流的速度,好不好数字说了算。

刹车也是一样,120-0,60-0,30-0决定了高速上会不会追尾,城里会不会追尾,小区里会不会碰到小朋友三个关键性问题,数据说了算。

油耗千万不要参考官方数据,现在有很多平台都有口碑评价,数据采集量越大,数据越真实。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2.宣传用语/虚无缥缈的形容词=厂家让我这么说的,我说完了可以给钱了吧。

比如,说后排座椅很舒服,可以说它用了什么什么材料,什么什么技术,设计上有哪些优势,所以坐起来很软,让人很有沙发的感觉,也可以说坐姿很好,长期做没有疲劳感,这些都正常。但是如果说“零重力座椅”“环绕式包围座椅”这种明显宣传用语,不用想了不能信,肯定是充值。

再比如,说内饰可以说用了什么什么材料,做了几段缝线,装配工艺多么多么好,设计如何如何新颖如何使用,这都是实打实的描述,但是如果出现“高级感”“很浪漫”“非常大气”“奢华感”这些虚无缥缈不知道在说啥的,不能信,因为有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3.你能想到的所有形容特别棒的形容词=好,非常好=还好,很不错=很一般,主流水平=比较烂,有待提高=垃圾。

这是所有节目的通病,特别是XX之家这类大平台,基本上跟新闻联播的“术语”一个意思,我不能说不好,但是我又不能有失公信力,说你这家的车好了,人家比你的车高一个档次,更好,咋办?所以全部提升一个等级呗!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4.空间一拳三指=大小就是这么个大小,舒不舒服我可不管

国人对空间大小的迷恋程度令宝马这种追求操控的车都要在后面加一个L。欧洲城市道路比中国还窄,人也是又高又胖,也没见几个人非要空间大的,相反操控灵活,前后塑料保险杠才是重点(好停车,碰了不心疼),国人追求后排空间要宽敞,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都要大。其实空间看上去大和实际上舒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标准,想要看上去大,坐垫薄一点,座椅角度往上翘一点,座椅短一点,完美,感觉后排能脚底下能躺个人!测评人用军姿端正的坐在后排,一比划,嗯,快两拳了,完美哦!

实际上,后排舒服不舒服的标准有这么几个:

视线够不够敞亮:幽闭的空间时间长了会让人难受,很多小型车,紧凑型车为了美观,会在后排的窗户上进行一些妥协,减小窗户的面积,这样后排会觉得“憋得慌”;

座椅靠背角度,坐垫长度:什么样子坐着舒服?大腿被完全托起,靠背和座椅呈100°左右的角度,后背和坐垫要有支撑和包裹,太硬屁股疼,但是长途能好受点,太软陷进去了虽然一开始很舒服,时间越长越难受。

胳膊有地方放,头有地方放:门把手上要有能单住胳膊的地方,中央扶手高度要合适,毕竟大家都在车身玩手机了;头枕要软,符合人体工学,硬邦邦的两边还没有支撑,根本睡不成觉。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5.关于价格:

大家都是吃这口饭的,一个车值不值这个价格谁不知道?但是明摆着说这车不值也不行啊,所以基本上是这么表达的:性价比很高=现在买不吃亏,但是以后会降价,性价比不错=你再等等现在价格虚高,为情怀/为梦想买单=人傻钱多的就赶紧买,我不断人财路,目前价格有些高,但赠品/活动很好=你自己看几万块买个踏板划不划得来。那要强烈推荐怎么说呢?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6.注意车评里没说什么

通常的外观(前、后、两边、车顶,车轮,外光装饰),外观功能(大灯,后备箱,雷达等各类特殊功能),内饰,内饰功能,前排体验,后排体验,加速,刹车,悬挂感受,底盘布局,噪音,油耗,这些都是必讲的,少了哪一个哪一个就肯定有问题,车评人做车评不是站在那里就讲的,必然是有稿子的有团队的,所有人能集体把一个环节忘记了?肯定是有问题啊!

还有一些内饰设计大方=材质不行,动力总成成熟=发动机老旧,平滑柔润适合城市行驶=加速慢,变速箱很有运动的气息=顿挫比较严重,非常沉稳=动力响应不积极,等等元哥就不细说了,直接跟大家说说好的标准吧: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1.刹车要线性,意思是踩多少有多少,轻轻踩上去车速减慢,然后踩深一点刹车力度增大一点,这样有利于城市跟车,顿挫感会比较低,告诉急刹一脚踩死,ABS弹脚频率越快越好,力度越小越好;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2.上车调好标准驾驶位置,下车站一会,然后再坐上去,不要动,如果一两分钟后完全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那人机工程很不错;随身的包包,水瓶,手机,不用找地方,你就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而且还很顺手,证明空间设计不错。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3.内饰功能操作越少越好,特别是车窗除雾和雨刮器,空调温度和风量,收音机换台这三个最常用功能,最好不用看就能完成,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玩的。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4.后排舒服的标准是,有支撑,有包裹,如果你没有这种体验,就去宜家找最贵的老板椅坐上去,往后躺,然后记住这种感觉。胳膊要有地方放,要有地方充电,毕竟大家要玩手机;坐起来坐端正,背部可以完全离开靠背,这是头顶还有空间;坐下去腿往前伸能差不多伸直,往后盘能后脚跟能在大腿中间位置。这是多年来后来坐出来的经验,人在后排不可能是一动不动的,关节能变化的空间越大,越舒服。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5.方向盘的回馈力度和转向角度是手感的关键。回馈力度要线性,就是说我转了两圈和转了一圈时方向盘都会有回正的力度,但是力度是不一样大的;转了一圈和转了两圈的时候,再转一样角度的方向盘,轮子变化的角度也是相同的。更直观的感受是,你低速挪车,车动一下,你就知道方向盘有没有回正,差了几圈。

至于动力啊,底盘啊,操控啊,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所以就不一概而论了。

车评里的黑话,你确定你懂吗?

最后问大家一下,想不想看元哥做个测评?如果想看,想看什么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