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凭什么是第一代歌神(四)

接上文

公平地说,许冠杰是赶上好时候了。从大背景来说,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和本土意识已经形成,他们只需要一个本土文化的出口,许冠杰的粤语歌正逢其时,也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从小环境来看,香港的娱乐工业已经起步,虽然唱片市场还不成熟,但录音技术和创作条件已经越来越好。更为主要的是,电影已经成为香港文化在亚洲华人圈中的一张王牌,《鬼马双星》《天才白痴梦》《半斤八两》都是借助电影传播的,许冠杰甚至曾跟郑东汉说,唱片要跟电影发行同步,这样才搞得起来。

1974年,许冠文带着弟弟们组建了电影公司,开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喜剧片《鬼马双星》,这部电影的香港票房为625万港币,不但甩开当年票房第二名、216万的《天网》几条街,还创下了当时香港电影票房纪录。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凭什么是第一代歌神(四)

看看有多少人知道,《鬼马双星》是在哪里拍的?想不起来的话,看下图: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凭什么是第一代歌神(四)

许冠杰、小麒麟、丁佩、李小龙、谢贤

1975年,许氏兄弟拍了电影《天才与白痴》,虽然455万的票房没有《鬼马双星》高,但也获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排名第二的也是港片的经典:《廉政风暴》,可惜票房只有254万。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凭什么是第一代歌神(四)

1976年,许冠英成为主演之一,许冠武也客串了一把,四兄弟合力创作了《半斤八两》,香港票房853万,刷新了许氏兄弟保持的票房纪录,还捧红了女主演赵雅芝。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凭什么是第一代歌神(四)

隔了一年,1978年许氏兄弟又推出了《卖身契》,以782万压过了《醉拳》成为票房冠军,并且打入了台湾市场,获得了金马奖的奖项。

1981年,许氏兄弟拍摄了《摩登保镖》,据说这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这时候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已经不是《半斤八两》的853万了,几年没玩电影,冠军被1980年成龙《师弟出马》的1102万夺走了。许氏兄弟卷土重来,又一次创造了纪录:票房1776万,同时,还为许冠文赢得了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凭什么是第一代歌神(四)

拍完《摩登保镖》后,谁都明白“许氏兄弟”四个字就等于票房,而这哥四个里最红的人就是许冠杰,所以“新艺城”决定邀请许冠杰和光头麦嘉出演《最佳拍档》。许氏兄弟的电影公司其实是嘉禾的卫星公司,要“跳槽”到对手公司的许冠杰也没客气,开出的价码是200万片酬加上日本市场的分红。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凭什么是第一代歌神(四)

这狮子大开口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但“新艺城”算了算账,制片商和院线一般是四六分成,只要《最佳拍档》在香港票房达到2000万,制片商能收回800万,刨去许冠杰的200万片酬,收入是600万,而《摩登保镖》的总投资才500万。这么一算,《最佳拍档》是稳赚的,这还没算东南亚市场的利润。所以,“新艺城”答应了许冠杰的开价,许冠杰也对得起他们,《最佳拍档》第一部香港本地票房2604万,第二部2327万,第三部2929万,连续三年压着成龙一头,年年是票房冠军,成龙电影直到1985年的《福星高照》才缓过来。

在许氏兄弟的电影一次次获得票房冠军时,许冠杰的唱片销量也随着电影节节攀高。1974年《鬼马双星》专辑的东南亚总销量大概有15万张,1975年《天才与白痴》卖了20万,1976年《半斤八两》飞升到35万,1978年的《卖身契》更是达到惊人的55万张。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凭什么是第一代歌神(四)

许冠杰,张艾嘉,王羽

上世纪70年代的这四张唱片,奠定了许冠杰粤语歌曲开山鼻祖的地位,1980年,卢国沾在刚创刊的《歌星与歌》杂志上说,“如果将来有人为粤语流行曲写历史,记得把许冠杰写在英雄榜的榜首。”这不是一句场面话,许冠杰确实有他的独特地位:1983年5月5日,他成为第一个在红勘体育馆举行个人演唱会的歌手,现在,红馆已经成为香港流行乐坛的“圣地”。


如今,很多年轻的歌迷对“许冠杰”这个名字已经忽视甚至无视了,在他们的心中,“歌神”是张学友,或者陈奕迅。公平地说,天生一副好嗓子的人有的是,能作词作曲的创作型歌手也层出不穷,受人喜欢和追捧的工业生产线明星更不稀奇,在这些方面,许冠杰做不到“后无来者”。许冠杰的“神”,在于他的作品能够敏感地捕捉到香港经济起飞、社会转型时期的小市民心态,用俚俗的语言和简单的旋律唱出草根心声。

在许冠杰身上,承载了几代香港人的“香港梦”。他是从内地来港、廉租屋村中长大的穷小孩,他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香港大学的学生哥,他是勤奋工作、在唱片销量和电影票房上屡破纪录的青年榜样,他的一生没有绯闻,形象健康,1992年“退出歌坛”的原因竟然是父亲许世昌去世、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多陪陪家人——说白了,许冠杰就是那个年代“香港梦”的代表,如果香港是个“家”,他就是这个“家”的精神象征。在这一点上,他和梅艳芳很像,梅艳芳被称为“香港的女儿”,她的身世、经历、精神,哪一点不像许冠杰?这样说来,许冠杰岂不就是“香港的儿子”?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凭什么是第一代歌神(四)

正能量化身:“清洁香港”形象大使

也许很多年轻的歌迷不熟悉许冠杰,但一定会听过他1978年的一首歌。当时,郑东汉对许冠杰说,中国人最看重过年,外国人过圣诞节有圣诞歌,中国人也需要有贺年歌。于是,便有了这首传唱到今天的《财神到》——没有这种开创性,唱得再好也未必是“歌神”。

在历史学领域有个观点,大概意思是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一套人为创造出来的文化系统,它可能不是真实的,但经过历代文化的不断强化,久而久之,就融合在真实的历史里了,比如孔子,他提出过什么主张,现代人可能根本不清楚,也不愿意搞清楚,反正一有社会道德问题,我们就愿意搬出他老人家出来说事儿。同样的道理,每个领域都有一种“背景音乐”,无论它发生什么变化,演绎出什么剧情,“背景音乐”总会在那里,就像一部史书的源头,讲任何故事都要从它讲起——许冠杰,大概就可以称为香港流行乐坛的“背景音乐”。

1986年度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将“劲歌金曲荣誉大奖”颁发给了许冠杰。在“歌神”面前,其他的歌手统统让位,不在这一年度的主题之内。但不得不提的是,1986年度的十首“金曲”中,除了顾嘉辉的《当年情》,其他9首全是由外国歌曲重新填词的,这对原创了无数金曲的“歌神”许冠杰来说,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无奈的讽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